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機場廊橋旅客充電寶起火,充電寶還能否帶上飛機?

2024-10-21     上觀新聞

10月20日晚間,上海虹橋機場廊橋內一旅客行李起火衝上熱搜。據虹橋機場方面介紹,當天16時47分左右,一航班進港靠橋下客過程中,一名旅客在經過廊橋區域時,背包內的充電寶發生自燃。起火後,現場工作人員將明火撲滅。據悉,現場無人員受傷,該航班其他旅客正常下客,未對機場航班運行造成影響。

據現場旅客於小姐爆料,該航班航班號為CA2821,下飛機時一名乘客的書包突然著了起來,並且火勢瞬間變大,燃起滾滾濃煙,導緻密閉的廊橋被濃煙灌滿。現場有乘客大喊「著火了,哪裡有滅火器」,並且有旅客報警。旅客報警後,航班空乘組攜滅火器將火撲滅,並打開窗通風。

於小姐表示,火熄滅後,因害怕爆炸,空乘稱要等消防人員排查後才能離開。等消防人員排查結束,她離開廊橋時已經是17時多了。

據於小姐說法,包主人稱內有充電寶與衣物,且自己在飛機飛行時使用過充電寶。而這實際上是航司明確禁止的行為。因為飛機在高空飛行時,客艙內部壓力會產生變化,使用充電寶有安全隱患。

現場視頻截圖

實際上,充電寶起火事件時有發生,公交、地鐵、飛機上都出現過充電寶自燃,甚至爆炸的情況。此次事件發生後,許多網友都為該航班旅客捏了把汗,慶幸充電寶沒有在航班飛行過程中起火。充電寶真那麼危險嗎?帶上飛機算違規嗎?

對此,業內專家介紹,充電寶會自燃主要是因為它包含鋰電池。鋰電池是一種高能量密度的電池,具有輕便、容量大的優點,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充電寶中。鋰電池溫度超過一定限度時,充電寶內部的化學物質就容易發生異常反應,導致起火。

正常情況下,合格的充電寶是安全的,但在使用時仍有一些注意事項,比如充電時不要放在被子、盒子等不利於散熱的環境中,或者將充電寶放置在炎熱天氣中或發熱機箱等高溫區域。另外,經常長時間充電容易導致充電寶電池處於過度充電的狀態,易發生電路故障,進而發生爆炸。同時,摔、碰、擠壓等外部力量可能導致內部零件錯位、電芯泄漏,從而引發自燃。

當然,如果是劣質產品,比如虛標容量,沒有防過充保護等的產品,也會增加自燃風險。

此外,充電寶是有使用壽命的,根據充電頻率,一般可使用2至3年。如果充電寶使用過程中出現明顯發熱或者出現鼓包等情況,就一定要棄用了。

2023年8月1日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CCC認證管理。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CCC認證證書和標註認證標誌的充電寶,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因此,消費者購買充電寶時,一定要認準有證書的產品。

現在大部分人出門都會攜帶充電寶。根據民航局的規定,充電寶可以帶上飛機,但也有一些具體要求。

首先充電寶的額定能量不能超過100Wh(瓦特小時),相當於20000毫安時(mAh)。如果充電寶的額定能量在100Wh至160Wh之間,需要經過航空公司的批准後方可攜帶,且每名旅客最多只能攜帶兩個。超過160Wh的充電寶則嚴禁攜帶上飛機。

同時,充電寶必須隨身攜帶或放在手提行李中,嚴禁在託運行李中攜帶。這是因為萬一充電寶發生自燃,機上乘務員可以快速處置,防止火情擴散。如果放置在貨艙內,因為無人看護,很容易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整個貨艙起火。

此外,充電寶上必須有清晰的標識,顯示其額定能量、電壓等信息。如果充電寶上沒有標明任何參數,將無法通過安檢,禁止帶上飛機。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能帶上飛機,但在飛行過程中,旅客不得使用充電寶為電子設備充電,且充電寶應全程關閉電源。這一點,飛機起飛前乘務員都會提醒乘客。

如果旅客違規在飛機上使用充電寶,一旦產生嚴重後果,不僅航司可以追責,旅客還有可能面臨刑事處罰。

當然,如果不在使用狀態的充電寶在飛機飛行過程中意外自燃,旅客無須驚慌,快速處理這類事件是航司乘務員入職培訓的必修課,而且客艙內都會配備相應的滅火設備,旅客只需聽從乘務員指揮就好。

不過,如果是自己面對充電寶起火的情況,最好不要使用乾粉滅火器。乾粉滅火器由於無法使充電寶降溫,容易造成復燃。因此充電寶起火的最佳滅火方式還是用水,既能滅火,又能降溫,可有效防止復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3b3e2a3891ae2b06ec825d4ab84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