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35億周邊1.2億,是時候重溫「迪士尼飛輪」了

2023-02-15     極客電影

原標題:票房35億周邊1.2億,是時候重溫「迪士尼飛輪」了

現代電影產業中,票房早就不是電影盈利的唯一收入來源——最近《流浪地球2》官方授權模型周邊眾籌超過1億元的案例,證明了國內電影周邊市場的潛力。

對於「流浪地球」這樣的大IP電影來說,「非票房收入成為IP收入主流」才是本來應有的樣子。在這點上,美國成熟的媒體產業早就做出了樣板;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媒體巨頭迪士尼在半個多世紀前設計的迪士尼飛輪(Disney Flywheel)

飛輪(Flywheel)是什麼?在機械工程中,它是一個儲存動能的輪子,往往尺寸巨大,異常沉重,是拖拉機、蒸汽機運轉的核心部件之一。

飛輪

飛輪效應(Flywheel Effect),指的是為了讓一個慣性巨大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必須費勁推動飛輪緩慢的開始轉動;每轉一圈都要用相當大的推動力讓飛輪加速一點點。這些推力的效果慢慢積累,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加速、飛輪達到一定轉速後,本身巨大的質量和慣性就會讓飛輪保持繼續轉動,無需再施加很大的力氣,就能夠讓飛輪穩定旋轉下去。

「飛輪效應」示意

這個術語用在營銷領域,指企業發展多個方向的關聯業務,通過多種核心價值組合的協同效應,為自己形成獨特的全方位競爭優勢。在迪士尼業務發展的歷史上,真正讓迪士尼成為全方位媒體巨頭的戰略,就是——"迪士尼飛輪"

1957年,迪士尼集團創始人華特·迪士尼 (Walt Disney) 為自己企業未來發展規劃戰略時,繪製了這一幅複雜的「迪士尼飛輪」業務發展藍圖。

迪士尼檔案館裡珍藏著這張」IP帝國「的藍圖

彼時,迪士尼公司兩年前剛剛在美國加州安納海姆開設了第一家迪士尼樂園,公司還沒有真正堅定地把未來最重要的收入增長目標放在主題公園領域。儘管如此,這張圖仍然預言了之後幾十年迪士尼最核心的戰略發展框架

如圖所示,最核心位置的是【電影和創意人才】,也就是迪士尼工作室——這是理所當然的。

核心內容的創作不僅贏得了電影院的票房收入,還是電視許可收入、音樂唱片收入和商品銷售收入等全方位變現方式的基礎與核心,這些業務為「迪士尼帝國」打造出重要的IP資產。

在這張密密麻麻如蜘蛛網一般的業務關聯中,圍繞著核心【電影和創意人才】,從右上方順時針開始,音樂、出版物、雜誌、漫畫、迪士尼樂園、商品授權,最後到電視,各種商業形態複雜地協同交織在一起。這就是華特·迪士尼設計的迪士尼王國IP商業價值變現的核心框架

具體來說,電影創意工作室打造出具有完美形象和吸引力的IP形象,這是整個創意產業鏈的龍頭。音樂板塊為電影提供視聽素材,並協助電影宣發。哪怕在電影下線後,仍然可以通過音樂產品不斷加深顧客的印象,讓顧客念念不忘。

出版物和漫畫則一方面承接電影創作,在書籍中重新呈現電影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為電影做宣傳和促銷,引導顧客在看完讀物後走進影院通過大銀幕體驗不一樣的感受。

迪士尼樂園則是整個飛輪中除電影創作之外最重要的一環。我們可以看到藍圖的各個環節都與迪士尼樂園有著密密麻麻的業務關聯,工作室創造的角色通過電影和電視變得流行,夢想在樂園裡照進現實。

迪士尼IP變現的終極盡頭就是樂園。一方面,它讓工作室創造的夢想成真,它是觀眾走出影院之外最重要的體驗基地;另一方面,迪士尼樂園為全方位高溢價的IP變現搭建了最好的平台。

遊玩迪斯尼樂園,尤其是佛羅里達州的迪斯尼世界,哪怕對於美國的消費者來說都是一場昂貴的體驗:

按照網上一般的估計,一次典型的雙人迪士尼樂園之遊人均花費大約在1300美元左右。與十美元一張的電影票相比,迪斯尼為各種「死忠粉」們提供的朝聖選擇,其花費是觀看電影的一百倍以上。

