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亂世,群雄爭霸,洛陽這座古城,見證了一個少年天才的崛起與墜落。
周不疑,出身江南商賈之家,自幼聰慧過人,是那個亂世中的一抹亮色。這個少年不僅才智超群,更有著與生俱來的領導氣質。當他步入洛陽貴族學堂的大門,便註定了他非凡的命運。在那裡,他遇到了另一個與他命運交織的少年——曹沖。
曹沖,魏國重臣曹操的幼子,與周不疑同樣才華橫溢,兩人很快成為了親密無間的朋友。他們在學堂的走廊里探討學問,在練武場上切磋武藝,甚至在月光下談論國家大事。他們的友誼,純潔而真摯,仿佛兩顆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相遇。
然而,命運的齒輪總是無情地轉動。建安十三年的冬天,曹操攻打北方的鄴城,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就在這個時候,周不疑的才華綻放。
曹操的小兒子曹沖察覺父親心情不佳,也擔心他攻城受阻。偶爾跟好友周不疑提起這事,話語中滿是焦慮。周不疑知道曹沖一直想在父親面前證明自己,這次正是機會。
周不疑沉吟片刻,主動找曹沖說要去獻計。曹沖大喜過望,連聲讚嘆周不疑是自己的知音。他立刻帶著周不疑來到父親書房,恭恭敬敬地請曹操聽取計策。
在曹沖的引薦下,周不疑面見了曹操,僅用一盞茶的時間,便草草寫下了10條攻城的計策。
「大人,學生這十條計策,每一條都可破城。還望大人明察,取一條施行便可。」
曹操本以為這只是一個少年的妄言,他迅速瀏覽後,臉色大變,隨機抓出最激進那條計策,當即令人準備施行。眾將領這才知曉,原來真的管用!
沒過幾日,曹軍果然攻下鄴城,曹操功德圓滿,對周不疑刮目相看。一個十來歲的毛頭小子,就能出此妙計,真是人傑!
經這一戰,周不疑的名字如雷貫耳,他被譽為「神童」。曹沖也為朋友驕傲萬分,而曹操,則對這個少年刮目相看,暗自將他視為曹沖的左膀右臂,還將周不疑一家遷到曹府中居住。
「好好與之交往,他必能協助你完成大業!」曹操囑咐兒子曹沖。曹沖也由衷地希望,自己與周不疑能並肩作戰,共同輔助父親。就這樣,周不疑成了曹家的座上貴賓。
然而,好景不長。曹操小兒子曹沖病殂,年僅十七。曹操痛心不已,他失去了最聰明的兒子,也失去了最好的繼承人。
曹操的大兒子曹丕,對周不疑才華的威脅感到了恐懼。他知道,只要周不疑在一天,自己就永遠無法穩坐太子的位置。於是,他開始在曹操耳邊慢慢播下殺害周不疑的種子。
「如此人才若為敵軍所有,則大事不利。」他沉聲向曹操道。
曹操雖有顧慮,但最終還是下了決心。他不願意看到曹丕的地位受到威脅,更不願意讓一個外人握有太大的權力。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周不疑在自家的書房中,被暗中派來的刺客所殺。
最終,還未滿十七歲的少年英才周不疑,死在了曹丕的刺客刀下。周不疑的死,如同一顆流星劃破長空,短暫而壯麗,卻最終墜入黑暗。
這就是時局的無常,也是人心難測。當初的神童最終沒能逃脫被除去的命運。曹丕登基之時,不知是否也會懊悔當日的決定。周不疑的故事,讓後人對於權力與人性的較量感到深深的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