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天價薪酬已到帳,揮刀砍去兩萬人

2024-06-25     汽車公社

「你發現沒有,最近特斯拉的聲量,依舊沒啥太大起色。」

「好像是有點勢弱。」

「之前,天天上熱搜,馬斯克隨便說句花邊新聞,媒體都爭相報道。現在,大家好像紛紛把注意力轉移到類似小米、華為、比亞迪的身上。」

「屬於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的高光時刻漸漸結束了。」

絕不是杜撰,文章開篇的一段對話,就發生在上周五公司選題會,與同事的交流過程中。至於起因,則是由於隨著特斯拉2024年股東大會告一段落,好像並未在行業中掀起什麼太大的討論,尤其是與之前幾屆的熱火朝天相比。

而這一次,還算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剩「世界首富」馬斯克的討薪成功。如願以償的拿到摺合人民幣超過4000億元的天價報酬,並將特斯拉註冊地址從德拉瓦州遷往德克薩斯州。

實際上,回看事件本身的發展邏輯,非常簡單清晰。

早在2018年,特斯拉便批准了這位「掌舵者」10年長期的薪酬方案,包括12組市值和經營目標。

如果馬斯克能夠全部實現,將獲得公司12%的股票期權作為獎勵,彼時總價值已經達到約560億美元。當然,如果馬斯克未能觸及,最終將會兩手空空,給特斯拉白白打工。

毫無疑問,這場「對賭」的收益與風險均十分巨大。

就拿其中一點為例,該薪酬方案要求特斯拉市值需超過6500億美元,而2018年只有區區不到600億美元,足足相差10倍有餘。

加之更多「變態」的數字,在旁觀者眼中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誰都未曾料到的是,在該份薪酬方案公布後不久,「打了雞血」的馬斯克,開啟了極為專注的狂暴模式,帶領特斯拉迅速進入一飛沖天的快車道。

憑藉接連推出Model 3與Model Y兩款具有跨時代意義的走量車型,以及推動上海超級工廠的落地與投產,引領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的躍升浪潮。

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特斯拉,2021年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大關,2022年共賣出143萬輛新車,順勢馬斯克迎來最高光的節點,幾乎被簇擁著捧上神壇。

或許是有了這些榮譽作為背書,讓這位「掌舵者」篤定的認為拿到天價薪酬基本上是板上釘釘,有些輕敵的他漸漸分散了本來全都集中於特斯拉的精力。

進入2023年以後,隨著全球新能源市場的廝殺愈發激烈,虎視眈眈盯著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的挑戰者越來越多,舒舒服服躺著賺錢的好日子結束了。

雖然從階段性結果來看,特斯拉的交付量依舊壓線達到180萬輛,但類似單車毛利率的下滑、整體運營效率的走低、關鍵細分板塊競爭力的減弱都是不爭的事實。

總之,諸多頑疾明晃晃的擺在了檯面上,危險的信號正在逐一顯現。殊不知,到了今年,更大的隱患徹底爆發了出來。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特斯拉不僅交付量遠遠不及預期,財報中的幾項關鍵數據也均出現下滑。引發的連鎖反應便是,公司市值不斷的縮水再縮水,外界對於馬斯克的口誅筆伐,變得異常激烈。

而早在今年1月,「背刺」便已襲來。美國德拉瓦州法官以「對股東不公平」為由,宣布馬斯克的薪酬方案無效。

對此,馬斯克直接「硬剛」道,如果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將把特斯拉的人工智慧業務分拆成獨立公司,他也可能從特斯拉離職。

面對「威逼」,今年4月,公司董事會發起了第二次針對其薪酬方案的投票決議,並增加了將總部從德拉瓦州搬遷至德克薩斯州的決議。這樣的操作,有助於馬斯克和特斯拉擺脫德拉瓦州法院的管轄。

更直白來說,全力保證天價薪酬。

好在,值得慶幸的是,經歷種種波折與插曲,最終結果沒有出現反轉。

正如前文提及的那樣,所有人又一次見證了馬斯克位於舞台中央的手舞足蹈,他的潛台詞像極了:「10年活兒沒白乾,560億美元已到帳。」

就我個人,對於整個事件更想說:「成也馬斯克,敗也馬斯克,至少截止目前,特斯拉絕對離不開他的掌舵。當然,有了巨額財富的激勵,同樣希望其能夠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公司身上。」

畢竟,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如今的處境,已經到了不容有失的地步。

而新聞,有時候連起來看才有意思。除了上述跌宕起伏的連續劇,就在近日又有媒體爆料,為了降本增效,特斯拉4月官宣祭出的那次史上最大幅度裁員,有了最新階段性的結果。

從相關內部記錄來看,截至6月17日,特斯拉全球員工總數已經從14萬多人下降至了12.1萬人,並且還包含臨時工。簡單計算,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馬斯克揮刀砍去的員工數便超過2萬人,幅度接近14%。

另外,還有消息稱,據這位掌舵者親自透露,計劃將為表現出色的在職員工提供股票期權,獎勵為公司做出傑出貢獻的人。換言之,一邊扮演紅臉,一邊唱著白臉。

那麼,又一個問題湧現出來:你說,上述種種操作究竟有用嗎?關於答案,理性客觀的講,目前還無法給出太過樂觀的判斷。

因為「人禍」只是特斯拉陷入泥潭的一個推手,另外很多維度的困難與挑戰,都等著馬斯克去逐一克服與戰勝。譬如,怎樣重塑產品的領先型;譬如,怎樣提升智駕的普惠性;再譬如,怎樣解決營銷的精準性……

寫到這裡,文章臨近尾聲,最後想提及的點集中在:「無論承認與否,剩餘的幾個月,將會是決定特斯拉位於全球新能源市場坐姿排序的關鍵時刻。所以是繼續保持綻放,還是最終泯然眾人矣,成敗在此一舉。」

而也有擔憂認為,特斯拉今年會出現累計銷量的負增長。換言之,甚至連2023年的180萬輛都難以觸及,悲觀的情緒還在不斷蔓延。

那麼,作為旁觀者,請問你怎麼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24d8873ae75ed0d95d12ffcafeb0d9c.html














保時捷,危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