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要洗澡,
是大家的基本共識,
那如果今天沒出汗,
還要洗澡嗎?
有人覺得「澡要天天洗」,
有人覺得「沒汗洗啥洗」,
特別是同寢室室友、
伴侶等朝夕相處的人之間,
容易傷和氣。
今天,
我們就來好好探討下
這個問題~
夏天沒出汗的一天
我們身上都會有什麼?
首先,你得先了解下,沒出汗的一天我們身上都有什麼?
有汗
你沒看錯,有汗......
我們的皮膚表面幾乎布滿了汗腺,多達200萬-400萬個。以手掌和腳掌為例,每平方厘米的皮膚(大約像成人小指甲蓋的大小),就有250個到550個的汗腺。當我們在運動、高溫環境或情緒激動時,皮膚的汗腺就會分泌汗水,然後通過蒸發、散熱調節體溫,避免身體過熱。這時候的汗,大家能明顯感覺出來。
但其實,即使感覺不出來時,我們也無時無刻不在出汗。這些汗無色無味,其中99%是水,會不斷在空氣中揮發,感覺不到的叫「不顯性出汗」。
汗水含有很多的微量成分,比如鈉離子、氯離子、鉀、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其他的一些代謝產物等。尤其在腋窩、私密處等部位,還會有特殊的汗腺(大汗腺)。它產生的汗水黏稠、油分重,還有蛋白質、糖和氨,再加上細菌的「催化」,更容易產生汗臭味。如果這種汗臭味更嚴重一些,就是所謂的狐臭、腋臭了。
研究發現,以正常成年男性為例,在環境溫度分別為22℃、27℃和30℃的時候,休息狀態下,每天不顯性出汗的總量分別是381毫升、526毫升和 695毫升。
也就是說,人啥都沒做,每天皮膚都會悄悄地排掉差不多一瓶飲料的汗水。
有油
其實就是皮脂,是皮膚毛孔里的「皮脂腺」分泌的,它可以滋潤皮膚,起到鎖水和屏障的作用。
有皮屑
皮屑就是死掉的角質細胞。這些細胞從皮膚基底層出生,一直向上生長到表面,大多數只有 28 天左右的壽命,死去後變成角質層保護皮膚,然後脫落。有時皮膚上能看到的皮屑,就是那些即將脫落的。
還有一些微生物和灰塵
我們的皮膚上還聚集著各種微生物群,細菌、真菌、蟎蟲等,它們以汗水、油脂、角質為食,是皮膚生態的一部分,正常情況下不僅不影響健康,還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長。
除此之外,皮膚還可能有一些灰塵,這取決於你當天所處的環境,有多少污染物和粉塵。
所以說,即使沒有明顯的出汗,建議仍要有適度的洗澡頻率,保持身體清潔基本衛生要求。
從健康的角度
夏天最好每天洗次澡
對於個體而言,洗澡頻率其實沒有定論。南方和北方各有自己的洗澡習慣,甚至有的南方人覺得一天不洗澡都很不可思議。這種文化上的觀念差異,沒必要糾正。
但從健康角度來說
如果你洗得太頻繁
一天幾次,或者每天都洗太狠,皮膚上的汗液、皮脂膜、表層角質,這些保護你的成分都被衝掉,新的分泌物又需要時間慢慢形成,此時很容易會引發皮膚乾燥、瘙癢、皮屑等問題。
另外,頻繁的沖洗也會影響表層微生物的平衡,你想想如果每天都讓皮膚上的微生物系統重新洗牌,指不定就會引起致病菌的騷亂,反而損害了皮膚的健康。
洗澡太少太懶也會出問題
洗澡次數太少的話,會讓代謝不掉的角質過度堆積,堵塞毛孔,過量的皮脂讓微生物們發展壯大。比如嗜油的馬拉色菌會過度繁殖,引起皮膚炎症反應;痤瘡丙酸桿菌可能造成痤瘡/痘痘等等。
所以說到底洗澡還是個度的問題,太多太少都不好。《中國皮膚清潔指南》建議:一般情況下每2-3天沐浴1次,夏季或喜愛運動者可以每天洗澡。
簡而言之,不管有沒有出汗,夏天最好每天洗一次澡。
編輯:李玲
資料:申工社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