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煮茶」成今冬頂流,網店月銷一萬套煮茶套裝

2023-01-16     新京報貝殼財經

原標題:「圍爐煮茶」成今冬頂流,網店月銷一萬套煮茶套裝

貝殼財經原創出品

記者 覃澈

編輯 王進雨

火苗在烤爐中升騰,烤盤煮上一壺茶,一旁錯落有致地擺放紅薯、橘子等小食……這個冬天,圍爐煮茶成為年輕人最熱衷的社交消費新方式。

社交平台上,與圍爐煮茶有關的照片、帖子早已刷屏。年輕人追捧讓市場迅速爆發。一時間,越來越多的茶坊推出「圍爐煮茶」套餐,電商平台上相關周邊商品更是被玩家搶購。

「圍爐煮茶走紅,一方面在於其所營造出的氛圍感和儀式感。另一方面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溫暖社交方式』。」在成都經營著一家茶坊的蔣飛告訴新京報 財經記者,受市場熱潮利好影響,最近茶坊生意紅火,幾乎每天下午都擠滿前來體驗的年輕人。

新京報 財經記者看到,目前多家茶坊推出圍爐煮茶套餐,人均消費100元左右。商家扎堆營造「世外桃源」,季節性短暫、同質化嚴重問題隨之浮現。熱潮背後,這是否為一門掘金的好生意?

01

煮茶翻紅,年輕人的歲月靜好

圍爐煮茶成為新晉「頂流」。

浙江一家露天茶坊里,原木色的茶几上架著一個炭火烤爐,注滿水的茶壺以及花生、橘子和紅薯等小食整齊地擺放在烤盤上。韓月和朋友坐在茶几旁愜意地聊著天,不時抿口手中的茶水,聽著堅果噼啪的炸裂聲,頗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

「第一次體驗是在元旦,沒想到立即愛上這種生活。」韓月告訴 財經記者,圍爐煮茶讓自己體驗到難得的鬆弛感,「即使在秋冬時節也有種別致的溫暖。」

熱衷古風文化的95後李雪也是這種悠閒生活的愛好者。早在學生時代就特別憧憬「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生活的她,平時就喜歡品茗,「得知所在城市有圍爐煮茶的地方後,立即組織了身邊朋友去體驗,誰知道一嘗試就『陷』進去了。」

近段時間,國內年輕消費群體中的「煮茶文化」逐漸興起。所謂圍爐煮茶,即是指三五好友圍坐在火爐旁煮茶,再配一些烤制的食材,一邊品茶一邊閒聊。事實上,這並非新鮮事物,早在中國古代就已出現。朋友間以茶為宴席的品茗清談之舉,被視為文人騷客社交、寄情抒懷的表征。

如今這一傳統方式翻紅,除了煮茶營造出中式傳統生活的儀式感和氛圍感外,也契合了當代年輕人對悠閒生活的嚮往,以及社交新場景的消費需求。

「選擇圍爐煮茶的人群基本以年輕人為主,通常會占據九成以上。」在杭州經營著一家茶坊的李可最近頻繁接待這一群體,「幾乎每天都有人來店體驗圍爐滋味,節假日還需要提前預約。」

財經記者注意到,抖音上圍爐煮茶話題的視頻已有40.7億次播放。微博上與圍爐煮茶相關的話題閱讀量超1.1億次。市場熱度隨著年輕人湧入不斷攀升。據大眾點評數據顯示,2022年11月以來,「圍爐煮茶」搜索量相比2021年同期增長1173%。僅從2022年12月開始,平台上新增「圍爐煮茶」服務的實體商家數量環比同期上漲326%。值得注意的是,20-30歲的年輕人成為其中主要消費群體,占比達到57%。

「相對於常規的飲茶方式,圍爐煮茶所營造的氛圍感是年輕人追捧的核心原因。」在成都經營著茶坊生意的蔣飛向 財經記者分析稱,圍爐煮茶通常在秋冬季節,窗外落葉飄零的蕭瑟和室內好友圍坐在爐火邊喝茶閒聊的場景,很容易營造出清冷與溫馨的衝突,進而激發年輕人內心的幸福感。

「煮茶和露營相似,能給平時奔波於職業和生活壓力中的年輕人帶來鬆弛感,還提供了一種舒適溫暖的社交方式,大家在這種環境下很容易打開心扉交流,自然會受到年輕群體的歡迎。」李雪說,「另外還能拍上精美的照片,誰能拒絕這種舒適生活?」

02

茶館爆單,打造「世外桃源」

年輕人對「圍爐煮茶」興趣的提升,帶火了茶坊生意。近日,新京報 財經記者探訪杭州茶館注意到,多家茶館已推出類似套餐。

「圍爐煮茶確實給傳統茶坊帶來了流量和生意。」李可向 財經記者表示,國內每個城市都存在大量茶坊,但要想從中盈利並不容易,「大部分茶坊生意一般,單純靠散客喝茶很難賺錢,畢竟一杯茶通常也就幾十塊錢。主要盈利渠道還是靠銷售茶葉、器皿為主。」

