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選科?這六點因素尤其關鍵

2019-12-18   升學無憂

新高考的重要特點之一是不再分文、理科。

以往選科只用在政史地和理化生,即文科和理科中二選一即可,如今卻要按照「3(語數外指定)+1+2」模式,先在物理和歷史兩科中二選一,然後再從化學、生物、政治、地理4科中任意選擇2科,於是就有了多種組合方式的選擇。

各選科組合特點

新高考選科對高中生而言,無疑是一場博弈,未來要讀什麼專業,與選科關係緊密,小編整理了以下六大選科要素,希望能夠給予大家一些幫助。

一、學科基礎

基礎好,相當於一個好的起點。選擇優勢學科,其意義不言而喻。分數是權衡學科基礎的最直觀的數據,歷次考試平均得分較高,就說明該學科的基礎較好。

由於新高考採用等級賦分制,最終賦分分數取決於名次,因此排名也是衡量學科基礎的重要依據。排名不應局限於班級或學校排名,最好能夠參考全市(區)乃至全省的統考排名進行判斷。

二、提升空間

學科基礎代表的是現實狀況,提升空間則代表未來可能,它是學科後到高考前,影響學科成績變量的關鍵因素。潛力即為表現出的能力。

一名學生的學科潛力是很難直觀判斷的,只能通過一些特殊情境下的表現,進行模糊判斷。潛力越高,其提升空間也就越大。

三、興趣傾向

做感興趣的事會讓人心情愉悅,選擇有興趣的學科進行學習,不僅可以增強學習動力,極大程度地減少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厭學、怠惰等負面因素,有時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出奇效果。
比如一名學生喜歡物理,平時也會花更多時間在物理學習上,但這並不能表明他的興趣傾向在物理上,很有可能是他在物理上有一定的優勢,能夠經常考高分或受老師表揚,才會更專注於物理。

四、大學要求

對於新高考改革實施地區,各大學會發布各專業關於科目選擇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選擇了必選科目,高考時才能填報該專業。這是學生和家長必須了解的。

不同專業對於科目選擇的要求不同,有的專業要求考生必須選考某一門;有的專業要求考生在某兩門科目中任選一門;有的專業要求考生在某三門科目中任選一門等等...還有部分專業不要求選考科目。

五、專業選擇

新高考改革的一大要點就是強調專業重於大學,因此,唯有正確選擇專業,才能算得上真正意義的正確選科。專業選擇對於選科的影響,除了考慮上一條的大學要求外,還要考慮大學教育與高中教育的銜接問題。

新高考推行初期,浙江、上海考生因為避免物理,也讓大學教授們十分苦惱。因此,選科首先要選專業,與所選專業有密切關聯的學科是首選的考慮對象。

六、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可以算作專業選擇的衍生,是在專業銜接基礎上更長遠的考慮因素。

現在很多家長在K12階段便開始為孩子規劃職業發展,全國各地關於生涯規劃的課程講座比比皆是。職業規劃是生涯規劃的重要一環,高中生重視職業規劃是很有意義的。

總的來說,以上六大因素是一個整體,應該綜合考慮,不能簡單憑單一因素判斷決策。

學生和家長在選科時,要本著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態度,多方面了解、向專家諮詢,獲取專業建議,避免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