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悲傷肺」,到底有多「傷」?

2019-11-07     中國家庭報

每逢深秋時節,人們都在找能清肺的食物,其中多是質地軟糯的東西,比如銀耳、木耳、燕窩之類的,他們認為可以藉此把吸進肺里的污物帶出去,這與人們誤解中醫的「悲傷肺」,是同出一轍的錯誤。

吸進去的污物以及它有可能攜帶的毒素,其實是不可能被帶出去的,因為食物進入胃,消化之後才能到達全身乃至肺,早就沒有了「粘附力」,這種理解是對身體、對醫學的不了解,而將中醫的「悲傷肺」理解為傷心會損傷肺臟,也是對中醫的片面理解。

中醫所指的「肺」不僅包括我們的肺和呼吸道,還涉及人體的免疫系統,因為中醫講「肺主衛外」,這個「衛外」指的就是「抵禦外邪」的能力,即免疫系統。

過度的悲哀、消沉,會導致人的免疫力降低,這一點在癌症病人身上表現得很明顯。研究發現,癌症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被「嚇死」的,這些人在被診斷為癌症之後,變得極度悲觀,就此萎靡不振直至一病不起,原因是悲觀的情緒使免疫力明顯下降,病情因此加重。

所謂「哀莫大於心死」形容的也是這種心理狀況,因為悲哀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所以對於「悲傷肺」更準確的解釋是:悲傷會使人的免疫力降低,而肺是和外界相通的器官,中醫講「肺為嬌髒」,意思是它最嬌氣,最容易受到「外邪」的攻擊,所以悲傷時或者精神壓力過大時,最先受累的往往是肺。

文/劉佳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nSBTG4BMH2_cNUgzB6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