李可此前曾嘗試邀請老師打造「茶藝培訓班」,指導顧客學習沖泡來帶動客流,始終效果平平,「天氣好的時候才會有零散的客人上門,更多時候都可能『開空窗』。」

圍爐煮茶出現,讓李可看到了盈利的曙光。

風潮興起之時,李可對消費群體做過畫像,她發現前來體驗圍爐的大多是年輕群體,背後需求除了喝茶外,更集中於煮茶時的形式感,以及朋友間休憩聊天放鬆身心的滋味。

為了滿足客戶需求,李可特意在茶館小院裡擺上幾組桌椅,用竹排隔成露天的單間,四周還掛上書法字畫,以此營造出「世外桃源」的感覺。

很快,李可開始頻繁接到訂單,如今每天更是能接待十多撥客人,周末以及節假日期間,茶坊座位甚至早早就被預訂售罄,「客單價比之前有所提升,還能帶來較高的客流量和復購率,這是之前根本不敢想像的。」

讓她不敢懈怠的是,圍爐煮茶風潮湧起讓不少同行紛紛進軍,行業競爭日漸激烈。

財經記者了解到,在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圍爐煮茶熱度正不斷攀升。以杭州為例,貝殼採集記者通過大眾點評搜索圍爐煮茶看到,數十家茶館推出了相關套餐,以吸引年輕人光顧。不少茶館主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圍爐煮茶讓茶館生意回暖,營業額較往年同比增長2至3倍。

在成都經營了多年茶坊生意的蔣飛,同樣感受到市場風潮所帶來的機會和巨大競爭。

「以往茶坊大多都是用作商務會談、辦公功能的場所,消費者也傾向於中年男性。而圍爐煮茶不但改變了飲茶方式,也讓消費群體趨於年輕化。」蔣飛印象深刻,此前自己店裡很少有95後光顧,而如今僅是元旦期間就接待了近10撥年輕客人。

儘管絡繹不絕的客源足以保證收入,但蔣飛內心也暗自擔憂市場飽和,進而造成生意下滑,「畢竟圍爐煮茶沒有門檻。如果茶坊沒有留客特色的話,很容易出現顧客流失的情況。」

深知圍爐煮茶核心是氛圍感的蔣飛,開始在裝修上花費心思。他特意用字畫、團扇、燈盞等物品將茶坊布置得具有古風味,同時為了滿足年輕人的豐富口感,還在原本主打白茶、綠茶的基礎上,增加了花茶和茶飲。「最近生意非常火爆,甚至連春節期間所有位置都被訂滿。」

03

帶火周邊,「陶壺銷量大漲30倍」

電商賣家敏銳地嗅到了商機,賣起各種圍爐以及周邊商品。

「最近才從網上買了一套,從陶制茶壺、炭爐到烤網,基本都買齊了。差不多花了四五百元。」95後王珂告訴 財經記者,自己前段時間迷戀上煮茶,特意買了套設備放在家裡以隨時體驗到其中樂趣。

財經記者在淘寶搜索「圍爐煮茶」時發現,約有數百家商鋪銷售火爐、茶壺、鐵架、烤網、固體酒精和木炭等相關商品,售價從幾十塊到數百塊不等。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店鋪銷量在近一個月內增長明顯,其中一家網店僅一款包括圍爐、炭盆以及烤網在內的煮茶套餐,單月銷量就達到1萬件以上。

京東數據顯示,平台上近半月搜索和相關產品成交額均環比增長4倍,多家品牌商所銷售的煮茶爐供不應求。

「自2022年底開始,生意比以前好了很多。」劉磊在電商平台上經營著一家茶具店,其告訴 財經記者,最初店裡主要銷售茶杯、茶盤和茶寵等商品。最近一兩個月時間,他發現年輕人迷上了煮茶,敏感捕捉到這一需求的他也開始上架陶壺、烤架等相關商品,「最近一個月光是電陶爐和陶壺就差不多賣了4000多個,是沒火之前銷量的30倍。」

一家戶外炭爐廠商同樣告訴 財經記者,自2022年10月份起,工廠陸續接到訂單,甚至貨還沒全部完成時,就有人迫不及待地上門提貨,「已經賣出兩三萬套產品了,和去年同期相比,訂單量基本翻了2倍。往年這個時間都準備放假了,現在工廠每天都在加班趕製。」

