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開過電車的人,開油車真的會有一種不適應感?

2023-10-27     汽車扒一扒

因為公司需要,我們過去兩年買了三台車,分別是長安逸動、大眾ID.3、軒逸e-POWER。

這三台車目前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大眾ID.3,其次是軒逸e-POWER,最後才是長安逸動,包括我在內的公司所有同事,都已經開始逐步的將用車思維從燃油車轉向電動車。

突然就明白了一件事,開過電動車之後,對燃油車的依賴度和信任度是會直線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01 燃油車短期用車成本非常高

人活當下, 燃油車的短期用車成本非常高,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尤其是在這個92號汽油油價輕鬆突破8元的今天,長安逸動的綜合油耗在7L-8L左右。

一次往返80km的出差,燃油成本就需要50元以上,費用並不低,因為每天都要有大量的工作需要開車應對。

相比之下,純電動車的用車成本就非常低,家用充電樁的成本在6毛錢左右,百公里成本在10塊錢左右, 出行成本其實不到燃油車的20%。

日子長了,我們自己也會優先選擇純電動車。

02 電動車體驗感更好

經濟性能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純電動車作為代步使用,更加便利。

比如說ID.3,上車直接掛擋就走人,安靜、平順、毫無任何突兀感,非常舒服,而且駕駛感受不會有任何的噪音、抖動、頓挫感,這是任何一台燃油車都無法做到的。

前兩天我們公司租了一台全新的朗逸1.5T,動力的確不錯,但加速的噪音依然比較明顯,僅僅從上下班代步需求角度來看, 還是會拉低一些體驗感。

而且電動車在60km/h時速內的加速感非常棒,是完全可以媲美2.0T高功率引擎的,0-60km/h的加速能力只有3.5秒,寶馬430i的數據是3秒。

所以說,電動車在市區通行的便利性非常強。

03 燃油車太傳統

燃油車沒什麼不好,人們對燃油車的習慣太過於傳統了,想要追求一些新的駕駛體驗感,電動車的加速、平順、科技感、自動駕駛輔助以及節油性能,都是燃油車給不了的。

尤其是我們日常10km以內的代步,更多人願意選擇電動車。

前陣子我們跑了一段長途,真正的用ID.3跑了850km,總計充了三次電(初始滿電),累計充電成本不足100元, 電動車另一個點是長途駕駛過程中的自動駕駛輔助帶來的輕鬆感。

04 電車弊端

電動車的弊端也比較明顯,長期情況下的電池損耗、質保、維修問題一定會出現,而且頻繁的降價也會引起人們消費上的不適應,但這些長期的點還沒有在短期情況下暴露出來。

當然,也不能否認電動車電池的不穩定、自燃問題,更不能忽略電動車跑長途「龜速」的問題,所以說電動車是一個爭議性非常大的產品。

我對電動車的理解也很精準,日常代步出行、市區駕駛,那麼定價不高的電動車一定要比燃油車更合適,比如說你10萬預算買台電動車,就是日常上下班代步,到報廢也跑不了幾次長途,那麼就是要比燃油車更划算。

但如果你天天跑長途,那麼還是PHEV或者燃油車更適合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4f6184bcffe209a1485edaed29678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