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是個多山荒涼的國家,物產不豐,本無經濟價值,但它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只要拿下阿富汗,向南可進攻印度平原,向西可入主伊朗高原,號稱中亞十字路口,故而在千百年來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詭異的是,英蘇美三大強國先後在此折戟,阿富汗因而斬獲「帝國墳場」榮譽稱號。
這和阿富汗的地形有很大關係,占國土4/5的山地嚴重限制了阿富汗的發展,也為抵抗外來侵略提供了一道屏障。阿富汗屬喀什特地貌,晝夜溫差大,降水稀少,大部分山地都是寸草不生的裸岩,而且岩洞遍布有如迷宮。更可怕的是阿富汗的氣候,山腳下還是鳥語花香,到了山腰就有可能大雪紛飛。外地人來此寸步難行,斜貫東西的興都庫什山脈更是有名的死亡之地,但阿富汗人從這裡往來於伊朗與印度之間,成就了阿富汗商人之名。
阿富汗往來東西,少不了一樣生產工具——毛驢。阿富汗的毛驢是由中亞野驢馴化而來的,性格溫順,蹄小結實,身材矮小,刻苦耐勞,非常適合山地行走,因此成為阿富汗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大名鼎鼎的阿凡提騎的就是阿富汗毛驢,陪伴著他走遍了中西亞和北非各地。在阿富汗,一頭頭毛驢比一台汽車作用更大。
正因為有毛驢的幫助,阿富汗打退了英蘇美三大帝國的入侵。英國自不必說,就說現代戰爭吧。上世紀80年代,蘇聯發動阿富汗戰爭。阿富汗在崇山峻岭之間展開游擊戰,蘇軍的摩托化部隊無從發揮優勢,地理因素也嚴重限制了蘇軍的後勤補給,以蘇聯強大的國力,也只能保證10萬軍隊的正常補給。在第三階段戰役中,蘇軍補給線頻頻遭到毛驢游擊隊的打擊,而阿富汗人騎著毛驢遊走於群山中,來去如風,令蘇軍摩托化部隊望而興嘆。因此有一種說法,10輛坦克也比不上一頭毛驢。
同樣在阿富汗小毛驢吃了大虧的還有美軍。戰爭爆發前,美軍就意識到了毛驢的重要性,提前收集了20萬頭毛驢,在與阿富汗地形相似的內華達山脈建立了毛驢學校,集中培訓美軍騎驢。儘管如此,美軍還是低估了阿富汗戰爭的難度,光有毛驢遠遠不夠,多變的氣候嚴重影響了美空軍的出動效率,直升機還很容易遭到伏擊,一發廉價的RPG火箭彈就能報銷一架昂貴的阿帕奇。
有感於阿富汗小毛驢的威力,美軍研發了一款四腿機器人,綽號「阿爾法狗」,代號「LS3」,實際上就一頭機械驢。它能在負重180公斤的情況下連續行走32公里,非常適合山地行軍。但是,阿富汗小毛驢吃草就能幹活,就是脾氣倔了點,「阿爾法狗」卻是耗電的。只怕十台「阿爾法狗」,也比不上一頭阿富汗小毛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