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部分地區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三保」壓力增大。財政部將採取哪些措施支持地方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今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加大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4年,中央財政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超過10萬億元,並督促地方將財力下沉基層(縣一級),優先足額安排「三保」經費預算。
在工作機制方面,財政部按照「縣級為主、市級幫扶(兜底)、省級兜底、中央激勵」的原則,層層壓實責任,做細「三保」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同時,財政部還加強了對困難縣區的庫款調度,保障「三保」資金支付需要。
「我們現在依託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全國所有的預算單位和基層財政運行都能監測到庫款是多少、『三保』進度怎麼樣,我們都清清楚楚。財政部還按月向各地推送『三保』風險提示,並督促地方及時做好應對處置。」藍佛安說。
藍佛安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持續採取務實管用的措施,研究制定「三保」清單,積極構建長效機制,築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一是壓實各方責任。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是本地區「三保」的第一責任主體,要定期研究完善保障措施。各職能部門對本領域「三保」政策落實負主要責任,並與財政部門建立橫向協同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增強地方財力。結合年度預算安排,持續加大中央對地方財力性轉移支付力度。2024年,財政部利用債務結存限額,已向地方下達4000億元的債務限額,用於補充綜合財力,這對「三保」的保障是有積極意義的。清理規範專項轉移支付,優化轉移支付結構,提高財力性轉移支付比重;同時,拓展地方稅源、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增加地方自主財力。
三是強化庫款調度。持續跟蹤地方收支運行和庫款保障情況,對庫款緊張的地方,中央財政通過提前調度資金等方式予以適當支持。督促省級財政部門加強庫款監測,增強基層庫款保障能力,優先滿足「三保」支出需要。
四是緩解債務壓力。在更大力度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方面,財政部在履行法律程序後會向社會詳細說明,並繼續在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中,安排一定額度用於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
五是加強動態監測。推動建立覆蓋「三保」全過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監測體系,動態捕捉潛在風險,及時進行預警和提示,做到問題早發現、早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