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是一場非常經典的現代戰爭,美軍動用海空一體力量,用最先進的信息武器痛毆百萬伊軍,僅付出百餘人陣亡的代價便成功推進巴格達,推翻了薩達姆政權,讓世界各國大開眼界。然而在接下來的治安戰中,美軍卻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中,被冷槍和炸彈打得灰頭土臉,八年後不得不黯然撤軍。
戰術上,美軍打了一場漂亮的打勝仗,戰略上卻不能稱之為勝仗,白白付出高達8000億美元的軍費和4000餘名美軍的生命,完全沒有第一次海灣戰爭那般酣暢淋漓。美軍先勝後敗,最終還是沒能征服伊拉克,一方面是由於美軍不擅長打治安戰,另一方面在開進巴格達時就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伊拉克雖然是個發達的工業國,但實際上是個非工業國家,政府對廣大農村和小城鎮控制力低下,依靠封建地租系統進行統治,大城市只是統治階級剝削農村和享樂的地方,情形和我國舊社會非常類似。美軍以摧朽拉枯之勢拿下了大城市,卻沒有取得對農村和城鎮的控制權,表面上已經征服了伊拉克,實際上已經陷入了農村的包圍中。
美軍推翻薩達姆政權後,農村與城市的經濟聯繫被切斷,原有的基層統治秩序崩潰,進入無政府狀態。農村不必再為城市提供經濟支持,剩餘產品增多,反而減輕了伊拉克人民的負擔,於是在戰爭初期出現了「伊奸」為美軍帶路的情形。然而在接下來的治安作戰中,美軍的一番神操作,把自己推向了萬劫不復的道路。
問題的根源來自於放下武器的上百萬伊拉克軍人。為了重建統治秩序,美軍給伊拉克原政府人員提供了豐厚的補助,卻將伊軍就地解散。這些軍人返回家鄉後,出於對美軍的報復,他們重新拿起來武器,利用農村廣大的戰略空間和經濟基礎與美軍展開游擊戰,沒想到效果比政府軍集中力量與美軍決戰還要好。在初期決戰中,美軍不過傷亡數百人,在接下來的治安作戰中卻直線上升,著名的反美武裝狙擊手「朱巴」一人一槍就擊斃了130多名美軍。「朱巴」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組織,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曾經是前伊拉克政府軍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