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為了一個0.5男」

2023-08-03     ELLEMEN睿士

原標題:「我成為了一個0.5男」

單身、無業、家裡蹲、啃老,在最近的日劇《0.5的男人》里,40歲的男主角雅治從社會退縮到房間裡,無法被定義為完整,所以自稱為「0.5」。

在日本到底有多少 0.5的男人 ?

如雅治這般,不工作不社交,成天只在自己的小單間裡生活的人群,被稱為蟄居族。除了這部《0.5的男人》,還有許多日劇都刻畫了這類人群:

菅田將暉主演的《短劇開始啦》中,男主角的哥哥,曾經是個優秀到百里挑一的人中龍鳳,卻因誤入傳銷失去工作,最後妻離子散,在那之後開始了漫長的家裡蹲;《賣房子的女人》里,一對老夫妻為了自己的兒子前來置換更小的屋子,他們的兒子同樣年近四十,每天只會在房間裡打遊戲;《彌留之國的愛麗絲》里,男主角的設定也是每天在家打遊戲的家裡蹲。

能在影視劇中被多次呈現,是因為日本「蟄居族」已經成了無法忽視的社會問題。據日本政府今年3月發布的調查結果,推測日本全國15~64歲的蟄居族人數為146萬人,也就是在這個年齡層里,大概每50人里有1人是蟄居族。

顯然,日本已經成了蟄居族大國。

《0.5的男人》中,雅治成為蟄居族的一大原因,是工作上的巨大壓力讓其無法繼續忍受;現實中,日本人成為 蟄居族的原因大概也就這麼幾種:

一是考學受挫,在大學前就放棄學業,久居家中;二是工作受到職場暴力;還有一些人是因為疾病,無法在社會獨立生活。

當然, 蟄居族不是你想當就能當。日本網友也討論過,許多人認為要真的成為 蟄居族也需要一定的「能力」,畢竟閉門不出要承受巨大的孤獨,這份壓力並不是人人都能忍受的。

蟄居族的另一大充分條件,即是有可以依靠的家庭。家裡蹲們本人不賺錢,這意味著他們必須「有老可啃」。據統計,日本老人每月可領取養老金14.9萬日元(約人民幣7500元)。雖然近年來物價飛升,但如果不是在東京等大都市,而是在鄉下擁有自己的房屋,對父母而言,確實也就是「多一雙筷子的事」。

日本藝術家渡邊篤2019年關於蟄居人群的攝影作品《I』m Here》

一些家裡蹲則把自己這一生安排的非常明白:隨機採訪節目《可以去你家嗎》曾經在路上捕捉到一位七旬的爺爺,儘管房子在東京富人區代代木,但單身蟄居的爺爺仍然塑造了典型的「家裡蹲」場景:將垃圾堆滿價值過億的豪宅。

這位老爺爺家裡蹲的原因是屢次考學失敗,再加上同輩壓力,就再也不願工作。這輩子他只工作過兩年。爺爺表示,如果將來父母留下的財產用完,他就把代代木的豪宅賣掉,置換到更小的屋子裡,剩下的錢繼續過活。

蟄居族也會被強制矯正

這位老爺爺的想法,也是許多「家裡蹲」們家長的想法:由於家庭觀念以及界限感,如果子女因為受挫成為家裡蹲,有能力的家長几乎不會將蟄居在家的子女趕出家門;而是默默為孩子規劃將來的生活。

如果孩子能重新回歸社會那當然好,如果不能,家長們也會想盡辦法為他們留下更多財產,儘量延長他們的家裡蹲時間。

《0.5的男人》中,男主角雅治父母擔心自己百年後雅治會孤身一人,所以才想著改造房屋,讓雅治的妹妹住進來,將來可以互相照應。

這也造成一部分退休老人重新工作,成為銀髮上班族——如果本身養老金不濟,滿頭白髮的他們還會繼續成為勞工:在便利店,你可以看到頭髮花白的收銀員,某些景區的老年服務生甚至還可以說流利的英語;計程車司機許多頭髮花白,他們佝僂著腰堅持為客人搬行李。

