【李鎮西專欄】
教師節不是「優秀教師節」,也不是「教育教師節」(舊文重發)
原創作者|李鎮西(新教育研究院院長,原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校長,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
本文為李鎮西校長原創,首發李鎮西校長個人微信公眾號「鎮西茶館-ID:zhenxichaguan」,校長傳媒獲得授權發布
(之所以「舊文重發」,是在想:今年的情況應該會好一些了吧?)
每年教師節各地都會召開各類優秀教師的表彰會,這是應該的。但教師節應該是所有教師的節日,而不僅僅是「優秀教師」「特級教師」「最美教師」「教育系統勞動模範」「有突出貢獻的教育專家」們的節日。
當然,我深深地知道,「優秀教師」「特級教師」「最美教師」「教育系統勞動模範」「教育專家」是人民教師的傑出代表,因此每年的教師節,讓他們在慶祝會前排就座、接受電台電視台採訪、當特約嘉賓、上報紙頭條或雜誌封面是理所應當的。但是,中國的教師節,還應該屬於中國每一位普通的教師——
他們可能一輩子都沒發表過一篇論文,卻兢兢業業地上好每一堂課;他們也許從來沒有機會上公開課,卻把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送進了高一級學校;他們可能由於辦學條件差、生源不理想等原因,很少有學生考上大學,但他們仍無怨無悔地愛著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他們的工資經常被拖欠,他們因此也發牢騷,但發完牢騷後仍然夾著教案走進了教室;他們給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聲情並茂地講長城講故宮講「江南憶,最憶是杭州」講「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可他們的雙腳邁得最遠的地方不過是幾十公里以外的小縣城;他們的丈夫或妻子已經下崗因而日常生活捉襟見肘,但當自己的學生因家境困難打算輟學時他們會毫不猶豫給學生以微薄而溫暖的資助;他們也會為獎金髮放太少而斤斤計較為職稱評定不公而耿耿於懷為老母看病或小女入托而不得不偶爾「開」學生家長的「後門」,但一站到講台上面對孩子純真的眼睛,他們就無愧於最無私最富有奉獻精神的人;在早已是危房的教室里,他們不懂電腦更不懂「網際網路+」;面對年復一年的升學指標,他們無暇去讀皮亞傑馬斯洛蘇霍姆林斯基;他們的教學方法既不能歸入這個「模式」也不能納入那個「體系」,他們不過就是老老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課仔仔細細地批改每一道作業題;他們永遠不可能入圍「名師工程」,相反如果按「知識經濟」「素質教育」「信息社會」的要求來衡量,他們往往被批評為「只知道搞應試教育」被斥責為是「思想閉塞」「觀念保守」的「落伍者」;走在繁華的都市大街上,他們樸實木訥憨厚遲鈍庸俗甚至有些「猥瑣」,但在學生的心目中他們永遠是最美麗最英俊最有才華更最有激情的偶像;沉重的人生壓力使他們的腰背已經微微有些佝僂,但正是這些微微有些佝僂腰背鑄就了中國基礎教育的脊樑!
我不想用「高尚」「偉大」之類的詞語來形容他們,我只想說他們是教育界的「弱勢群體」,教師節的祝福還應該獻給他們!儘管比起少數顯赫的名師們,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對其所在地區和學校而言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對他們的學生來講,卻是絕對不能缺少的;沒有這些「綠葉」的陪襯,那一朵朵教育之「花」就會黯然失色;離開了他們,中國最廣泛最基層也最艱難的基礎教育就得坍塌,中國教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就絕無輝煌可言!
在一些地方,對沒有獲得榮譽的教師來說,教師節早已名存實亡——因此最近有老師在網上呼籲取消教師節。以前每到教師節,多數老師雖然無緣上台授獎,但畢竟還可以「雨露均沾」地得到一些慰問費(多少且不論),可搞了績效工資後,教師節的慰問費被取消了,後來經全國總工會發文干預,許多地區恢復了教師節慰問費,可有地方老師們在自己的節日裡依然得不到任何「表示」。不但沒有慰問費,有的地方還把教師節當做「教育」教師的「契機」。前幾天,我在一位朋友的微信上看到他所在學校的教師節活動照片,橫幅上寫竟然的是:「慶祝第32個教師節暨四有師德教師活動啟動大會」。我一看心裡就火了:原來在一些領導眼裡,教師節就是「教育節」呀!什麼叫「節日」?節日意味著開心,快樂,唱歌跳舞,大吃大喝,開懷豪飲,一醉方休……老師們辛苦了一年,就這麼個日子是專屬自己的節日,應該是一個喜上眉梢,笑逐顏開,揚眉吐氣的日子——至少是應該有尊嚴的日子。可現在活生生地成了「師德教育」的「啟動大會」!領導也許不是有意不尊敬老師,可客觀上這樣做實在是缺乏對老師起碼的尊重,潛意識裡還是把老師當做「教育對象」,所以把教師節當做了「教育」節!這樣的領導對老師的感情,恐怕還不如一個小學生!