兩人一起飛去迪士尼樂園玩兩天到底需要花多少錢?2500美元以上。

2023年佛羅里達迪士尼樂園漲價了,單人日票價在100美金以上

如果希望在迪士尼樂園內全方位體驗童話世界的魅力,那勢必要選擇迪士尼公園附屬的高端度假村,比如富麗堂皇的大佛羅里達人溫泉度假村(Disney's Grand Floridian Resort & Spa),每晚300-800美元的房費將為那些錢包鼓鼓的顧客們打造完美的迪士尼世界的體驗。

不能提供這些層次多樣的消費選擇,就不算一個成熟老道的超級IP經營者。

如果說迪士尼樂園是一把高效「鐮刀」,面向中高收入的粉絲收割IP收入;那麼迪士尼的特許商品則是遍及世界的「吸金器」,利用合作商將包含迪士尼形象的商品分發到全球各地,允許粉絲們通過購買特許商品獲得對自己心儀形象的支持。

而這些特許商品猶如種子播撒進粉絲心中、尤其是小粉絲,它們是會生根發芽的夢想。

你可以想像一個手中揮舞價值十美元「光劍」,扮演絕地武士的小星戰迷心中,對迪士尼樂園中的星戰項目會抱有多大的期待!

以超級IP為核心的迪士尼娛樂業務,本質有三件事:

– 講好一個故事

– 為這個故事構建「愛的內核」

– 將這份愛傳遞給觀眾,順道變現(Monetization)

在這個以複雜生態關聯和互相協同支撐為核心的巨大的生態環境里,電影與其說是一個獲取票房的工具,不如說是迪士尼對自己創造/擁有的IP形象進行營銷的巨大窗口

觀眾們成群結隊的去影院被迪士尼在腦中植入各種精彩形象,並期待著未來開啟圍繞這些形象的風格各異的體驗之旅:從欣賞音樂、翻看漫畫、到購買商品、乃至去迪士尼樂園花費自己的年度旅遊預算。

所以從純粹的商業角度看,迪士尼並不製作電影,他們在為自己的特許商品和主題公園製作美輪美奐的長篇廣告

更令人驚嘆的是,觀眾們付費主動觀看這些廣告,讓迪士尼在頭腦中「植入」這些形象,並隨著下一代的成長再一輩一輩的傳承。還有比這更好的生意嗎?創造夢想並滿足夢想的產業對人類永遠是最有吸引力、溢價最高的。

迪士尼已經成為「百年老店」,經營秘訣卻始終如一

看看這張2005-2019年迪士尼集團的(前疫情時代)收入結構圖,您對我前面談到的迪士尼飛輪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作為一個核心競爭力架構在虛擬形象上的媒體巨頭,公司線下業務反倒貢獻了最大的收入份額:樂園/酒店和特許商品業務(Parks, Experiences & Products)占集團總收入的37%,占利潤的半壁江山(45%營業利潤)

不論是樂園/酒店還是特許商品,都是虛擬形象通過線下體驗完成高毛利高價值變現的最佳方式。每年數百萬人都在重複同樣的「朝聖」:坐飛機去往幾平方公里大小的一塊土地上,花費幾天到一周的時間去玩類似的遊樂設施、水上樂園,並吃著昂貴又單調的快餐。如果沒有強大IP加持的話,我想沒什麼人願意享受這樣的休閒旅行。

其次是媒體電視網絡(Media Networks),貢獻了35%的集團收入

媒體巨人迪士尼當然需要擁有自己的媒體平台,也就是迪士尼飛輪中的電視業務。這部分業務包括有線網絡,其中包含 120 個兒童、家庭和娛樂頻道,在全球 160 多個國家/地區播出迪士尼的內容。

娛樂工作室(Studio Entertainment)主要產品是電影和動畫,雖然它只貢獻了16%的集團收入,卻是迪士尼核心IP的本源。電影業務的重點是講好一個故事,並嵌入「愛的內核」 ——當然,票房也很重要。

看看這些響噹噹的名字: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漫威工作室、盧卡斯影業等這些工作室是真正一流的造夢工廠。