按理說,只要 蟄居族對社會無害,任何生活方式都是自己的選擇,但與社會脫節的 蟄居族們還是會時不時轟動社會。

住在父母家的中年 蟄居族們主要依靠父母及其養老金,一旦父母去世, 蟄居族的生存狀態就會天翻地覆。

日本廣播協會NHK曾在2019年報道過一位56歲的 蟄居族,在父母去世後活活餓死在家中;還有些 蟄居族為了父母的養老金,隱瞞父母的死訊,藏屍數年——這樣 蟄居族冒領養老金的例子不是少數,僅在2019年日本媒體公開報道的就有38例。

長期家裡蹲容易造成心理問題,日本媒體報道過家裡蹲孩子因家庭瑣事對父母痛下殺手的新聞;也有父母了解孩子的生存能力,在自己罹患重病後,帶孩子一起自殺的案例。

如此惡性新聞頻發,讓許多家裡蹲家長憂心不已,這又衍生出了新的市場:

一種類似封閉學校的機構(俗稱「抽屜屋」,日語中蟄居和抽屜語義大致相反),這類機構會幫忙「教導」 蟄居族,收取佣金後強行將家裡蹲帶走「治療」,以使其能回歸社會。當然,大部分治療過後的家裡蹲即使回歸社會,也不會回歸家庭了。

「矯正蟄居族」曾經在日本數度登上社會新聞。由於日本媒體長年把蟄居族、尼特族、輟學者、還有逃學未成年人當做潛在的犯罪分子。「抽屜屋」這種機構開始出現,他們將蟄居族等人群從家中帶走,並以斯巴達式的教育方式強制他們進行特定的活動,如剝奪人身自由,強制在外活動,甚至還會強迫監護人虐待和毆打孩子等等。

這一問題的出現,逐步改變了日本社會對蟄居族的強硬看法:蟄居族有權以自己的方式生活,而不是被他人強迫實現走出房間的目標。

但日本政府還是試圖用其他方式改變蟄居族人士的處境,引導他們回歸社會。比如今年日本將首次製作家裡蹲支援手冊:

日本政府2019年進行的一項關於「蟄居族」的調查顯示:

在各個年齡段蟄居人士都廣泛分布,其中有超過7成人士的蟄居理由與職場有關

除了政府,民間也有各種援助團體,比如針對青少年家裡蹲(通常是在學校被霸凌)的租賃姐姐服務;也有幫助中年家裡蹲們逐步找工作的民間團體,他們通常從便利店、超市等簡易工作起步。事實上,《0.5的男人》其實講述的也是 蟄居族如何走出房門的故事。

「0.5的男人」「全職兒女」已遍布東亞

同樣的事在中韓也在發生。

但日本的家裡蹲通常背靠父母,啃老不愁;韓國的家裡蹲卻通常是貧困的孩子們。據官方統計,韓國19歲~39歲人群中,約有35萬人處於「孤獨」或「孤立」狀態,占到19至39歲青年人口的約3%。

對生育率暴跌的韓國來說,年輕勞動力非常珍貴,因此,為了鼓勵年輕人走家門,韓國性別平等和家庭部推出了一項新政策,每月給隱居在家中的青少年發放6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3650元)的生活補貼。

在國內,家裡蹲人群的數量也絕不容小覷。百度家裡蹲吧有八十八萬吧友,他們互相分享自己的日常,大部分吧友的態度都比較喪,覺得在主流氛圍下一直家裡蹲的自己是「廢物」,許多人甚至發帖表示,在存款花完之後,會選擇結束生命。

和日韓類似,中國的蹲友們也無法適應社會。同齡人之間的peer pressure,職場上的重壓,讓他們選擇退回房間,再也不想踏出房門。

這兩年就業環境的惡劣,讓許多985畢業生選擇暫時家裡蹲,熬過開始人生下一階段前的日子,「全職兒女」這一名詞就是從這衍生而來。

這也反應了社會觀念的轉變,年輕人並非一定要成為主流社會期待的「成功人士」,逆社會時鐘成為小範圍趨勢,短暫的逃脫社會被許多年輕人列入選項,因為在很多人眼裡「人生的一兩年如同一次眨眼,不會影響到什麼」。

撰文:tt,jonas

編輯:Sebastian

圖片來自網絡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23df087c47d7973aca597cdf745fc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