作為一個長期在省會城市工作的教師,我的工資從沒拖欠過,我的住房寬敞而明亮,我的學校連地面都是水磨石的,包括老師的辦公室都早已安裝了空調……在這樣的條件下,講「愛心」搞「素質教育」「新課改」「核心素養教育」……是很容易也很快樂甚至很富有詩意的事。我得承認我遠遠沒有拋棄這一切而自願奔赴老少邊窮地區或「薄弱學校」任教的思想境界,但我決不會視眼前的一切為理所當然因而漠視我的那些艱辛的同行們,我會珍惜我眼前的一切更加勤勉地把本來就應該做好的工作做好。今天,我翻出我十五年前教師節寫下的一篇文字《把祝福獻給普通的老師們》,引用其中的一段文字作為本文的結尾,再次表達我最熱切也最起碼的希望——
希望每一位教師都能按時領到自己的一份工資,希望每一個教師都有屬於自己的完整的假日,希望每一位教師不再在升學率的水深火熱中苦苦掙扎,希望每一位教師每天都能保證睡眠時間並有一個甜美的夢境,希望每一位教師每年的九月十日不再被「教育」甚至被「教訓」,希望每一位教師走在大街上都能揚眉吐氣真正為自己職業而由衷自豪並由此而使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教師節……
2001年9月10日寫就
2021年9月7日再改
(20年來,N次修改N次重推)
(作者說明:這是本世紀初寫的文章,後來多次修改,幾乎每年都推出。21年過去了,如果說情況一點都沒有好轉,這不是事實;但說情況已經完全好轉,這也不是事實。)
【湯勇專欄】
對教師節最好的慶祝,就是給老師減負
原創作者|湯勇
陝西柞水,一個地處陝南和秦嶺山脈的大山區縣,以「做自然而自主的教育」而讓這裡的教育充滿魅力,無限美好,令人神往。
我先後去過三次,並寫了小文《柞水教育印象》,後收錄於我的小書《教育是美好的修行》。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原準備在2019年下半年在這裡召開「做自然而自主的教育」全國現場推薦會,後因扶貧的最後衝刺以及當時柞水將要承擔的重要任務而暫時擱淺。雖留下一時的遺憾,但也給陶友們留下了一份欲睹芳容,何時揭下美麗面紗的期待。有期待的時光,永遠是美好的。
第38個教師節快到了,忙碌了一天,正準備為教師節的到來,特別是一些地方的教師將面臨和承受日益變味的教師節寫點什麼,忽然在網上看到中共柞水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所發出的《2022年教師節「請為教師減負」倡議書》,倍感激動,也特別欣慰。
這一「倡儀」既道出了我的想法,也言出了包括柞水教師在內的所有中國基礎教育戰線每一個教師的心聲。
眾所周知,這些年來,中國基礎教育戰線的老師們為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也為了培根鑄魂,立德樹人,謹記教育初心使命,不易芳心素心,堅守良知道義,在平凡而普通的崗位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又特別是在「雙減」下,學校回歸育人主體地位,老師更是肩負起了減負提質神聖職責,在減了孩子負擔,疏解了社會焦慮這樣一個不可想而又能及的過程中,一線的老師們比過去擔當了更多的責任,默默地成為了非常可貴的兜底者。
正因為有「蠟燭」「春蠶」的奉獻精神,有「園丁」「鋪路石」的職業期待,有「人類靈魂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的陪襯映照,讓他們無法推卸與迴避減負帶來的工作再苦、任務再重、壓力再大、工作時限再長的責任和現實。
然而讓老師們最不能接受的是來自社會各層面的一切都要「進校園」「進課堂」「進課程」;最怨聲載道的是來自方方面面的統計、數據、表報,還有各種考核、驗收、檢查、評比;最不可思議的是創文創衛讓老師丟下學生,戴上紅袖章,值守街道,站崗放哨,防溺水的暑假、周末安排老師守河護堰、看塘巡江。
更何況老師是人不是神,他們上有老下有下,需要調節自己,照顧家人,陪伴孩子,正常生活。再加之「兜底」的「雙減」,已使老師們夠苦夠累,更為艱辛。
如果再用各種形式主義和非教學任務干擾和折騰老師,這將會成為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使廣大一線教師不堪重負,身心俱疲,苦不可言。
