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編 導 讀
中年女性,烘熱汗出、心悸失眠、胸悶氣短……如果看到這樣一組症狀,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想必很多人會脫口而出:這不就是更年期綜合徵(中醫稱為「絕經前後諸證」)嘛~可是患者吃了幾年治療更年期綜合徵的各類方劑,病情卻絲毫沒有緩解。這是怎麼回事呢?劉方柏教授用7劑藥物就讓患者症狀大減,他是如何辨證的?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見識下「真假更年期」的「破案」過程——
診斷現場
代某,女,40歲。初診日期:2006年5月25日。身發熱、心悸5年余。
患者2001年2月宮外孕破裂,行患側輸卵管切除後逐漸出現身陣陣發熱感,僅自購六味地黃丸等藥物服用,無明顯效果。發熱時輕時重,但均能忍受。1年前發熱加重,晝夜不停,久時持續2~3小時,短時10餘分鐘即過。發時自覺頭面烘熱,身熱如烤,頻頻發作。夜間熱起時立即掀被,而熱退後即覺身冷難耐。發熱病起不久即出現心悸、心慌,其慌每於睏倦至極、昏然欲睡時發生。發時胸悶氣短,夜間發作時難受至不能睡臥,必起床不斷繞室行走方可漸漸平息。
曾於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做動態心電圖,報告為:心動過緩,心律失常。血細胞分析報告:白細胞計數3.0×10^9/L,血小板計數68×10^9/L。
先後就診於多所醫院。服西藥(藥名不詳)症狀無明顯改善,已遍服中藥知柏地黃丸、左歸丸、青蒿鱉甲湯、天王補心丹、大補陰丸、珍珠母丸、清骨散等方。其中知柏地黃丸遵醫囑作基礎用方,購成藥整箱長期服用達8個月之久,時似有緩解,而復如故。至既懼白日發熱而心神不寧之煎熬,更恐夜間發熱而心慌被迫起床行走之痛苦。
刻診:晝夜陣發發熱,無汗,心悸、心慌時作,下肢腫脹,頭昏倦怠,晨間面浮,大便秘結。面蒼黃少華,脈遲細,舌正。
辨證論治
學生甲:這例患者若單從症狀看,完全符合絕經前後諸證之臨床表現,而其發病始初,年齡尚未至35 歲。《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說明縱然在人均壽命甚短的古代,35歲也還只是陽明脈氣血開始衰弱,面部逐漸憔悴,頭髮開始脫落的起點年齡。而當今社會,人均年齡已登耄耋壽域,三十四五歲正值體魄健壯的年齡階段,怎麼就會有經絕並由之而導致的「諸證」發生呢?此其一。其二,經絕前後諸證的發病原因為腎氣漸衰,沖任虧虛,天癸將絕,精血不足,陰陽失衡,本質為腎虛致病。而此患者潮熱的同時,伴見的是心悸肢脹、倦怠頭昏等心脾見症。
學生乙:不僅如此,從其治療經歷看,也不支持經絕前後諸證。觀其歷用知柏地黃丸、左歸丸、大補陰煎、天王補心丹等,並無一方見效,也說明對其辨治應作方向上的重新考慮。
老師:本案的大體情況,你們已作了符合臨床的分析。現在只缺該怎樣重新辨析的環節了。
本例患者發熱5年余,從病程到症狀均表明其熱為內傷發熱。內傷發熱的治療,王肯堂為其劃了一個界線分明的輪廓,即「果為傷寒傷風及寒疫也,則用仲景法;果為溫病及瘟疫也,則用河間法;果為氣虛也,則用東垣法;果為陰虛也,則用丹溪法」。並強調「如是則庶無差異以害人矣」。
那麼,本例當屬上述所舉之哪類呢?
其熱雖甚,而不貪涼索飲,且有夜間發熱時掀被而片刻即冷之表現,熱非屬實,乃屬虛熱也;倦怠、神疲、心悸,氣虛之徵也;面浮足脹,脾虛濕停之候也;脈遲細者,陽虛氣弱也。顯然其病之治,當宗東垣法。東垣認為,這類患者之病機,乃為脾胃虛弱,營氣不升,谷氣下流,下焦陰火被擾,上乘陽位。並為之創立了一個著名之臨床治法——甘溫除熱法,一個著名方劑——補中益氣湯。揆之,本病與其甚為合拍。
診為發熱、心悸。補中益氣湯加味。
白參12g,黃芪30g,炒白朮12g,當歸10g,柴胡10g,升麻10g,炮附子15g,龜甲15g,鱉甲15g,桂枝12g,白芍20g,陳皮10g,炙甘草12g。5劑。水煎,每日1劑。
6月1日二診。藥後諸症均大減,夜間安臥,唯便秘。
改炒白朮為生白朮40g。4劑。
6月8日三診。發熱,心悸消失,精神轉好,腫脹消失,但雙下肢膝以下發冷。
初診方加鹿茸5g(沖服)。3劑。
6月16日。諸症消失,查心電圖正常,白細胞計數升至3.8×10^9/L,血小板計數升至113×10^9/L,脈緩,舌正。
續上方5劑,以鞏固療效。
現在人們多覺得中醫是慢郎中,危急重症的治療只能依靠西醫,殊不知若是掌握住中醫的精髓,中醫有時能解決許多西醫解決不了的棘手難題。如何才能掌握中醫精髓?來這本書中跟隨劉方柏教授出診,學習如何用好中醫治療重急奇頑證——
《劉方柏重急奇頑證醫案》
本書是作者臨床工作50餘年,從40餘萬例患者中精選出的具有典型意義和啟迪作用的重急奇頑證病案。所有病案以「保真」狀態呈現,從診斷現場、辨證論治、思辨解惑三個方面對每個病案的各個環節進行質疑探幽、窮源溯流、闡義發微。本書語言生動活潑,不拘一格,使讀者如臨現場,並最大限度地獲得診療知識及救治方法,適合於中醫工作者及愛好者閱讀參考。(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劉方柏重急奇頑證醫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劉方柏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