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又給中國點贊了!與此同時,他卻拒絕了印度。
馬斯克為何頻頻示好中國?
A股新能源車板塊連日大漲,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行業迎來改善周期,未來布局機會在哪?
馬斯克點贊中國,拒絕印度
5月30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國外社交媒體平台推特上誇讚中國,並稱:「似乎很少有人意識到,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和電動汽車領域正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無論你怎麼看中國,這都是事實。」
這並不是馬斯克第一次誇讚中國產業了,據《金融時報》5月11日消息,馬斯克表示:「中國有很多非常有才華、勤奮的人,他們堅信製造業。他們不僅會熬夜,凌晨三點也兢兢業業地工作,甚至根本不離開工廠。而美國人則儘量不去上班。」
馬斯克最近這麼愛中國?
看看位於上海臨港的特斯拉工廠一期工程,從簽約到拿地,用了3個月;從工廠開建到首輛白車身下線,用了8個月……令人驚嘆的「上海速度」,讓馬斯克深感「震撼」。
特斯拉柏林工廠歷時兩年多,是上海工廠建設時間的一倍多。
據特斯拉官網5月3日消息,位於上海的特斯拉工廠在2021年生產了48.4萬輛汽車,占特斯拉去年總交付量的51.7%,其產量高出弗里蒙特工廠20%。
馬斯克此前表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經恢復了「相當高水平」的產能,今年有望生產150萬輛汽車,較2021的產量增加50%以上。
就在馬斯克點贊中國的同時,馬斯克再一次拒絕了印度。在最近當被問及特斯拉在印度的計劃時,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在獲得市場准入、獲准銷售汽車前,特斯拉將不會在其任何地方建立汽車製造廠。
一直以來,特斯拉希望印度政府降低稅收,以便在其承諾在印度建廠之前先銷售進口汽車來測試市場。但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政府則鼓勵特斯拉在當地建廠生產汽車,並要求該公司避免在印度銷售其上海工廠生產的汽車。
對於馬斯克的言論,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微博上回應表示:「可再生能源發電不懂,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只是站在世界前列而已,要做到領先全世界,除了在技術和產品上要領先,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市場上領先和商業上多贏,這些起碼還需要10年的努力。十幾年前,我們在移動網際網路上也曾有類似感知,但一旦真正科技戰爭開始,中國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的全球領先性點就不足夠多了。」
三大主因推動汽車賽道走強
馬斯克對中國的誇讚,只是近期A股汽車行情的一個花絮。
自5月以來,汽車板塊走勢顯著強於大盤指數和其他板塊。
真正支撐汽車賽道連續走強的,或因以下三方面原因:
1、原材料價格開始下行,高盛:電池金屬牛市暫時結束
國際知名投行高盛在近期的一份研報中給出了較為悲觀的看法。研報指出,投資者的狂熱導致目前出現了供過於求的局面,關鍵原材料的價格將大幅下滑,電池金屬牛市將暫時結束。
高盛預計,2023年,鋰價將從今年略低於54000美元/噸的價格降至略高於16000美元的水平,而鈷價可能會從現在的80000美元降至59500美元/噸。鎳價在年底前可能還會上漲近20%至36500美元/噸,但隨後由於「基本面壓力」,鎳價將走低。
今年一季度,包括碳酸鋰在內的電動汽車上游原材料價格不斷暴漲,其中電池級碳酸鋰從去年底的27萬元/噸最高漲至51萬元/噸。
受原材料成本大漲的負面影響,許多車企舉步維艱,比如長城汽車,就因為賣一台虧一萬而停產了昔日銷量不錯的明星車型歐拉黑貓和白貓。
然而,當時間進入4月後,鋰、鈷等電動汽車原材料價格開始由漲轉跌。目前,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跌破47萬元/噸。鈷的跌幅則更大,從最高的超過57萬元/噸跌至目前的46萬元/噸。
對下游整車企業來說,原材料價格的下跌有望改善成本,修複利潤。但也有觀點認為,鋰、鈷等價格的下跌主要是受到了疫情的影響。隨著疫情的好轉,下游需求回暖,鋰、鈷等價格仍將維持穩定。
2、多地重磅政策刺激汽車消費
汽車作為穩增長的重要一環,從中央到地方,近期都不斷出台各種利好政策刺激汽車消費。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提出:放寬汽車限購,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汽車央企發放的900億元商用貨車貸款,要銀企聯動延期半年還本付息。
中信證券認為,本次推出的購置稅減免是拉動汽車銷量最有效的政策之一,政策力度超市場預期,有望拉動100萬-200萬台乘用車新增需求。
