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經常喝白粥,會導致營養不良嗎?

2023-03-29     科學家庭育兒

原標題:讓孩子經常喝白粥,會導致營養不良嗎?

科大大住的小區,多數是老人在家幫忙帶孩子。

偶爾聽他們交流輔食,發現有好多家長常常單給孩子喝白粥,菜肉都沒有。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這類孩子往往長得胖乎乎,成為小區家長羨慕的對象。

但從營養密度的角度來說,長久地讓孩子喝白粥,真不是一件好事。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9年公布的「兒童現狀調查報告」顯示:

全球7億的5歲以下兒童中,約有1.1億兒童正遭受因缺乏必需營養素而造成的隱性飢餓

而造成隱性飢餓的最大原因,就是我們常把類似粥這樣的低營養密度食物當營養食物給寶寶吃,導致寶寶長期處於「吃不飽」的狀態!

所謂的營養密度,是指單位熱量的食物所含重要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的濃度。

如果一種食物能量相對較低,而其它營養素相對較豐富,則認為它是高營養密度食物

計算公式:

營養密度 = (一定量某食物某營養素含量÷同量該食物所含能量)×1000

同等熱量下,營養密度越高,食物中所含營養就越豐富;營養密度越低,食物中所含營養就越少。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0~14歲是兒童成長發育的高峰期。

如果這個時期娃營養供給不足,很可能出現發育遲緩、新陳代謝異常等後果。

特別是幼年時期,娃本身胃口就小,對營養的需求又大,進口的食物更應該慎重選擇。

低營養密度的食物進肚,除了占「內存」外,提供的營養成分是很少的!

白粥

科大大發現部分家長對白粥有著很執著的「好感」。

娃感冒生病了,必須喝白粥;稍微便秘了,也上白粥。

不是說不可以喝白粥,而是這些家長,只給孩子喝白粥,菜肉都沒有

粥是典型的「低營養密度」食物。

大米本身75%以上都是碳水化合物,加熱熬煮後水分含量更多,大米中的澱粉更易在小腸內被分解成葡萄糖

攝入過多,營養沒吸收多少,可能還容易誘發肥胖。

建議在白粥中配上肉、蔬菜等,營養會更豐富些。

骨頭湯

「營養都在湯里了,多喝點。」這是家長們最常掛在嘴邊的話。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其實,不管是什麼湯,主要成分都是,含有的少量蛋白質、游離脂肪以及各類礦物質,這點量和肉中的蛋白質、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的含量是有一定差距的。

湯可以喝,但要想補鈣補營養,還是要給孩子多吃「湯渣」,也就是湯里的肉。

果汁

關於1歲內的娃不能喝果汁,幼兒要少喝果汁這點,科大大強調無數次。

為什麼不建議給嬰幼兒榨果汁?

首先果汁中基本不含纖維素,榨成汁之後破壁出來的營養素會在氧化後迅速流失,營養大打折扣。

另外,果汁還含有大量的糖分,常喝會增加肥胖和齲齒的風險。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所以,與其費心給孩子榨果汁,不如讓孩子吃原汁原味的水果。

我知道,看到這兒你可能要問了:

帶娃本來就很累,難道每做一道菜,我還要去查營養密度嗎?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別慌,如何才能讓孩子吃到高營養密度食物,科大大已經給大家做了總結!

首先是食材加工和烹煮,要遵循下面2個原則,營養才不會流失:

*固體食物>液體食物

不要過分改變食物的形狀。比如讓娃直接吃蔬菜、水果,好過一直吃蔬菜泥、水果泥。

充分咀嚼對牙齒有好處,營養素也不會在加工過程中流失。

*簡單烹煮>複雜烹煮

推薦蒸煮,少煎炸;不要使用過多鹽、糖調料,避免營養流失。

當然,食材本身的選取對營養的保障也很重要。

《牛津大學營養雜誌》曾經基於人體所需的23種營養素,並綜合考慮了人體所需要的量及吸收的情況,計算了各類食物的營養密度評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這個榜單,是不是出乎你的意料?

豬肝、雞肝、豬血居然能排第一?胡蘿蔔和橙子居然是蔬果類的首推?

這都是有原因的!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當然,日常給孩子準備食物,咱們也不是說要全挑營養密度高的給孩子吃,營養過剩也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有些高營養密度的食物也不適合天天吃,比如黑豆、綠豆等粗糧,長期吃可能會引起腹脹

日常飲食,做到多樣搭配、營養均衡才是最好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16cc507c80f33525d6cc497267225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