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5萬級插電混動SUV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尤其是中國品牌開始紛紛加碼這一細分市場。插電混動SUV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日常短途通勤,可以「用電」;長途行駛,可以「加油混動」,實現超長的續航。插電混動SUV,徹底解決了消費者的里程焦慮,是當下最佳的出行方案之一。
15萬級的價格錨定,避開了傳統合資品牌插電混動車型的主力價格區間,成為了中國品牌的「主要戰場」。其中,今年剛上市的吉利銀河L7就有著較高的關注度,這自然免不了和今年剛改款的比亞迪宋PLUS DM-i作對比。而就在最近,一檔拆車對比節目,讓我們對這兩款車型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
為什麼「圈內人」更喜歡看拆車?
對於普通消費者,想要了解兩款車的對比情況,一般會去看媒體的對比評測,或是親身前往4S店進行對比試駕體驗。這兩個渠道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媒體的對比評測,大多「千篇一律」,無非是外觀、內飾、駕駛感受的解讀;而去4S店試乘試駕,由於試駕時間較短,一般還都是試駕頂配車型,了解也未必能夠全面,更像是「盲人摸象」。
近些年在圈內開始流行的「拆車對比」,不光看起來很熱鬧,更讓圈內外的觀眾都能對汽車的構造有全面的了解。一方面,一些在車型配置表和參數表上看不到的配置和用料,能夠通過拆解,讓觀眾有最直觀的了解;另一方面,通過拆解,也能夠了解到汽車品牌造車的思路和理念,是偷工減料?還是良心厚道?
「拆車對比」是我平常喜歡看的節目類型之一。原因很簡單,即便我對一款車型的各種配置、參數、技術、賣點都已經了如指掌,但關於其相比競品的特點,優勢和劣勢在什麼地方?我就未必能夠了解清楚。拆解,就是能夠讓人一目了然,也能夠讓我在汽車知識方面「查漏補缺」。
電池安全的「大學問」
如果只看車型參數和配置表,你會發現吉利銀河L7和比亞迪宋PLUS DM-i的電池區別並不大。一般媒體評測的話術應該會介紹到,吉利銀河L7採用是18.7kWh的電池,會比比亞迪宋PLUS DM-i的18.3kWh稍大一些,帶來的續航里程也會更長。
就帳面數據,兩者在電池方面的差距並不大。在傳統印象中,專注於電池製造的比亞迪,在電池這一塊的優勢應該更加出色才對。但通過拆解,則徹底打破了人們的固有印象,不僅建立起了我對電池系統標準的重新定義,也真正見識了吉利盛名在外的神盾電池安全系統。
在我看來,優秀的電池系統應該看三部分。第一,是拆解的便利性,當下汽車製造的發展趨勢是模塊化、平台化,這樣的優勢是顯而易見,不僅可以降低製造成本,對於升級和改造、維修等方面,都有著先天的優勢。吉利銀河L7採用的一塊衝壓鋼板,只需要卸下固定螺旋就可以打開電池蓋板了。
比亞迪宋PLUS DM-i就沒那麼簡單了,電池上蓋集成了加熱板和製冷板,灌注導熱膠,和電池緊密的粘在一起。要打開電池上蓋,只能採用「破壞式」的手段進行暴力拆解,而且拆解起來十分費力,需要幾個小時才能拆解開。拆解之後,電池上蓋就報廢了。這樣的設計初衷,比亞迪很顯然就不希望消費者來維修電池,出現問題了就直接更換,這在無形中就大大增加了維修成本。
第二,電池倉的設計布局。吉利銀河L7的電池包是由100塊單體磷酸鐵鋰電芯組成,每個電芯都有排線進行監測,看上去很規整,就像是給每個電芯獨立建造了一個房子。如果監測出是某個電芯出了問題,不僅可以一目了然,還可以進行單獨的更換,大幅降低維修成本。
比亞迪宋PLUS DM-i則使用了自家的刀片電池,一共有15塊。這種「厚刀片」實際上是由8個卷芯鋰電池串聯而成。15塊刀片電池把電池倉填充得滿滿當當,電池和電池之間,也都是緊密連結。這不僅不利於後期維修,萬一電池長期使用出現「鼓包」的情況,會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第三,電池倉的防護。吉利銀河L7的電池外殼採用了鋁合金材質,內部配有「十字加強梁」,外殼前後兩端也都有橫樑,可以保護電池倉碰撞時不受到擠壓。大量鋁合金材質的使用,不僅提高了剛性強度,更提高了整個電池倉的輕量化,對於能耗也有一定的幫助。
比亞迪宋PLUS DM-i的電池外殼則是鋼板焊接,成本相對較低,而且整體重量也更大,同時也並沒有配備單獨的加強梁。通過對比,我們不難發現,電池包和外殼的緩衝區,吉利銀河L7也要優於比亞迪宋PLUS DM-i,前者緩衝的空間留得更大。
此外,吉利銀河L7電池組外殼還有一個泄壓防爆閥。當電池包內部出現熱失控產生大量氣體時,泄壓閥就會自動爆開,減少電池包內部壓力,避免爆炸。
比亞迪宋PLUS DM-i這方面就沒有配備泄壓防爆閥,只有一個小口徑的恆壓口。雖然也有一定的泄壓功能,但效果方面,肯定不如吉利銀河L7的泄壓防爆閥,造價成本自然也有一定的差距。
「平台」能有多大差距?
