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古裝電視劇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文武百官在朝堂之上,齊聲高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這一習俗究竟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古人見到皇帝要大喊「萬歲」呢?這背後竟然與武則天有關。
「萬歲」的使用,最早可上溯到戰國時期。當時,它既表示對長生長世的美好祝願,也是一種歡呼語,用於表達對他人的敬意,寓意著對生命長久的美好祝願。它如同清風徐來,輕輕縈繞在每個人的耳畔,但並未專屬於任何人。
然而,隨著秦始皇的統一六國,皇權的樹立,「萬歲」這一稱呼,逐漸為帝王所獨有。特別是到了漢武帝時期,這位雄心勃勃的皇帝,因長期沉迷於長壽的秘術,他對永生的追求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漢武帝迷信長生不老,一心想活千年。他登上泰山封禪時,聲稱群山都在呼喚他「萬歲」,於是下令群臣也這樣叫喚自己。他的這一自信,逐漸影響了整個皇朝,「萬歲」由此成了皇帝的專屬稱呼,更被賦予了神聖不可侵犯的色彩。
然而,通常我們還會聽到「萬萬歲」這樣的說法,而使得這個稱號聲震古今的,卻是那位女中豪傑——武則天。
武則天作為唐朝的女皇帝,她的統治既有鐵血也有柔情,而她對於權力的掌握,更是達到了巔峰。在她的時代,她極度渴望得到臣民的讚美和尊敬。
據史書記載,有一次武則天路過玉女河,聽敲梆聲很有節奏,一時興起,脫口而出,說了一幅上聯:
「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這一俗語對子,讓在場眾臣尷尬無比,竟無人能應答。畢竟他們未曾想到,武則天會出如此粗俗的對聯出來。這時,一位名為白馬的諂媚之臣眼前一亮,機智地察覺到了武則天的用意。
白馬學士當即撲倒在地,恭賀三叩,抬頭對著武則天,聲音洪亮而又充滿激情地大喊道:
「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一聲呼喚,不僅立刻贏得了武則天的歡心,更在朝野中引起了轟動。自此以後,「萬歲,萬歲,萬萬歲」便成為了歷代皇帝的至高讚譽,流傳至今。
所以,我國有「萬歲」的稱謂,是始於秦漢的皇權崇拜,而增加了「萬萬歲」的說法,則是後世女皇的傑作。每每大臣面見君王,高呼萬歲,都少不了這段淵源。
如此說來,「萬歲」不只是單純的讚美祝詞,更是我國封建專制的真實寫照。它從一個美好祝福的詞語,被不斷加持為皇權的象徵。
歷史是一條巨大的長河,而「萬歲」這一稱呼,便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見證了無數帝王的興衰更替,也承載著一個時代的文化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