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家國萬里》國慶上映:一次家與國的雙向奔赴

2024-10-05     上觀新聞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上海廣播電視台融媒體中心推出大型文明尋訪紀錄片《家國萬里》,共五集,每集30分鐘,國慶期間登陸東方衛視、新聞綜合頻道晚間黃金檔。

家國情懷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是中華文明得以保持統一和穩定的重要因素,也是中華民族能夠團結一心,共同應對各種挑戰和困難,推動文明的不斷發展的重要基礎。家國情懷成為紀錄片的核心價值取向,整部片子圍繞「源遠流長」「向新而生」「四海同心」「有容乃大」「和合共生」五個主題,精心挑選古今融通的典型案例,以尋訪者行走、對話、觀察的方式,將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鐫刻進古老文明與現代繁榮交織的壯麗畫卷中。

紀錄片劇照

在第一集「源遠流長」中,95後甲骨文專業自媒體內容創作者李右溪與攝製組一起,圍繞中華文明的連續性,開啟尋訪之旅。文字的生命力何以穿越千年?城市「秩序之美」「天人合一」觀念又如何一以貫之?這些中華文明的基因和密碼,在這場溯古探今的旅程中被一一揭示。

第二集「向新而生」則從科技、文化、制度三個維度溯源中華文明的創新之路。科普達人、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陳征帶領觀眾穿越新疆戈壁大漠,尋找古代和現代水利樞紐工程的「創新之魂」。在有著「塞上江南」美稱的寧夏平原,尋訪者對話非遺傳承人,復燃千年窯火,破譯神秘的西夏瓷密碼。而在廣西嶺南的一個小縣城裡,尋訪者以一條名為「登俊」的馬路為突破口,揭開了一段有關人才選拔制度的往事。

攝製組工作照

在「四海同心」一集中,來自中國台灣的文化學者高文麒作為尋訪人,前往新疆、內蒙古、西藏等地,尋找古籍,對話土爾扈特後裔,探訪神秘的「辮子墳」,探尋中華文明的強大凝聚力從何而來,又如何建立。

無論是北京中軸線上「左祖右社」家國同構文化內涵的浪漫體現,還是「土爾扈特萬里東歸」家與國的雙向奔赴,抑或「辮子墳」青山埋忠魂的「我死國生」……紀錄片重點著墨於熔鑄在中華民族精神血液中的家國情懷,為中華文明品格形象塑造賦予了深厚廣博的情感溫度。

在雪域高原上,攝製組重走張騫「鑿空西域」之路,也不忘前行在新時代友誼之路——喀喇崑崙公路上,帶回感人至深的現代發展故事。紀錄片通過連結歷史與現實,穿越古今的文明印記,讓觀眾更加深刻體會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攝製組與甘肅肅南裕固族合影

《家國萬里》還創新運用可控圖像生成、人物動態生成、文生視頻等最新AIGC技術,在每集開頭用30秒左右時間,勾畫出具有中國式審美的歷史故事場景,以現代技術展現東方韻味,既為每集紀錄片主題開宗明義,也暗含中華文明古老而年輕,生生不息的主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b8ee782845abcf79065860d9dbdc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