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

2021-04-04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

在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中,皇帝無疑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從秦始皇滅亡六國稱「始皇帝」到溥儀退位成為「末代皇帝」,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也不過只有494位皇帝。毫無疑問,皇帝是古代最稀缺的一個「職業」,然而在「父死子繼」的制度之下,還有一個比皇帝還稀缺的「職業」——太上皇。顧名思義,太上皇就是皇帝的父親,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也不過只有26位。第一位太上皇幾乎是和「皇帝」的名號同時出現的,是秦始皇為自己已故的父親所上的尊號。

在決定使用「皇帝」的稱呼後,秦始皇也制定了眾多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的規定,比如皇帝的印章獨稱「璽」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皇帝有自己專屬的第一人稱代詞——朕。古人認為「舟之縫理曰朕」,附帶有統籌全局的含義,因此從「我」、「吾」、「某」等眾多第一人稱代詞中脫穎而出,變成了皇帝的專用字。原本諸侯國君稱孤道寡所使用的「寡人」,也被棄之不用了。在此之前,「朕」字幾乎是誰都可以用的,比如在《離騷》中,屈原就用過「朕」字:「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從秦王政變成秦始皇后,「朕」這個字就被後世歷代帝王壟斷了兩千多年。皇帝稱「朕」,作為皇帝父親的太上皇自稱什麼呢?先來看看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作為被兒子逼迫退位的太上皇,他的自稱可以用「憋屈」來形容。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殺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本來是次子的李世民用這種方式成為了長子,也奪得了第一繼承人的身份。聽聞噩耗的李淵悲傷不已,卻也對李世民無可奈何,畢竟偌大的江山總要有人接班。

從晉陽起兵開始,李世民就表現出了對皇位極大的野心,甚至和謀士聯手給李淵下套,逼著他起兵反隋。但畢竟長幼有序,李淵沒辦法繞過長子李建成立李世民為太子,只能不斷的給他加封。但是這種手段無法抹殺李世民心中對皇位的渴望,他手底下那一幫良臣猛將也都指望著李世民登上皇位後自己也跟著飛黃騰達。利益的對立讓李世民只能放手一搏,這也讓李淵看透了自己這個對兄弟開刀的兒子。此後李淵也無心國事,索性在幾個月後禪位給了李世民,自己退居後宮當起了太上皇。

雖然李世民沒有直接逼迫李淵退位,但也給他施加了不小的壓力,也算是間接逼迫的。無奈退位的李淵在頒布退位時,寫了這樣一句話:「善,此亦吾之夙志也」。一般而言,皇帝即便不在口語上自稱為「朕」,但發布的詔書都一定是以「朕」自稱。在這裡我們不難發現,李淵退位時自稱為「吾」,這是許多平頭老百姓都使用的自稱,李淵退位時的失落與憋屈可見一斑。但也並非所有被迫退位的太上皇,都和李淵一樣憋屈,至少清純帝乾隆就不是。

這位中國歷史上實際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年輕時出於對祖父康熙帝的仰慕之情,曾誇口自己在位的時間絕不會超過康熙。康熙帝在位61年,因此乾隆無論長壽與否,最多也只能在位60年。本來只是誇口一句,誰曾想自己真的這麼長壽,不能食言的乾隆不得已提前傳位給嘉慶帝,自己當起了太上皇。但和李淵的退位放權不一樣,乾隆只退位、並不放權,大清朝的最高權力依然牢牢掌控在太上皇乾隆的手裡。而稱帝的嘉慶帝雖然有皇帝之名,卻並無皇帝之實。

因此在乾隆看來,自己只不過是變了個身份,當老子的一定得壓兒子一頭。原本各類文書中出現「皇帝」二字時,只需要另起一行提高兩個字的位置書寫,結果乾隆規定寫「太上皇」三個字時,要比「皇帝」二字還高。至於自稱,已經用了60年的「朕」了,怎麼可能因為成了太上皇就改口?所以乾隆是古代所有退位的太上皇中,活得最霸氣的一位,直到駕崩之後嘉慶帝才正式掌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imm3gB9EJ7ZLmJd23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