各種社會調查顯示,當前教師負擔過重,既成為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誘因,又成為不少優秀人才不願從教,已從教的優秀教師放棄從教的真正動因。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為了讓廣大教師能潛心工作,安心教書,靜心育人,舒心從教,也為了萬千家庭的孩子得到老師的專心教誨和悉心呵護,更為了國家與民族的富強、昌盛與復興,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為教師減輕身心負擔,盡最大可能減少各類非教學任務對老師的捆綁與束縛,還教育以清朗,還學校以清靜,還校園以安靜,還老師一張寧靜的講桌。
對於即將到來的教師節,有可能都在謀劃籌備,積極準備,怎樣慶祝,怎樣讓老師們過一個有意義的節日。我以為,如果有更多的地方和部門,有更多的層面和有識之士,在教師節前後,能夠按照國家的要求,把教育上的形式主義砍下去,把老師們的非教學任務減下去,把自己為老師們所開的「減負清單」落實下去,把陝西柞水為老師減負的倡儀響應下去,這既是對即將到來的教師節最好的慶祝,也是對新時期尊師敬教的最好詮釋,還是比在教師節慣例性地開開會、講講話、頒頒獎,更功德無量,造福一方的事情。
作者湯勇,來源:湯勇曉語
延伸閱讀:
李鎮西:請聽聽來自一線的意見和建議——關於中小學教材建設的調查報告
李鎮西:教育不應剝奪孩子的天性
李鎮西:把教師比作「園丁」「蠟燭」「春蠶」錯了嗎?
李鎮西:破除這些不讀書的「理由」
李鎮西:那時候教育很簡單 ,而現在的教育……
李鎮西:我的教育經歷錯誤不斷,傷痕累累
李鎮西: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雞」成谷愛凌!
李鎮西:自由是教育的靈魂,為什麼有的老師恐懼自由?
李鎮西|寒假尤須重視:家庭教育的「第一重要性」,是學校無法取代的
李鎮西:請不要隨意給教育貼標籤
李鎮西:既欺騙教育部,又毒害下一代——這個學校為什麼要率領全體學生及其家長統一作弊?
李鎮西:朝陽某教師事件,不僅僅是師德問題,也是法律問題
李鎮西|再談朝陽某小學教師:譴責應該嚴厲,處理可以從寬/湯勇|教育的浮躁與功利何時休?
李鎮西:李田田事件很可能是個謠言
李鎮西:教師的解放與孩子的減負
李鎮西:「雙減」政策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負擔變化的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李鎮西:我以自己的閱歷為黨的第三份「歷史決議」點贊!(這些事兒你可能沒聽說過)
李鎮西:我和魏書生「君子之交淡如水」|姚躍林:假如我們都成為魏書生
李鎮西:「魏書生簡直就不是人!」|羅艷:李鎮西老師怎樣當父親
李鎮西:教師節不是「優秀教師節」,也不是「教育教師節」!「沒有一個真正卓越的教師會始終陷於貧困」
李鎮西 · 家校之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演講實錄)
李鎮西:全爸爸是家教的模範,全紅嬋卻不是勵志的榜樣!
李鎮西:比容貌更美麗的,是她的教育……
李鎮西:我為「暑期託管服務」點贊,並有三條建議……
李鎮西:中小學教師應該取消寒暑假嗎?
李鎮西:「到底是什麼力量在改變他們的內心?」——六訪醜小鴨中學
李鎮西:考上了幾個北大、清華,就能證明你的「教育質量」很牛嗎?——和一位教育局長的聊天
李鎮西:保衛兒童!——我的《六一宣言》
李鎮西:到底要失去多少孩子的生命,才能讓教育充滿人性?
李鎮西:「人是最高價值!」——由成都49中的事所想到的
還原成都49中學生墜亡事件:關鍵監控有無缺失?墜樓是如何發生的?孩子為何走到這一步?
成都凌晨通報四十九中學生墜亡事件,家長存質疑
李鎮西:9歲孩子被揪頭髮致皮骨分離!估計又有人要為常「老師」鳴冤叫屈了……
李鎮西:現行職稱制度,到了非改革(或廢除)不可的地步了!——由姚燕燕事件引發的幾點感想
李鎮西:校長被女生辱罵之後……
李鎮西:教育究竟是不是服務業?
