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後長「鼓包」是導致孩子鼻竇炎,聽力下降的元兇嗎?

2023-02-20     科學家庭育兒

原標題:耳後長「鼓包」是導致孩子鼻竇炎,聽力下降的元兇嗎?

當孩子感冒、發燒時,

你是不是會經常在ta的耳後,

摸到一兩個豆丁大的腫塊?

這個小腫塊就是本期的主人公——

耳後淋巴結腫大本人啦

有人說,當我出現在孩子耳後時,

可能會持續一年甚至數年不消退

這種情況得手術切除。

還有人說,因為有了我,

孩子身體一直消瘦。

我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今天請聽我 狡辯 解釋。

講道理,我覺得大家欠我一座獎盃,

因為當我出現的時候,

一般都意味著我跟病毒正在經歷一場廝殺。

我本來只是普普通通的淋巴結,

是人體防禦系統中敲重要的部分。

當人體被細菌或病毒進攻時,

白細胞會在淋巴結中聚集,

抵禦病菌的入侵。

這個廝殺的過程會導致淋巴結腫脹,

這也是為什麼當孩子感冒、發燒、

出現鼻竇炎、腮腺炎、扁桃體炎等時

你會經常在孩子耳後發現我的原因了。

其實不僅是我,

我的兄弟腹股溝區淋巴結腫大、

頸部淋巴結腫大、腋窩淋巴結腫大等,

都是因為身體受到了病毒

或者細菌等病原體的入侵,才會出現。

二辯:娃身體消瘦,

根結真的不在我

一般來說,

在經過治療後的7~10天,我會自行消失,

如果孩子身體素質差點意思,

我可能會停留2~3個月,

如果反覆感染,這個時間還有可能更長

有時候甚至要等孩子進入青春期,

我才肯退場。

先別慌,這些其實都是正常的,

只要我直徑不超1cm,

顆數沒有進行性增多,

摸起來不邦邦硬,

看起來不紅腫,

孩子也沒有疼得吱哇亂哭,

問題都不大了。

當然,如果情況反過來,

如直徑超1cm且出現多個,

或有粘連等情況,

一般建議做活檢,

異常越多,越要積極就診。

此外,首次出現淋巴結腫大,

超過6-8周未見淋巴結縮小的,

或者伴隨發燒、喉嚨痛、鼻口異常出血等,

也建議及時去看醫生。

另外,一些淋巴結雖不疼,

但如果數量較多,

質地堅韌且有進行性增大的情況,

需要小心淋巴瘤的問題。

說到這兒,我也要澄清一下,

當我繼續擴大、紅腫、導致疼痛時,

一般說明孩子身體存在其他的異常,

我只是身體異常的指示燈而已,

並不是病因。

比如有些孩子在我出現後,

會伴隨聽力衰退的症狀。

鄭重澄清!不是我導致了聽力衰退。

因為有了急性中耳炎,

才有了我的出現以及聽力衰退出現!

又比如孩子消瘦

這真的也不是我的鍋,

真正的罪魁禍首應該是病菌。

這個時候除了要抗病菌,

還應讓孩子均衡膳食,補充營養,

提升孩子的免疫力。

總之,當你們發現我有異常時,

需要先帶孩子去找出「病根」,

然後對症下藥,不要揪著我折騰。

孩子有耳後淋巴結腫大,

多數情況是因為受到了

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感染,

一般要用到青黴素和鏈黴素等廣譜抗生素,

使用的療程也相對一般上呼吸道感染要長。

病根去除後,我很大機率就消失了。

就算我沒消失,

絕大多數時候也沒必要動手術割掉我,

時間到了你想留我還留不住呢~

當然,如果孩子疼痛的話,

還是得「治治」我,幫助緩解疼痛。

一般來說,冷敷或熱敷可以達到目的,

也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止痛藥。

另外,還要多喝水,好好靜臥休息,

才能儘快將我送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3d91461eba9527a69fcb91b78fc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