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近十年來首次,印度外長到訪巴基斯坦

2024-10-16     上觀新聞

當地時間10月15日,印度外長蘇傑生抵達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會議。這是印度外長近十年來首次到訪巴基斯坦,在兩國關係冷淡之際引發關注。

積極參與

蘇傑生此行是代表印度出席10月15日至16日在伊斯蘭瑪巴德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此次會議旨在促進地區合作、貿易和投資,加強成員國之間的社會經濟文化聯繫。

有評論稱,這是近年來巴基斯坦舉辦的較受國際關注的高級別會議,伊斯蘭瑪巴德希望通過成功辦會提升國際形象。

除蘇傑生外,出席會議的還有中國總理李強、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以及吉爾吉斯、塔吉克、哈薩克、白俄羅斯、蒙古國等多個國家的政府首腦。

與此同時,印度總理莫迪的缺席有些顯眼。輿論注意到,7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舉行,莫迪同樣缺席,由蘇傑生代為出席。官方解釋稱,這是因為會議與印度議會議程衝突。

談及此次蘇傑生代表印度赴伊斯蘭瑪巴德出席上合組織會議,印度外交部先前在一份聲明中說:「印度仍然積極參與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各種機制和倡議。」

蘇傑生說,他此次參會旨在體現印度是「上合組織的一個好成員」。

據報道,蘇傑生15日下午飛抵伊斯蘭瑪巴德附近的努爾汗空軍基地,受到印度外交部南亞事務主管等官員歡迎。輿論注意到,相比其他參會嘉賓受到印度高級部長歡迎,迎接蘇傑生的印度官員級別較低。

抵達後,蘇傑生前往伊斯蘭瑪巴德出席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為參會嘉賓舉辦的歡迎晚宴。蘇傑生走上夏巴茲鋪開的紅地毯,兩人短暫握手並交談。輿論注意到,兩人互動時間不到20秒。

還有報道稱,雙方都表示沒有舉行雙邊會談的計劃,蘇傑生此行緊扣上合組織會議安排,將在巴基斯坦停留不到24小時。不過,夏巴茲計劃與其他參會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談。

時隔九年

印度外長上一次到訪巴基斯坦還是在2015年底。當時,印度外長斯瓦拉傑前往巴基斯坦出席阿富汗問題會議,被視為兩國關係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的開端。

大約兩周後,印度總理莫迪在訪問阿富汗的回國途中突訪巴基斯坦,並與時任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短暫會談。這是莫迪2014年開啟第一個總理任期之後首次訪問巴基斯坦,也是印度總理時隔近12年首次訪巴,觸發兩國關係改善的希望。

然而,就在幾天之後,位於印度-巴基斯坦邊境的印度帕坦科特空軍基地遭襲事件令兩國關係再次惡化。當時有報道稱,一個駐紮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激進組織「認領」襲擊。

這段經歷是數十年來印巴兩國關係波動的一個縮影。印巴雖是鄰國,卻被視為宿敵。巴基斯坦原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6月,英國公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巴基斯坦宣告獨立。

在此後數十年里,克什米爾問題始終是印巴關係持續緊張、對話一再中斷的一大肇因。印度和巴基斯坦均主張對克什米爾擁有主權。自1947年印巴分治後,兩國曾為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爆發兩次戰爭。2003年,雙方在克什米爾印巴實際控制線一帶達成停火協議。

近年來,克什米爾地區形勢總體緩和,但雙方衝突時有發生,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尤其是在2019年初,兩國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衝突再次升級。同年,印度宣布取消印控克什米爾特殊地位,巴基斯坦強烈譴責。

堅冰難破

對於蘇傑生此次到訪巴基斯坦的意義,輿論從兩方面看待。

一方面,蘇傑生此行體現出印巴關係目前仍然穩定,雙邊外交仍有空間。

另一方面,印巴關係複雜難解,短期內難以取得突破。特別是解決克什米爾這一歷史遺留問題沒有速效藥,雙方都難以作出較大讓步,雙邊關係獲得實質性改善也無法一蹴而就。

輿論注意到,印度方面,自莫迪2014年出任總理以來,對待巴基斯坦立場強硬,致使兩國關係顯著惡化。巴基斯坦方面雖於2022年迎來新總理夏巴茲,但該國對印度的政策沒有出現實質性的轉變。

在此背景下,有評論稱,印巴關係已進入「新常態」——軍事緊張局勢有所緩和,雙邊外交互動仍然冷淡。一個例子是在去年5月,時任巴基斯坦外長比拉瓦爾赴印度出席上合組織外長會議,他是時隔多年到訪印度的首位巴基斯坦高官,但未與印度外長舉行一對一會晤。

據報道,蘇傑生近期表示:「就像任何鄰居,印度肯定會喜歡與巴基斯坦有很好的關係。但在忽視跨境恐怖主義和沉溺於一廂情願想法的情況下,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1d74c277b187941bd696085fcf2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