李鎮西:教育不是拿給別人欣賞的!楊東平: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是培養「一個明智的人」
李鎮西:吳非的良知與風骨
李鎮西:不要讓你的愛,葬送了你孩子的未來——好父母的15條標準,您有幾條?
李鎮西:恕我直言,教育部《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令人失望
李鎮西:被勤奮的孩子、教師和家長(四年前的見聞,今天是否有所好轉?)
91歲於漪破例受訪:教育整天處在焦慮中,那怎麼行
李鎮西:一個人要善良正直地活下去卻很艱難,哪兒出了問題?
李鎮西:沒有家,哪有國?——我看《我和我的家鄉》
李鎮西:同途殊歸
李鎮西:親愛的老師,我把您對我的愛傳遞給了我的學生——想念我的三位老師
李鎮西:新班主任的「第一次」——如何第一次開家長會?
李鎮西:新班主任的第一次——我的第一次被《班規》懲罰
李鎮西:新班主任的第一次——如何第一次制定《班規》?
李鎮西:這個「優生」除了打班主任的耳光,還打了誰的臉?
李鎮西:人間至痛與天地大愛(附張玉環前妻宋小女感人視頻)
李鎮西:別「持續」了,乾脆取消吧!
李鎮西:孩子可以放過,但其父不能輕易原諒 ——我對某科技大賽「獲獎」小學生父親《情況說明》的點評
李鎮西:也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李鎮西:教育是她的宗教 ——張桂梅老師戳中我淚點的六個瞬間
李鎮西:教育的尊嚴何在?——十問龍里縣教育局
李鎮西:減負從名校開始,可以嗎?
李鎮西:教育,請給孩子以心靈的自由!——由小學生繆可馨自殺想到的
李鎮西:特級教師練攤兒記
李鎮西:校園作假何時休?
李鎮西:「李老師,我該怎麼辦?」——答一位年輕老師
李鎮西:請不要用「摸底考試」的棍子把復學的孩子們打得措手不及、暈頭轉向
李鎮西:把學生培養的太善良了,他們以後會不會吃虧呢?
李鎮西:如何學語文——交給你三把「鑰匙」
李鎮西:全民抗疫,就是一堂最生動的公民教育大課!
李鎮西:開學後,建議給孩子們講這七位「英勇救疫」的中國人——代老師們寫的開學第一課講稿
李鎮西:被學生砸碎腦袋的黃老師走了,我想說的太多,卻什麼都說不出
李鎮西:非常時期,宅在家裡的老師如何為國家的抗疫做出貢獻?我有六條建議
李鎮西:無論多麼普通的靈魂,一樣可以飽滿、明亮而芬芳!——悼念我的學生何靜紅
李鎮西:課堂一定要「高效」嗎?
李鎮西:「教師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 這對於學校是真正的威脅!」
是校長,也是父親!李鎮西、劉長銘、葉翠微、程紅兵、張哲人這些名校長也有教子「煩心事」
李鎮西:「我做的只是教育本來的樣子!」——與范家小學張平原校長一席談
李鎮西: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出類拔萃」呢?——和一位焦慮母親的談話
李鎮西:如何重鑄教師的尊嚴?如何拯救教育的使命?——續談仁壽學生砸昏老師事件
李鎮西:孩子用磚頭把老師砸進ICU,其家長應不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李鎮西:三個好習慣,幸福一輩子——給年輕父母的家庭教育小建議
李鎮西: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
李鎮西:好父母的15條標準,您有幾條?
李鎮西:教師節不是「優秀教師」節,也不是「教育教師」節!
李鎮西:為什麼我贊同校長一定要直接面對學生?
李鎮西:老師的假期不能被「缺斤短兩」,否則放假就成了放「假「
李鎮西:如何消除莫名其妙的焦慮?
李鎮西:並不是我手下的每一個老師都喜歡我
李鎮西:並不是我教過的每一個學生都喜歡我
李鎮西:最不能原諒的教育失誤,是對學生心靈的傷害
李鎮西:名人都是學校「培養」出來的嗎?
李鎮西:請拆除這些妨礙青年教師成長的不合理的「門檻」
別讓職稱評審害慘了青年教師
李鎮西:職稱,一線教師的光榮與夢想
李鎮西:如何讓學生迷上語文課?
李鎮西:我鄙視這樣的「名校」
李鎮西:對孩子,究竟應該「順其自然」,還是「嚴厲管教」?
李鎮西:教師職稱評定往何處去?請您實話實說
李鎮西:面對一塌糊塗的升學成績,我是怎樣幫助孩子找回自信心的?
李鎮西:人是教育的最高價值
李鎮西:如果老師被學生罵了,或者老師忍不住罵了學生,該怎麼辦?
