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本田轉型受挫!利潤、銷量雙暴跌,潘建新艱難承壓

2024-05-07     汽車扒一扒

北京車展上,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陳昊喊出了波瀾壯闊的口號,「新能源時代造車,無論是上半場還是下半場,東風永遠在場」。

但五一剛過,陳昊的名字就消失在了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領導團隊中。

這很難不讓業內人士產生聯想,在電動化的大時代中,沒有人能夠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即便是1992年就入局東風的陳昊也不例外。

2023年,是整個東風承壓明顯的一年,因為電動化、智能化的衝擊,武漢的企業都遭遇到了生存壓力。

其中,東風本田因為2023年銷量驟降,無法為整個東風提供太多的利潤,也是在這一年,東風本田中方一把手換帥。

東風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鄭純楷退居二線,潘建新升任。

01 合資時代 紅利盡失

看似升任,卻責任重大的潘建新,並沒有外界想的那麼風光。

中國車市進入到2024年,蛻變速度遠遠超出了預期,傳統的合資車時代紅利完全消失,尤其是對於東風本田這種相當傳統的合資企業來說,日方掌控技術、產品、疊代話語權。

自潘建新上任以來,東風本田銷量、利潤雙雙下滑。

過去兩年發布的LIFE、HR-V等車型銷量表現慘澹,主力車型思域、CR-V的終端價格大幅度下調,過去一年思域的終端價格下調了20%。

東風本田面對的問題相當棘手。

一方面,在東風內部看來,東風本田是長期的利潤奶牛,因為過去幾年中國市場變化太快,東風本田失去了大量的市場份額。

2021年銷量79萬,2022年銷量65萬,2023年銷量61萬。

放任東風本田銷量繼續下滑,不僅僅會讓大量的工人失業,配套的產業運營也會進入到停滯階段,最為關鍵的是對於急需轉型的東風來說,東風本田的失速將會拖慢整個東風集團的電動化轉型。

另一方面,面對這種問題,東風本田也拿不出理想的解決方案出來。

對於潘建新來說,其處在轉型的風口浪尖之中,想要穩住東風本田的銷量,降價就是唯一的方式,但面對對手的價格戰,東風本田鎖定的「日系體系」,還無法拿出行之有效的價格戰出來。

因為從產品角度來看,占到總體銷量一半以上的思域、CR-V產品力本身傳統,並且價格優勢也不穩定。

02 轉型無望 規劃模糊

今年4月,國內電動化產品的滲透率超過了50%,這對於東風本田來說極其難受。

傳統燃油車因為動力系統、設計、科技配置落後的原因,無法在電動化時代中正常銷售,只能通過釋放利潤的方式生存。

電動化產品,e:NS1已經宣布戰略失敗,雖然規劃了靈悉品牌,但按照規劃首款車型上市時間在9月份左右。

也就是說,今年東風本田仍然無法拿出具有革新意義的產品,首款靈悉L定位轎車,最大的問題是科技感、自動駕駛輔助以及定價是否達到預期。

東風本田是典型吃盡了合資發展紅利的企業,日系品牌的技術研發、質量控制、規模管理,讓過去在燃油車時代的東風本田擁有數不盡的輝煌。

但對於這家企業的考驗才剛剛開始,電動化發展的好壞,是對所有燃油車企業能力評判的重要標準。

至少目前來看,東風本田拿出的成績不足以說服眾人,其需要拿出靈悉品牌來證明自己的轉型實力。

事實上,靈悉的誕生,已經標誌著日系權利的下放,允許東風設計電動化品牌,這對於潘建新來說才是真正的考驗。

定價是否直接掐准用戶要害,產品設計是否具備前瞻性,科技表現、智能駕駛、座艙系統是否能夠表現優越,是對過去幾十年東風本田以及東風技術儲備、市場調研的重要考核標準。

03 質疑能力 急需自證

在東風內部,其實已經掀起了改革風暴,陳昊名單的消失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

這對於任職合資公司的潘建新來說同樣具有巨大的壓力,躺在功勞簿上吃不了老本就需要做出成績,東風本田既需要用電動化產品來自救,也需要向東風證明自身強大的研發、設計、生產、顛覆能力。

潘建新走馬上任即將一年,但成績難以稱得上優秀。

目前,東風自主轉型已經誕生出多個品牌,猛士、嵐圖、e派、納米以及風神,對於東風的新能源「業務單獨考核」,本質上也是因為現如今新能源汽車太難盈利,對於東風來說,單獨考核是一個利好消息。

合資業務、燃油業務的大幅度下滑,需要給新品牌留出生存的空間。

本質上來說,這也是在東風本田銷量下滑,無法為東風獲得更多利潤的尷尬背景下,最體面的解決方案。

作為東風本田的中方一把手,潘建新早期從事生產製造工作,曾任焊接科科長、車身工廠長等職務。後升任東風本田副總,負責銷售業務。

從其履歷不難看出,在當下的電動化、智能化賽道中,其是否可以帶領東風本田衝出智能化、電動化發展的封鎖路線,市場存疑。

4月30日,一汽豐田的黨委書記調任東風公司黨委常委,全新的東風體系已經落地。

陳昊名單被替換之後,東風公司的高層三位來自於一汽,組局一個全新的東風體系勢在必得,這也意味著任何人都不會在這場大的轉型風暴下躺著吃老本。

那麼對於東風本田來說,其同樣也是考核對象,雖然外界認為潘建新升任中方一把手是一種職位升遷,但在這個合資品牌紅利盡失的時代,潘建新的壓力可想而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034ef4edde0023e05eaf6279c6a1e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