茶具、炭爐訂單量大漲之外,煮茶時所使用的炭火、茶葉銷量也開始爆發。

「之前為了追求爐火的感覺,在電爐和傳統炭爐間選擇了後者。原以為隨便買點碳就行了,但了解後才發現其中也有門道。」王珂告訴 財經記者,一番了解後發現目前市面上有橄欖炭、龍眼炭、核桃炭等多種炭火。其中,最基礎的龍眼碳每斤只需要18元,而最貴的核桃炭每斤則達到50元,「兩者區別在於燃燒時間和燒後灰塵多少,原本尋思每樣都買些混合著用,但被店家告知不少都已經售罄。」

韓月計劃在家裡添置一套煮茶設備,但她更重視茶葉的品質,「設備可以隨意點,但茶必須得是好茶。」

財經記者了解到,由於圍爐煮茶往往要耗時三四個小時,因此茶葉要適合反覆烹煮。如此一來,白茶、黑茶以及陳年烏龍等品類的茶葉,自然成為玩家購買時的首選。

隨著煮茶熱度高漲,吳裕泰、中茶等老字號茶葉受到消費者追捧。美團數據顯示,2022年11月以來中華老字號茶葉的即時零售訂單相較10月增長45%,相較於2021年同期增幅達82%。

「年輕人對圍爐煮茶興趣的熱度遠超出預期,這是所有這一細分市場電商賣家的機會。」劉磊說,「即使今後這一熱潮退去,賣家們依然可以通過更豐富的營銷手段,和更多的年輕茶客產生聯結。」

04

圍爐煮茶未來

一時興起還是長期爆發?

圍爐煮茶風潮的興起,讓眾多從業者渴望從中獲利。

「最初只是傳統茶坊開闢新業務,現在聽說不少咖啡廳、民宿也開始跨界入行。感覺誰都希望能利用這波熱度抓住消費者。」李可告訴 財經記者。

儘管市場火熱,但要想運營好這門生意並不輕鬆。

財經記者了解到,圍爐煮茶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更適合在秋冬天氣相對寒冷的季節,而一旦到了春夏,市場很可能會逐漸趨於平淡。這意味著儘管當下煮茶火爆全網,但熱潮能持續多長時間很難預料。為了能借熱度獲利,越來越多的茶坊開始抬高價格以獲取更大利潤。

財經記者搜索大眾點評看到,多家茶坊所推出的圍爐煮茶套餐主要分為雙人套餐和2-4人套餐。其中,雙人套餐價格通常為198元,而2-4人套餐價格則在300至500元之間,人均消費均達到100元上下。

不菲的價格引來質疑聲,而圍爐煮茶套餐的性價比更是被不少曾體驗過圍爐煮茶的玩家詬病。

「之前也跟風體驗過一次圍爐煮茶,但感覺並不好。」一位玩家告訴 財經記者,其在花費200元後發現茶水就是普通的白茶,而烤物則就是價值幾元錢的玉米、紅薯和橘子。更讓他氣憤的是,如果要添加其他食物,還需要額外付費,「感覺被坑了,以後不會再考慮參與類似活動。」

財經記者在多個社交平台上注意到,不少網友發布圍爐煮茶「體驗成本太高」「花這錢還不如買幾斤好茶葉自己在家泡著喝」等吐槽貼。

一位曾在網上購買炭爐的玩家也告訴 財經記者,自己在家煮茶時發現現實遠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基本翻車了。」

目前,不少初涉及此行的玩家由於對煮茶火候不熟悉,導致紅薯、柿子、橘子等小食出現要麼烤不熟、要麼焦糊的尷尬情況。而小火爐、隔熱墊板等器具更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很容易出現燙黑、烤裂的情況。最近還有人因為在家圍爐煮茶而導致一氧化碳中毒。

「原本想體驗歲月靜好的安逸感,結果煮茶時需要自己掐著表計算不同食物烤熟的時間,還得隨時給食物翻面,關注爐火情況。一番折騰下來太累了。」上述玩家說。

「種種意外或許都能『勸退』消費者。如果現在貿然砸錢入行,很可能最終會虧損慘重。」蔣飛向 財經記者分析到,圍爐煮茶季節性短暫、同質化嚴重、未來市場不明等難點也可能會是經營者未來需要考慮的問題。

李可坦言,茶坊未來仍然會是銷售傳統茶水為主,圍爐煮茶只是增加收益的額外板塊。畢竟熱潮時間能維持多久誰也說不清楚,「年輕人對新潮事物的態度來得快也去得快,說不準到了春季,圍爐煮茶就從他們的周末計劃中刪除了。」

雖然前景並不明朗,但蔣飛依然對未來市場充滿信心。「圍爐煮茶的出現,吸引了年輕人對傳統茶文化的興趣,未來說不準會有更多的年輕人在飲品選擇上會傾向於喝茶。這勢必會對茶文化以及茶坊生意帶來利好。」蔣飛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7826c9b8d7f819bf97e2d1eea0d08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