李鎮西:「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也說何老師被抓被關七小時
李鎮西:班主任如何才能把故事講得精彩?
李鎮西:真實有效的教育,往往發生在教師的不聲不響和學生的不知不覺之間……
李鎮西:究竟能不能用「差生」這個詞?
李鎮西:「我沒有『逆流而行』,我只是覺得教育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李鎮西:難道充滿人性的師生依戀還比不過冷冰冰的「獲獎證書」嗎?
李鎮西:你們就是星辰大海!
李鎮西:教育不是拿給別人欣賞的
李鎮西:別讓牆壁說套話
李鎮西:學生群毆老師,我們的教育對此真的就束手無策了嗎?
李鎮西:為何不少家長會「逃離」中國教育?
李鎮西:你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你就先做那樣的人!
李鎮西:我退休前的「最後一課」
李鎮西:王紹華,一位我終身感念的校長!
李鎮西:老師的假期不能被「缺斤短兩」,否則放假就成了放「假「
李鎮西:領導,您可知道您要求的「痕跡管理」給老師們帶來了多大的負擔嗎?
李鎮西:為正直的校長說幾句公道話
李鎮西:令人髮指,他如何下得了手!
李鎮西:這個「優生」打了中國功利主義教育一記響亮的耳光
李鎮西:有的老師為什麼會迷戀「應試教育」的鎖鏈?
李鎮西:變態的高考——從「旗開得勝」說起
李鎮西:強烈要求嚴懲樂至縣暴打教師的兇手!
李鎮西:校長的第一壓力應該是什麼?——由劉愛平校長跳樓自殺所想到的
李鎮西:「教師的光榮就印在歷屆學生的記憶里!」
李鎮西:手銬是做什麼用的?
【光明銳評】請善待為我們接續文明香火的人
我們還剩下多少教育情懷?
李鎮西: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鎮西:嚴書記「春風」不再,「李向陽」又建奇功
李鎮西:回望十年前「5.12」這一天
李鎮西:郭繼紅——大氣而優雅
李鎮西:幸福比優秀更重要
李鎮西:父母應該給孩子選擇怎樣的學校?
李鎮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最好的老師就是閱讀:要孩子讀書的人卻不讀書,這是中國教育的悲哀
李鎮西:學校明明就是讀書的地方嘛,為什麼還要「營造書香校園」?
李鎮西:如此誹謗整個教師群體,說輕些叫「無恥」,說重些叫「無恥之尤」!
李鎮西:當這位10歲女孩在擦拭車廂地板時,周圍的成人為何那麼麻木?
李鎮西:我患有「飯局恐懼症」
李鎮西:請別老想著「請教」別人,能夠幫你的只有你自己
李鎮西:孩子,你為什麼要罵老師?
李鎮西:作為校長,我為什麼要做班主任?
李鎮西:一個小女孩忘記戴紅領巾,影響學校什麼「聲譽」了?
李鎮西:養成三個好習慣,孩子幸福一輩子
李鎮西:教育要有「兒童視角」
李鎮西:如果老師把家長的事都做了,要你家長幹什麼?
李鎮西:孩子的自信心是如何找回來的?
李鎮西:孩子,不要用「粗心」來原諒自己
李鎮西:孩子,爸爸允許你下次考試失敗
李鎮西:教育呼喚「人」的回歸
李鎮西:學生考差了,她對孩子們說——「不怪你們,是我沒教好。」
李鎮西:跳樓自盡的劉老師,你真不該這樣啊!
巴中一中學教師墜亡:被分數殺死的,除了學生,還有教師
李鎮西:我對教師隊伍建設的三條建議
李鎮西:別拿「一線教師」作標籤掩飾自己的苟且與卑下,這是對真正一線教師的玷污
李鎮西:我是這樣轉化「後進生」的
李鎮西:把教育當飯碗不可恥
李鎮西:家長「紅包挖坑」之後,錯的不是張老師,而是教育局!
家長挖坑,教師點收紅包後被處分,對教師的道德綁架何時休!
李鎮西:「請像我一樣做教師!」
誰給誰「抹了黑」?——請教屯留縣紀委
因為有了你 ——談教師的尊嚴
誰來維護教師的權利和尊嚴
當教育連一隻蚊子都不如的時候
楊東平:我們的學校教育最令人痛心的是, 對孩子太狠、太敢下手
獨家對話 | 楊東平:「瘋狂補習」真的是一道無解的教育難題嗎
楊東平:我們的孩子是怎樣被撕裂和掏空的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