最下面的13%是新的流媒體業務和國際業務,被稱為DTC(Direct-to-Consumer),或者說「直銷模式」。一方面媒體巨頭在網際網路時代希望直面並掌握自己的最終消費者,另一方面是疫情的衝擊讓院線全面關閉,媒體巨頭必須獲得可靠的電影上架渠道,最終促成了傳統媒體巨頭開闢自有網際網路流媒體平台的風潮。

DTC業務後來衍生出迪士尼流媒體Disney+

藉助「迪士尼飛輪」中多種業務模式的配合,迪士尼曾經創造過不少成功案例,其中之一就是電影《冰雪奇緣》。

2013年11月份上映的「冰雪奇緣」以12.8億美元的票房位列有史以來票房的第19位。在電影上映後的第二年,也就是2014年,迪士尼與特許商品合作夥伴一起售出超過 300 萬件艾莎和安娜Anne的連衣裙。「冰雪奇緣」的特許商品2014年銷售收入達到了50億美元。

這還不是全部:2014年電影藍光碟DVD首發第一天就售出了320萬張;

2016年Epcot迪士尼樂園首次將「冰雪奇緣」的主題加入園中並正式開放時,遊客們體驗這一項目的排隊等待時長甚至超過了5小時。

「冰雪奇緣」的歌曲「Let it Go」贏得了奧斯卡獎和格萊美獎,成為了美國的「國民歌曲」,在 YouTube平台的觀看次數超過 10 億。「冰雪奇緣」的電影原聲帶也賣出了 410 萬份。

之後的《冰雪奇緣2》繼續大熱,全球收穫14.5億美元票房,位列史上第13位。可以說,「冰雪奇緣」系列的高質量IP和「迪士尼飛輪」的全方位加持相得益彰,最終取得了巨大的商業回報。

所以說,迪士尼公司善於創造超級IP,更善於將成熟IP商業化變現的潛力徹底挖掘出來。漫威2009年被迪士尼收購後,迅速打造出一系列超級英雄的電影,在短短十年內總票房就超過了老牌的」007「和「星球大戰」系列,成為歷史上最高票房的電影系列。

時任迪士尼集團CEO的鮑勃·艾格現身《復聯4》首映禮現場聲援

正因為漫威在2009年被迪士尼收購後其擁有的IP煥發了巨大的活力,所以幾十年來一直聲稱永遠不會出售星球大戰的喬治·盧卡斯,最後在2012年將盧卡斯影業出售給了迪士尼。

他表示選擇迪士尼的原因就是漫威被收購後的成功促使他做出這一決定。值得一提的是,盧卡斯甚至沒有尋找第二家公司參與競標。

鮑勃·艾格(左)與喬治·盧卡斯(右)

順帶提一句,盧卡斯自己在超級IP變現方面也是獨具慧眼:

1977 年在拍攝第一部「星戰」電影時,絕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超級IP在票房以外的商品。喬治·盧卡斯就決定將他作為導演的薪水削減50萬美元,以換取對特許商品銷售權的完全控制。到1987年,「星球大戰」前三部電影的特許商品銷售總收入已達到 26 億美元。

超級IP形象是電影造夢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2007年漫威為了向美林證券融資,抵押了自己擁有的包括蟻人、黑豹、奇異博士、美國隊長等十個經典形象,最終獲得了5.25億美元的貸款。由此可見,資本市場當時就很清楚這些超級IP本身就是能下金蛋的母雞。

但如果這些能下金蛋的母雞沒有遇上能夠點石成金的迪士尼,到現在恐怕也還是徒有粉絲卻變現無門。所以,具有強大的IP變現能力在目前的商業社會中比創造IP甚至更為重要

中國的電影工業在經過多年打磨,終於拿出了「流浪地球」這樣有巨大潛力的IP,接下來就是如何借鑑已開發國家成熟的體系,將之轉化為線下巨大的體驗商機——我相信中國的電影工業和娛樂產業一定能迅速補上這一課,讓中國的IP形象在全產業鏈里發光發熱。

備註:本文截稿當天,我終於在多倫多的影院中看完了《流浪地球2》。很高興中國的電影人拿出了世界級的IP製作。祝願」流浪地球2「成為中國電影工業嘗試全面商業變現的成功典範。

-END-

特約作者 @我是二姐夫

超過20年IT與高科技行業經驗,曾就職於埃森哲、甲骨文、微軟等科技企業,深耕通信、媒體、網際網路和電商等領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2c5ff9da536178a9830fbc5ddec4c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