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陳西瀅拿著雜誌大叫:你闖禍了!26歲徐志摩嚇得滿頭大汗

2023-05-06     臨溪柚子

原標題:1923年,陳西瀅拿著雜誌大叫:你闖禍了!26歲徐志摩嚇得滿頭大汗

1923年,陳西瀅衝進26歲徐志摩的房間,舉著雜誌,大叫:「你闖禍了!」徐志摩皺眉,但一看雜誌,嚇得滿頭大汗,半晌沒說出話來:「這……這……」

雜誌上,對著徐志摩劈頭蓋臉一頓罵,怒斥他是個表里不一的偽君子,還貼出了證據。成仿吾和徐志摩的關係不錯,為何突然在雜誌上公開斥責他呢?這事,和徐志摩的一篇詩評有關。之前,徐志摩談論詩的真偽,借用郭沫若的一句「淚浪滔滔」舉例。他認為這詞寫得太誇張,並且用詞很激烈:「作詩的人,固然淚腺都發達,甚或比女人的眼淚還要不值錢。但事情總要有個極限,眼淚再富裕,總不至於像海浪一樣地滔滔而來。」徐志摩的詩,寫得很好,但他用這樣的詞評價郭沫若,確實有些不妥。因為此時,他還是文壇新人,而郭沫若卻是創作社的老大哥,算得上文壇前輩。一個留學歸來的年輕人,居然指責自己的鼻子罵,郭沫若當然生氣。

但文人打架,他若親自出馬,就顯得沒氣度了。於是,率先出場的,就是創造社的成仿吾。創造社最喜歡打群架,成仿吾又被稱為「黑旋風」,這一出場,大家都知道徐志摩捅了馬蜂窩,等著看好戲呢。成仿吾是有名的文學家,代表作是《長征回憶錄》,他一出手,就貼出了他私下和徐志摩的信,裡面有大量對郭沫若的恭維。在看客看來,這就是鐵證如山。徐志摩很頭大。

一來,他並沒有詆毀郭沫若的意思,只是恰好舉了他的詩,寫文章的時候有點口不擇言。二來,他和成仿吾算得上好友,對郭沫若也很佩服,並不想與他們交惡。

但事情發生了,總要想辦法解決。陳西瀅很擅長處理問題,在他的教導下,徐志摩很快想出了破解之法。

第一,誠懇認錯。

真正的君子,不是不會犯錯的人,而是犯了錯,會勇敢承認。無論人家是否有上綱上線的嫌疑,但徐志摩在文章里,確實有明顯的嘲諷意味,這顯然是做錯了。如果咬死了牙不承認,不認錯,反而會引起讀者更大的誤解。因此,徐志摩最好的辦法,就是說明事情的原委,該道歉就道歉,到時候如果對方還揪著不放,那就是對方的問題了。

第二,堵住成仿吾的嘴。目前,創造社的主要戰力,在成仿吾的身上,也只有他對徐志摩進行激烈的攻擊。想要避免矛盾進一步擴大,首先要堵住成仿吾的嘴,別人就好辦了。第三,請求郭沫若的原諒。事情的正主,還在郭沫若的身上。成仿吾對徐志摩的主要攻擊,也在於他認為徐志摩在對郭沫若進行人生攻擊。只需要爭取郭沫若的原諒,正主出來幫忙說話,那事情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徐志摩想來想去,覺得陳西瀅說得有道理。他先給成仿吾寫了一封信:

「仿吾兄,你是位評論家,不是當面恭維,我認為你算得上國內文藝界見過大世面的人,你總該理解我說的話吧。怎麼我評了一首詩的字句不妥,你就說我『侮辱郭沫若人格』……難道我們說雪萊一首詩幼稚,就等於說雪萊是幼稚的嗎?同樣,華茲華斯的詩,有些是無聊的,但這並不影響他在當時最偉大詩人的地位呀!」

然後,徐志摩又給郭沫若寫了一封信——

「沫若兄……如果你真的相信我的話里懷有歹意,我只能深深地道歉。但我相信你不會那樣的。真的,你就一斧子劈開我的腦子,也決不會發現我有一絲半點的不良用意……」

不得不說,徐志摩寫信的功力還是有的,這兩封信寄出去,創造社就再也沒對他進行人身攻擊了。畢竟,雪萊、華茲華斯可是著名詩人,用來類比郭沫若,郭沫若再大的氣,也消了。

此後,徐志摩聯繫朋友,在《晨報》上刊登聲明:「我不佩服『淚浪滔滔』的句法,但這並不妨礙我承認沫若在新文學是最有建樹的一個人。」自此,這場風波圓滿畫上句號。所謂冤家易結不易解,這個世界上很多的矛盾,起因只是一點小誤會。徐志摩處理風波的這件事,倒是給了我們一個處理矛盾的範本:1.該道歉就道歉;2.解釋原委,表達自己並無惡意;3.解鈴還須繫鈴人,找正主解釋清楚;4.有始有終,別忘了給看客一個交代。當然,處理完矛盾後,徐志摩可能心裡也窩著氣。很快,他就聯繫胡適等人,一起辦了「新月社」。

一來,發表作品有了園地,不必求人;二來,打起文仗來,還能抱團取暖。

當時,郭沫若有創造社,林語堂有語絲社,瞿秋白有個文學研究會,。徐志摩便拉著胡適,聚攏了一批留學美英的人,創辦了「新月社」。後來,新月社發展壯大,還發掘了不少優質作者,比如小學文化的沈從文等等。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331f4bb4757a4ebf0a76e1b084ce4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