通過拆解,我們見識到了吉利銀河L7的神盾電池安全系統的強大。而除此之外,吉利銀河L7採用的與沃爾沃聯合開發的世界級的e-CMA架構也是其完美產品力的保證,基於這個平台打造的吉利銀河L7擁有同級領先的7系鋁合金防撞梁、一體式熱成型硼鋼門環等,不僅能夠保持電池安全,更讓吉利銀河L7成為堅不可摧的「移動堡壘」。
同時,全球性平台的優勢也體現在底盤結構和用料上。我們繼續通過「拆解對比」往下看。如果只看配置表,你會發現吉利銀河L7和比亞迪宋PLUS MD-i均採用了前麥弗遜、後多連杆的懸架結構,看上去好像沒有什麼差別,但在細節上,就不一樣了。
吉利銀河L7前懸下擺臂採用的是雙層衝壓鋼板,更加穩固牢靠;而比亞迪宋PLUS MD-i前懸下擺臂採用的是單層衝壓鋼板,就顯得比較單薄了。
在後懸架方面,基於e-CMA平台架構下的吉利銀河L7優勢就非常明顯了,其採用了標準的「三橫一縱」四連杆結構,後懸連接盤為鋁合金材質,後懸下擺臂為粗壯的衝壓鋼板;而比亞迪宋PLUS MD-i採用的三根「柱狀」懸架,也就是俗稱的「筷子」懸架,是一個低成本的解決方案,視覺上的差異已經顯而易見,體現到實際的駕駛中,操控和質感自然是有很大的差異。
此外,我們還注意到了一個細節,在後懸的簧桶部分,吉利銀河L7採用的是成本較高的分離結構,這樣能夠讓避震筒有更長的工作行程,提升駕駛質感;而比亞迪宋PLUS MD-i則是採用了常見的簧桶一體式結構,成本相對較低,性能就中規中矩了。
「核心技術」誰領先?
除了電池系統,在選車時候,最重要的部件莫過於動力總成部分。吉利銀河L7採用是1.5T渦輪增壓發動機和電動機組成的動力單元,變速箱則是3檔DHT;比亞迪宋PLUS DM-i採用的是1.5L自然吸氣發動機和單電機組成的動力單元,變速箱則是E-CVT無級變速箱。光從這硬體配置上,我們就能猜到吉利銀河L7動力方面肯定會更加出色,從相關的參數中,也印證了這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銀河L7採用的3檔DHT,目前在混動動力領域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簡單來說,通過換擋可以讓車輛在行駛中始終保持在最佳的狀態,尤其是在高速行駛中,可以保持較低的轉速區間,在低噪音的環境下,還能兼顧更好的能耗表現。
E-CVT無級變速箱,在高速時只能通過拉高轉速來運作,不僅噪聲大、能耗大,而且還容易出現「打滑」的情況。因此,3檔DHT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了。如果你長期關注混合動力車型,你就不難發現,E-CVT無級變速箱是傳統日系品牌十年前的技術產物,雖然技術相對成熟,但放在當下的市場中,就顯得相對中庸了。
「舒適娛樂」誰更優?
從定價、定位到實際使用,吉利銀河L7和比亞迪宋PLUS DM-i都將面對大量家庭用車場景,這對於兩款車型的舒適性和娛樂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兩款車型均配備了液晶儀錶盤和中控彩色螢幕,在科技感的營造方面,都做得不錯。不過,我們注意到了,吉利銀河L7還在副駕位置配備了一塊16.2英寸的娛樂屏,如此大的螢幕,能夠讓副駕享受到出眾的娛樂體驗。
吉利銀河L7對於副駕的「特殊照顧」還遠不如此,寵愛副駕的設計,更讓「重要的人」有更加寵愛的舒適體驗,體驗過後定能難以忘懷。
630mm同級最大的副駕腿部空間,記憶海綿填充的零重力舒適體驗,加熱、通風、按摩、理療、記憶、電動腿托功能拉滿,「同級最強副駕」實至名歸。
寫在最後
不得不說,「拆車對比」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尤其對於喜歡汽車的朋友們。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吉利銀河L7和比亞迪宋PLUS DM-i電池系統拆解中,著實打破了「比亞迪電池就一定強大」的固有觀念。從構造、布局、用料等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品牌對於造車的理念和初心。相信看完「拆車對比」後,大家對於這兩款熱門車型應該如何選擇,應該就有自己的定論了。如果是你,你又會選擇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