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當初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若沒答應這一要求,則堅決不投降

2023-09-12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日本當初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若沒答應這一要求,則堅決不投降

眾所周知,在世界第二次大戰中,日本人所犯下的惡行是不可原諒的,大屠殺、細菌實驗等一系列的罪行,喪心病狂到讓人不敢相信,作為一個人,他們竟然宛如一個殺人機器般,沒有任何的感情,這些正是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灌輸導致的。但是,讓人意外的是,二戰中日軍的瘋狂,不僅僅是對其他國家的人,對自己國家的人也是如此。

在戰場上,一旦有重傷的日軍,在他們無法完成自殺的情況下,其他日軍會給他們一槍或者一刺刀,在他們看來這是幫助重傷者解脫,也是對天皇的效忠,與其苟延殘喘不如死去,不如為天皇「盡忠」。在國際上,二戰前的亞洲整體落後於歐洲國家,日本想趁機稱霸並征服亞洲,甚至整個世界,他們為此還制定出了一個「偉大」的計劃(簡稱「大陸政策」,是指作為島國的日本,向中國和朝鮮等大陸國家進行武力擴張,夢想稱霸亞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總方針)。

日本能夠選擇投降,並非易事。在投降的前夕,日本國內發生了多起自殺事件,很多日本人表示完全不願投降,並且軍國主義思想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促使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便是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的原子彈,當時美軍已經占領硫磺島和沖繩,但這一切來得並不容易,因為美軍為此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傷亡人數持續增加。而且,在當時,日本人像瘋了似的,美軍迫近日本本土,日本人考慮的是破釜沉舟,死戰到底。

二戰後期,納粹德國迫於國內形勢和戰爭壓力,選擇無條件投降,希特勒在此之前也已經自盡。德國的失敗給日本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和影響,然而日本不願意接受這一現實,為了保住日本本土,日本政府和軍方進行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並叫嚷著「本土決戰」,當時發表的《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決然拒絕。

在當時,因為國際形勢、核威脅、國內局勢動盪等等,裕仁天皇已經做好無條件投降的準備,但日本軍部極力反對。儘管日本最終雖然選擇了投降,事實上,他們並非「無條件投降」,他們在當時提出了一個條件,並表示若不答應這個條件,日本會選擇「殊死一搏」,即便知道發戰必敗,也必會堅持如此。那麼,這個條件究竟是什麼呢?

原本,在1945年8月9日,日本海軍司令部總長豐田副武在議降會議上說道:「要投降,除維護國體外,還必須附帶三個條件:一、日本自行處理戰犯;二、自主地解除武裝;三、盟軍不得占領日本本土。與其無條件投降,不如實行本土決戰!」

後來因為沒有被接納,在上奏天皇之後,日方表示:「對日本來說,接受《波茨坦公告》雖不體面,但在目前的情況下不得不接受。再加上原子彈出現,蘇聯又對我們宣戰,時局急變,對方更加強硬。此時此刻,只能提出一條,就是維護天皇制度,只要天皇保存,我大和民族就有復興之日。」

最終,日本選擇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有一個前提,就是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否則絕對不投降。由於日本態度過於強硬,即便是投降也絲毫不願退讓,同盟國為了避免再生戰亂,便答應了日本提出的這個條件,日本的天皇制度也因此得以延續。對於美國等國家來說,日本天皇制度的延續並未使其利益受到損害,答應了能更快解決問題。也就是說,事實上,日本的投降,並非國際媒體宣揚的那樣是「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終於宣布投降,簽訂投降協議。隨後,來自世界各地極其珍貴的報刊「號外」,均以通欄或套紅或以整版篇幅大標題,用「日軍投降、結束戰爭」等簡潔明快語氣,寫出了當時世界各國和中國抗戰勝利時人民歡慶的熱烈氣氛,字裡行間洋溢著喜悅和激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d9362fc68d573340825c611ccd3fc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