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96歲圓寂!與糖尿病共度56年,他是如何與疾病戰鬥的

2023-02-10     學會之聲

原標題:星雲大師96歲圓寂!與糖尿病共度56年,他是如何與疾病戰鬥的

2月5日,我國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圓寂,享年96歲。

星雲大師1927年8月出生於江蘇江都,12歲在南京棲霞寺出家,1947年從焦山佛學院畢業,1967年在高雄開創佛光山。他畢生致力於弘揚世間佛教,積極推動兩岸佛教交流交往。

很多人因佛學認識星雲大師,卻不知道他有著50餘年糖尿病病史,後來糖尿並發眼底鈣化,導致視神經受損及心肌梗塞、腎臟積水;還經歷過2次中風,如此依舊活到了96歲高壽。

飽受糖尿病、中風困擾,仍96歲高壽

據了解,星雲大師已患糖尿病50餘年。他曾說過:「我50多年前患糖尿病,醫生說我活不到80歲,但如今我已年近90,而且還要繼續活下去!」

據鳳凰網CC情報局報道,1967年佛光山開山後,星雲大師有段時間常口渴、肚子餓、要小便,有一夜昏迷送醫才查出糖尿病。33歲起血糖常飆到一兩百,舉步維艱,手軟無力,最後確診糖尿病。後來糖尿並發眼底鈣化,導致視神經受損及心肌梗塞、腎臟積水。至今已56年。

他意志力強韌,在多次受訪時仍笑談病痛,曾告訴醫療團醫師「出家人不怕死」,也曾在專欄稱自己早已看淡生死,「人的一生活的歲數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留下的生命意義!」

星雲大師一生受疾病磨難,但他與疾病相互尊重。他曾說過,「疾病是修道的增上緣,不要排除它,把病痛當做好朋友,人生會有不同想法,心情也會很輕鬆!疾病來臨的時候,你不必太畏懼它,可以把它當作朋友,互相尊重,互相體貼,互相照顧,疾病和身體也會共存共榮的。」

星雲大師的養生智慧:

與病為友,慢以養生

據鳳凰網,漫長的與糖尿疾病鬥爭的過程,星雲大師積累了許多保健、養生經驗,其中,「慢」,即為其養生之道之一。

星雲大師說,人生不能一味地求速成,所謂「飯未煮熟,不能妄自一開;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人間萬事都有其平衡之道。並把「慢」的養生功效概括為四個方面。

一是,慢工可以養藝。「慢工出細活」,精雕細琢就是要靠慢工慢慢來。

二是,慢步可以養生。現代醫學證明,慢步可以健體養生。長跑、快跑,適合運動員在競技場上大顯身手,真正的養生還是要靠慢跑。

三是,慢生活可以養壽。星雲大師認為,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容易造成許多現代文明病。因此,應該把生活步調放慢一些,比如,吃飯不要狼吞虎咽,開車不要超速,講話不要太快,像機關槍,不要有太多的趕場,不要完全為別人而忙,也要為自己而活。思維反應不要老是太快,有時不妨遲鈍、笨拙一點;做任何事不一定都要跟別人比速度、比效率,也不必每日都要加班加點,經年累月不休假,即便是機器也會受不了而損壞。

四是,慢言可以養量。星雲大師說,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拙於言辭,平時總是沉默寡言;有的人好發議論,喜歡高談闊論。「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好發表高論的人,不善克制自己,很多話不經思考脫口而言,一旦惹出麻煩,才悔不當初。

「面對各種疾病,大家要有一個態度,就是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身體有病,最重要的是自我治療,自己做自己的醫師。自己心理健全,就可以克服困難;自己的毅力堅定,就可以克服一切的病苦。」星雲大師說。

跟疾病相處是一種學問

年齡的增長對於老年人的健康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不能迴避的是,人老了,慢性病也就隨之而來了。據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系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老年醫學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劉曉紅在2022年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介紹,目前,我國2021年約有1.9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例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我國約75%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2種及以上)。可見,慢性病對於老年人而言是普遍存在的。

怎麼對待疾病是一種學問,小題大做者有之,過猶不及者有之,安之若素者也有之。有時,對待疾病的態度甚至直接影響了疾病的預後。這種態度,說到底是一種處病哲學。對於慢性病,最需要聰明的處病哲學。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王含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當確診後,老人要學著接納自己與疾病將要長期共存的狀態,接納不那麼正常的自己。有一個詞專門用來形容與疾病共生的狀態,叫帶病生存。

但或許是因為抗爭觀念在人類進化和發展的歷史中太根深蒂固了,以至於有時難免會跨越執著和偏執之間的界限,從抗爭變成較勁。

王含醫生介紹,曾接診一個患者,腦血管病遺留了輕偏癱,其實並不影響生活。但是多年來各處求醫,希望徹底治好,結果自然是勞而無功。而這也不僅加重了他的焦慮,家人也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而科室還有一個住了10年的運動神經元病患者。四肢癱瘓,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全身只有頭頸部可以動。可這個常年臥床的「倒霉」的人,樂觀開朗,習慣了用氣聲交流、講笑話,甚至可以配合呼吸治療師試用新機型並描述試用的感受。每次查房,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他就非常禮貌地跟我們說,「我沒事,你們去忙吧。」這個躺在床上的「廢人」,不僅寫書,還教了好幾個頑皮的孩子讀書,是我們眼中受人尊重的奇人。他的處病哲學徹底改變了疾病強加給他的人生,強大的精神力量讓疾病也奈何他不得。

提醒: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並非適合所有人群,建議在醫師的指導下調理。

文章綜合整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b27f53dd1ac1ea0ce6bf30c995b4d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