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是消化器官中最長的管道,長達7-9米。
腸道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大約99%由腸道消化。
腸道也被稱為是「最大的免疫器官」,人體60%以上的免疫物質都由腸道提供。
消化道就像是流淌在人類體內的一條「母親河」,一旦出現損傷,身體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
腸道發生病變的時候,身體會出現5種表現:
1、大便有血,發黑,腸癌導致的大便出血是與大便混合在一起的,也可能會出現黑便。
2、大便變細,這可能是腫瘤占據的腸道的位置導致的,所以要注意。
3、腹痛嚴重,腸癌引起的腹脹、腹痛等,初期多為間歇性,後期會逐漸轉變為持續性。
4、上廁所次數頻,如果出現上廁所的次數出現了3-4次或更多的情況,持續一周以上最好檢查一下。
5、排便習慣改變,如果發現自己長期保持的排便習慣突然發生變化,或是腸道內出現異常所致。
不想得腸癌,四件事少做:
1、少吃得太快
現在生活壓力大,節奏快,吃飯都是匆匆忙忙的。
但是吃飯的速度太快,咀嚼不夠充分,就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
並且吃太快,大腦來不及反應,還會容易吃撐,對腸道功能產生不利的影響。
2、少壓力太大
由於工作生活等因素,現代人的壓力都很大。
而長期的壓力,易影響人體內分泌,代謝,合成等多種生理功能,也降低人體的免疫力。
我們不難發現,當我們在有壓力,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不想吃飯,其實就是腸胃的功能受到了影響,久而久之就會誘發腸道疾病。
3、少久坐不動
近年來得腸癌的患者有著年輕化的趨勢,並且城市多於農村,這很大一部分跟工作習慣有關。
很多上班族長期的久坐不動,腸道蠕動減弱減慢,有害成分在結腸內滯留並刺激腸黏,易造成腸道癌變。
4、少煙酒
研究表明,抽煙的男性,患上直腸癌變的的幾率,比不吸煙者高34%。
而酒精也會刺激腸胃,損傷黏膜組織,促進結癌細胞的肝轉移等問題發生。
不想腸道過早衰竭,儘早戒煙戒酒。
不想得腸癌,三樣東西少碰:
1、過度加工的食物
超市中經過加工的食物都添加大量的食品添加劑,甚至是福馬林等物質,如經常食用,務必對身體健康不利。
尤其是一些加工的肉類,肉類自身相對蔬菜就很難消化,如在經過腌制、發酵、煙燻,是比肉本身更容易誘發腸道病變。
2、未煮熟的菜
我們吃的食物都需要經過腸胃的消化,吸收,剩餘的殘渣在排除代謝掉。
如何我們經常吃一些未煮熟的菜,可能存在大量的寄生蟲和細菌,這些有害物質就會寄生在人體內,可能會引起腹瀉,腹痛等。
及時是青菜,如果沒有煮熟則會比較硬,也會損傷腸道。
3、反式脂肪酸高的食物
食物來源:人造黃油、小麵包,爆米花,餅乾,巧克力的等。
以上這些食物都是我們常吃的小零食,這類食物多數都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經常吃脂肪在腸內積累,不僅容易增加肥胖的機會,還會增加腸癌的幾率。
養護腸道,預防癌變,做好以下幾件事:
一、多飲水,促進排毒
多喝水有助於潤滑腸道,減少糞便在腸道內的堆積,有助於清腸排毒。
如果已經出現便秘,或是腸道不好的人,可以在水中加入蒲谷丁,碩參等小植物泡水,是不錯的選擇。
二、常運動,加速蠕動
運動好處多多,運動不僅可以提高新陳代謝,提高心肌功能和肺活量。
最主要的運動助於腸道運動,刺激腸道蠕動,促進腸道粘膜的修復,
慢跑,是非常適合我們運動的項目。
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為宜,根據自己的身體適量而行。
三、勤排便,減少毒素
排便是腸道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
健康的人每天至少排便一次,代謝掉腸道和人體內的有害物質。
千萬不要養成忍便的習慣,慢慢會造成便秘,有害物質在腸道中滯留,可致內分泌失調,增加腸癌的發生率。
四、多睡覺,養護身體
現在人們普遍存在著生物鐘紊亂的情況,而生物鐘紊亂,人體生理功能也會出現問題,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各種健康隱患。
每天在11點前入睡,睡前2小時不建議吃東西,在早上5-7點起床,此時大腸活動的時候,最好在這個時間點起床排便。
五、早檢查,做好預防
疾病在於預防,建議50歲以上的人群做一次腸鏡檢查。
早期腸癌5年內的生存率高達90%以上。
腸鏡檢查是目前觀察和診斷結腸疾病的金標準。
在鏡頭下清晰的觀察腸粘膜組織的改變,看是否有無息肉,出血,狹窄,儘早發現腸道內的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