此外,工信部在近期召開的提振工業經濟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組織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推出一批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和示範項目,促進汽車、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
剛剛出台重振經濟50條方案的上海市提出,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報廢或轉出名下的小客車,併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萬元的財政補貼。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此次政策能夠拉動15萬輛乘用車銷量。其中,新增滬牌4萬張可以直接推動燃油車新增銷量4萬輛,疊加上減徵購置稅和置換電動車補貼,預計還可以拉動10餘萬台銷量。
另一個一線城市深圳市,此前也出台了支持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增加小汽車增量指標投放、開展汽車下鄉、擴大新能源汽車出口等一攬子計劃。
此外,北京、山東、河北、湖北、福建等省市也都出台了相關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省市跟進。
3、爆款新車型批量上市,進一步刺激消費需求
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此前被延期的被寄予厚望的多個爆款車型正批量發布和上市。
對標特斯拉Model 3的比亞迪海豹近日正式開啟了預售,售價21.28萬元起。作為首款採用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的車型,比亞迪海豹一直是關注的焦點。根據比亞迪官方數據顯示,海豹預售6小時訂單量即突破兩萬,兩天訂單量已超過5萬輛。
另一款備受市場關注的蔚來ET5在粵港澳大灣區車展上正式亮相。該款車型售價區間在32.8 萬-38.6萬元。
華為造車的一舉一動也牽動著市場的心弦。在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車展上,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介紹了華為問界M7車型,宣稱問界M7將完全超越豐田埃爾法、雷克薩斯LM等百萬豪車。余承東還透露,最新車型M7將在6月底發布,預期7月底交付,因為上海疫情所以延遲了2個月上市。
汽車銷售迎來改善周期,如何布局?
2022年4月份,疫情對我國汽車行業的衝擊影響在供給端和市場端同步顯現,相較於汽車整體產銷同比分別下降46.1%和47.6%,新能源汽車產銷兩端同比均取得40%以上的增長實屬不易,4月市場滲透率達到25.3%,對汽車行業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強。
有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國內的電動車滲透率達到了20%多,而全球的滲透率還要更低。如果未來大部分車都採用電動的形式,未來10年整個市場還有3-4倍的空間。
5月以來,汽車銷量明顯改善。數據統計顯示,5月1-22日乘用車零售總量78萬輛,同比收窄至-16%,環比+34%;預計5月零售132萬輛,環比提升+26.4%,同比減少18.5%。1-22日新能源車累計上險20.1萬輛(特斯拉出口1.3萬輛未計入),預計本月上險31-32萬輛,批售35萬輛+,同/環比+76%/+25%。
東方證券最新研報認為,新能源產業鏈度過「U」型底,進入「V」型環比改善周期。上海宣布6月1日起取消企業復工復產白名單制,產業鏈生產將迎來較大改善,而標杆企業特斯拉上周日產1000輛,近期有望恢復至周產1.6萬輛(日產超2000輛),甚至在提升國內交付量的同時,還實現了近9000輛的汽車出口,信號意義明顯。據此可以判斷新能源車行業4、5兩月的U型底已經過去,行業整體將進入環比持續改善階段,不排除迎來V型快速反轉周期(補償消費)。
同時,油車置換市場存量巨大,政策刺激打開新能源需求空間!前期市場對新能源車需求及滲透判斷僅立足於汽車年新增銷量,而忽略了真實需求與銷量之間的差異(真實需求≈新增銷量+二手車交易量),而我國21年二手車交易量達1758萬輛,接近新車銷量的70%,未來將成為不可忽視的市場(存量替換)。而近期廣東、上海、浙江等地均出台了新能源車置換(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刺激對象與新車消費者不完全一致,有望打開新能源車存量替換巨大空間。
中信證券認為,全球汽車電動化趨勢明確,海外電池廠商加速布局。主流車企優質車型不斷推出提升行業景氣,行業向上趨勢明確。美國政策環境回暖,有望重回高成長,特斯拉繼續引領全球電動化趨勢。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經步入高速成長階段,當前時點繼續建議把握全球電動化供應鏈優質標的機會,尤其是特斯拉、寧德時代、LG化學供應鏈,包括:
1)電池/電機環節的寧德時代、比亞迪(A+H)、億緯鋰能、欣旺達、鵬輝能源、精達股份、億華通等;鋰電材料的德方納米、中偉股份、天奈科技、璞泰來、貝特瑞、中科電氣、杉杉股份、科達利、新宙邦、廈門鎢業等,建議關注恩捷股份、天賜材料;
2)上游設備及資源:贛鋒鋰業等,關注杭可科技、先導智能;
3)熱管理供應鏈:三花智控(熱管理)、銀輪股份(熱管理)、拓普集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