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增幅超141%,為什麼不叫好的增程,卻成為最叫座的技術?

2023-12-21     汽車扒一扒

原標題:銷量增幅超141%,為什麼不叫好的增程,卻成為最叫座的技術?

從用戶角度來說,定價更低、油耗不高而且泛用性極強的REEV,似乎才是未來的核心技術路線。

REEV就是被很多人吐槽的增程架構,但從上半年的銷量表現來看,REEV的銷量和增幅都非常大,具體數據方面,REEV銷量接近21萬台,同比增幅超141%,相比於PHEV的72萬台銷量雖然還有巨大的差距,但增幅不低。

REEV增幅較大的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基礎盤相對較小,想要獲得很大的增量相對容易,另一個是對於用戶來說,增程的優勢愈發明顯,企業也在迅速加碼這一細分市場。

雖然銷量仍然是電動化市場中最小的板塊,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轉向做REEV產品。

REEV產品相比於PHEV的優勢是相對明顯的,比如說因為結構更簡單,設計、生產成本低的優勢折射在產品上,往往要比PHEV產品更能壓縮定價,能夠獲取更多的用戶群體認可。

而且,故障率也會更低一些。

簡單一句話來說,REEV是投入小、回報最大的技術路線,既可以減免購置稅還可以享受不限行不限號的路權,對於當下環境來說,REEV是企業最快搶奪份額的方式,沒有之一。

EV因為大電池包成本高的原因其實定價要比REEV高出不少,PHEV則因為技術路線複雜的原因,想要做好這一產品難度更高。

其實很多企業的PHEV技術路線,底層邏輯用的都是REEV策略。

比如說比亞迪的DM-i,70km/h以內的時速都是增程,發動機不參與直接驅動車輛工作,只有上了高速之後發動機才會直接驅動,很多技術路線都是這種模式。

發動機發電,供給電池,然後電機再驅動車輛行駛,這是REEV的工程邏輯,很多PHEV車輛在低速時都是這種模式,就是為了避開內燃機的低效率工作區間。

很多人認為發動機發電,再由電機驅動車輛,多一道程序轉化必然會造成更大浪費,動力和油耗都會升高,其實遠不是如此。

無論是REEV還是PHEV,核心的工作部件都是內燃機,讓內燃機持續在高熱效率工作區間非常重要,REEV就是讓內燃機儘可能的處於最佳工作效率。

國內高速路限速120km/h,其實很多專用發動機都能夠在這一時速下保證較好的動力供應能力,發電能力和NVH、油耗都可以兼顧。

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降低價格、平衡市場需求,推出REEV車型。

對於用戶來說, REEV的使用體驗感並不差,100%純電機驅動帶來的動力絲滑感、響應速度、安靜程度都比較不錯,尤其是在市區的表現要比燃油車好不少。

此前有企業做過調查,數據顯示車輛在市區行駛的時長達到90%,只有10%左右的時間是在高速路況下行駛,從更多人的實際使用角度出發,其實大家都是在「低速駕駛」。

車輛一萬公里使用下來的平均時速很難超過40km/h,在這種絕大多數車輛都是低速行駛的背景下,REEV無疑是最好的技術解決方案。

事實上,很多PHEV車型在低速情況下也都是發動機不參與直驅。

所以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設計REEV產品,真的就是市場需求,畢竟從價格、體驗感、油耗等方面來看,REEV對於市場的友好度不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655e2ee62ad85faa7402a760eb0d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