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紅極一時,一年賣出1億片……知名面膜品牌官宣將停止運營
本文約2200字
閱讀完約5分鐘
金融投資報記者 薛蕾
近日,伸美集團發布通知稱,韓妝品牌春雨將於2023年12月31日停止運營。據悉,春雨面膜曾在中國掀起一陣搶購熱潮,曾一年賣出一億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已有菲詩小鋪、悅詩風吟、伊蒂之屋、HERA赫妍等多個韓國化妝品品牌大幅關閉線下門店,甚至退出中國市場。
韓妝品牌怎麼了?知名評論員張雪峰向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這或許是由於市場競爭激烈、成本上升和消費者需求變化有關。同時也意味著韓國化妝品品牌在中國的市場競爭力正在下降,韓妝品牌正在面臨更多的挑戰和競爭壓力。
一家美妝店內售賣的春雨面膜 攝影 實習生 鍾婉嫣
春雨面膜
售價已經「腰斬」
金融投資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春雨面膜在國內並沒有線下專賣店,線下渠道多在美妝集合店,主要銷售平台以線上為主。
目前,春雨微信公眾號、微博,天貓、抖音、小紅書、拼多多等多個平台均發布了停止運營的公告。對於停止運營後的售後問題,官方稱會依據平台規則對消費者購買的產品持續提供產品諮詢和售後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Pape recipe(春雨)創立於2012年,是韓國COSTORY株式會社旗下的化妝品品牌,也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韓妝品牌之一。2014年,伸美集團拿下春雨面膜在中國市場的代理權後,憑藉「0添加」「精華中含有87%的蜂蜜原液」等宣傳概念在中國市場「圈粉」。
以天貓旗艦店現在的價格來看,一盒(6片)春雨蜂蜜面膜券後價格56元,平均單片價格不到10元。使用過春雨蜂蜜面膜的消費者小玉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在前些年,一盒春雨蜂蜜面膜大概在100元左右,獲得大學生群體的青睞。這些年春雨面膜價格一降再降,如果在大促期間購買,50元左右就能買一盒蜂蜜面膜,相較於100元的高峰時期,降價超過一半。」
據多家媒體報道,2016年,春雨共賣出1億片面膜,其中90%都銷往了中國。有報道還稱,春雨在短短7年間便創下年成交金額20億元、累計銷售額超200億元、面膜全球銷量超21億片的佳績。
時至今日,春雨早已不復當年榮光。據天貓「貼片面膜熱賣榜」顯示,銷量前二十名的面膜中,僅春雨奶皮面膜在列,排名第九。璦爾博士、歐萊雅、自然堂霸榜前三。
韓妝
在亞洲的銷售額下滑
春雨並非今年第一家官宣退出中國市場的韓妝品牌,此前已有菲詩小鋪、悅詩風吟、伊蒂之屋、HERA赫妍等多個韓國化妝品品牌大幅關閉線下門店甚至退出中國市場。此前,這些韓妝品牌都曾成為現象級產品,在國內知名度頗高。
從韓國知名化妝品集團的財報中也可以看出韓妝在中國開始走下坡路。據愛茉莉太平洋集團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其在亞洲地區的銷售額下跌27%,其中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下滑40%以上;謎尚母公司Able C&C的財報則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銷售額為8.95億韓元,僅占總收入的1.4%。
另據韓國保健產業振興院數據統計,2023年一季度,韓國對中國的基礎化妝品出口額為5.1億美元,同比減少18.6%;而彩妝在中國的出口額則減少28.6%至0.7億美元。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口數據顯示,韓國的化妝品進口額同比增速自2018年開始連續下滑,至今年1月—10月,進口額為129.74億元,同比下降16.97%。
對比來看,我國化妝品出口總額卻在逐年增長。根據海關相關數據,2022年,我國化妝品類商品出口總額達55.9億美元,同比增長15.2%。從出口目的地來看,美國、中國香港、英國、日本和泰國是出口排名前五的國家和地區,占我國化妝品出口總額的50%。美國是我國化妝品出口第一大市場,2022年我國對美國化妝品出口為12.4億美元,同比增長3.6%,占我國化妝品出口總額的22.1%。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國人對化妝品的消費能力日漸增長,不過,消費者更喜歡購買的化妝品逐漸變成了國產品牌。
《2023年上半年美妝市場復盤》數據顯示,上美集團旗下品牌韓束在抖音面部護理類目的市場份額約為1.37%,銷售額同比增長282.49%,位列國貨面護第一名;丸美的銷售額則增長299.19%,在抖音面部護理類目的市場占有率達到0.9%;巨子生物旗下可復美也拿到294.15%的銷售額增長率。
2023年上半年,多家國內美妝企業都交出了亮眼成績單。其中,上海家化凈利潤增長高達九成,珀萊雅凈利潤增速創下6年新高。此外,上美、貝泰妮、巨子生物均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兩位數增長。對此市場人士指出,國貨的崛起,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
外來化妝品
應著重本土化營銷
「春雨即將退出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是市場競爭激烈、成本上升以及消費者需求發生了變化。中國市場上韓國化妝品品牌的數量眾多,競爭激烈,使得品牌之間的競爭壓力加大。同時,由於原材料、人工成本上升,韓妝品牌的生產成本也在增加。此外,隨著消費者的護膚理念的提高和對產品品質的要求提高,一些品牌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導致其市場份額下降。」張雪峰對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
在張雪峰看來,韓國化妝品品牌在中國市場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無法適應中國消費者的特殊需求、產品質量和安全性把關不夠、品牌建設和營銷策略不符合中國市場等。
「對於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的化妝品品牌,建議首先要了解中國市場的特點和消費者需求,制定符合當地市場的營銷策略和產品策略;其次,要注重產品質量和安全性,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此外,要加強本土化運營,包括語言、文化、營銷等方面的本土化,以便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習慣。」
張雪峰表示,對於已經在中國市場立足的國外化妝品品牌,建議它們繼續關注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不斷優化產品線和營銷策略。同時,要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和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反饋,以便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編輯|賀夢璐 校檢|袁鋼 審核|姚彥如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5112018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