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醫答:兒童有沒有必要做幽門螺桿菌檢查?

2022-08-30     南都i健康

原標題:一問醫答:兒童有沒有必要做幽門螺桿菌檢查?

近日

「無症狀時 14歲以下兒

童不建議檢查幽門螺桿菌」

的說法在社交網絡引起關注

快跟懂教授一起來看看!

「無症狀時 14歲以下兒童不建議檢查幽門螺桿菌」這種說法準確嗎?南都記者採訪了 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兒內科主任醫師周欣。

周欣主任介紹, 在有相關症狀、家人明確感染、有密切接觸史、有相關特殊疾病等情形下,兒童也是需要做幽門螺桿菌檢查的,其中部分孩子需要進行規範的殺菌治療,也有部分孩子可以不治療,總體來說, 有10%左右的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是可以自愈的。

兒童需不需要去檢查幽門螺桿菌?

什麼情況下需要?

周主任表示,兒童在這幾種情況下需要檢查:

一,孩子已經出現了相關症狀,包括 厭食、口臭、肚子痛、打嗝、反酸、消瘦等

二, 有明確的接觸史,比如家裡人已經明確了感染幽門螺桿菌,而小孩又沒有分餐,又長期生活在一起,肯定要檢查;

三, 一些特殊疾病患兒,比如患有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其他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的患兒。

這些情況下,該檢查的還是要檢查。

該如何檢查呢?

檢查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第一種是侵入式檢查:胃鏡,胃鏡除了可以看到胃部的情況,還可以取一些組織活檢;

第二種是非侵入式檢查:主要有3種,一是 碳13尿素呼氣試驗法(呼氣試驗),具有無痛苦、靈敏度高、檢出率和符合率高的特性,是近年來很受歡迎的一種檢測方法。小孩一般不做成人常用的碳14,因為有一定的放射性,但因為需要孩子能夠把氣袋吹起來,所以有年齡的要求,一般三四歲以上才能做;二是 抗體檢測法,檢查血液中是否有抗體;三是 抗原測定法,檢查糞便中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抗原。

此外,周主任提到,現在市面上新出了不少 幽門螺桿菌檢測試紙大多不科學, 結果不可靠,不提倡

如果孩子檢查出了幽門螺桿菌,

需要治療嗎?怎樣治療?

據周主任介紹,檢查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不一定要進行殺菌治療,需要殺菌治療的情況主要有幾種:

1.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患兒;

2.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狀、胃黏膜萎縮或糜爛的患兒;

3.患有胃癌、胃癌術後或有胃癌家族史的患兒;

4.MALT淋巴瘤患兒;

5.計劃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或非甾體類消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的患兒;

6.患有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患兒;

7.其他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如淋巴細胞性胃炎、增生新胃息肉、Menetrier病)。

如果 不屬於上述情況,幽門螺桿菌檢查的數值不是很高,孩子症狀不是很典型,就建議先不做殺菌治療,動態觀察。

面對幽門螺桿菌 不必恐慌

正處於生長發育狀態的孩子,抵抗力免疫力在逐步增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免疫力的增強, 10%左右的兒童感染者是可以自愈的,兒童的身體會自行將幽門螺桿菌清除。

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之後情況和大人也有所不同。孩子得嚴重疾病的幾率很低,患病後也較少出現嚴重的身體疾病,例如潰瘍病甚至胃癌。 小孩這些嚴重症狀是很少的。

另外, 孩子治療後再次感染的幾率比大人高,因為小孩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個人衛生、生活方式上相較於大人更缺乏自覺自律。

所以說,孩子感染之後, 如果不屬於必須要治的幾種情況,也不一定要去治療。

周主任表示,如果是需要治療的情況,就 科學規範地治療,幽門螺桿菌導致的潰瘍病甚至胃癌,在孩子中雖然比成人要少,但仍存在,需予以一定的重視。如果家長不重視,感染後治療不科學不徹底,生活中也不注意,很容易便引起病情加重。

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方面

臨床上遇到過哪些常見的認識誤區?

第一個比較常見的就是,該治療的情況,家長覺得吃抗生素吃太久(一般抗生素要吃兩個星期),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所以治療的依從性減低、吃藥吃不夠療程,導致治不徹底、會復發。

實際上, 達到明確的治療指征的,該治的還是要治,藥物的副作用並沒有想像中的大,醫生也會有相應的措施,比如護胃的方法會跟上,對於抗生素可能引起的腸道菌群紊亂、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等不良反應,我們也會採用相應的補救和應對的辦法,所以家長不用過於擔心,該治的還是要治。

第二個比較常見的誤區就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之後,家長很恐懼,部分家長認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一定會得潰瘍病甚至胃癌。

其實,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並非一定會得潰瘍病,但大多數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患兒都存在感染幽門螺桿菌,因此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發潰瘍病的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將幽門螺桿菌定為I類致癌原。

實際上,胃癌的發生除了有幽門螺桿菌在作祟,還有免疫力弱、遺傳因素、精神壓抑、喜歡吃腌制食品等,與幽門螺桿菌「協同作案」,最終招來胃癌。

感染幽門螺桿菌誘發胃癌的比例為1%左右,並且,從幽門螺桿菌到胃癌,需要15年以上甚至更長。所以,感染幽門螺桿菌不必過於恐慌,但有必要引起重視。

吃益生菌對幽門螺桿菌治療有用嗎?

益生菌有調節腸道菌群、增強腸道免疫功能等作用,大多對幽門螺桿菌治療是有好處的,但只是輔助作用,幽門螺桿菌是不可能靠益生菌來殺滅的。

平時家長該怎樣幫孩子

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據周主任介紹,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 養成好的衛生習慣,遠離幽門螺桿菌

第一, 飯前便後要洗手,洗手的時候要把手心、手背、指尖縫隙都要洗乾淨,不要給幽門螺桿菌機會。

第二,孩子的食物 要經過高溫烹飪,幽門螺桿菌有個特點就是不耐熱,所以水要燒開喝,肉要煮熟吃,小孩喝的牛奶一定要消過毒。

第三,孩子 不要吃刺激性的東西,避免對胃的刺激,比如辣的、酸的、凍的東西,包括碳酸飲料,對胃黏膜會有損害。

第四,建議在家裡也 分餐、用公筷,如果家裡人有感染,那肯定要分餐、用公筷。

第五,要 避免長輩口對口的喂食。

第六, 牙具定期換,孩子的牙刷最好三個月換一次。

關於兒童是否有必要檢查幽門螺桿菌

你還有哪些問題?

一起來評論區聊聊吧!

南都健聞(nanduijk)報道

采寫:南都記者 李文 通訊員 李雯

指導專家: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兒內科主任醫師周欣

整理:實習生 陳婉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bad7d28ba4608de061524755f5f3b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