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生壞命,就怕改錯名。」大學的名字,對於各類讓人耳熟能詳的常客高校而言,可能不是那麼重要。畢竟這些名校的聲名遠比名字恢弘,清華北大、浙大復旦,早已成為一個符號、一面旗幟、一支標杆。
但對於那些十名開外,尚未進入國人普遍認知名校詞庫的大學來說,校名是普羅大眾對其第一印象的來源。要是改錯了名字,不說銷聲匿跡,那也是從此江湖無名,讓外人摸不著門道了。
這是我們認為最被名字耽誤的8所高校。它們或遠離首府、偏安一隅,或曾經輝煌、日漸式微,又抑或經過合併重組對名字做了讓步。一朝易名,這些學校有的失去了歷史依託,有的把貴族氣改成過於接地氣,有的為了蹭「國字頭」「華字頭」而失去了特色,總讓人覺得還不如改回原名的好。
1、東南大學
東南大學位於南京,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學校歷史淵源可追溯至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1921年,國立東南大學建立。
1928年,學校改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在而後的院系調整中,文理等科先後遷出併入復旦、浙大等校。南京工學院則在中央大學本部原址建立起來。1988年,南京工學院復更名為東南大學。
有這麼一個說法:現在的南京大學繼承的是當年國立中央大學的文理學院,而東南大學則基於國立中央大學名聲更盛的工學院成立。
2、中國美術學院
說起中國美術學院,大家可能都想到北京去了。何曾料到,該校地處浙江杭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承認學歷的中國美術類大學。
作為中國第一所綜合性的國立高等藝術學府,國美前身是蔡元培先生於1928年創立的國立藝術院。學校最初坐落在杭州西子湖畔,後數遷其址,幾易其名:從國立藝術院、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浙江美術學院到1993年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
既然不在京城,取個「國字頭」的名謂,反而在名聲上落得不如地處首都的央美名正言順。不如就叫浙江美術學院來得有文氣。
3、哈爾濱工程大學
美麗的松花江畔,坐落著哈爾濱工程大學。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5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陳賡大將首任院長兼政委。1994年,學校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目前是我國「三海一核」領域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也是211高校之一。
都說一山不能容二虎,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工程大學一直干不過他的大哥——哈爾濱工業大學。因為「哈工大」,哈爾濱工程大學只能簡稱為「哈工程」,前者主船舶,後者主航天。哈爾濱工程大學很委屈,繼承著「哈軍工」的革命傳統,卻繼承不了「哈軍工」的彪炳名堂。
4、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是一所具有國際化特色的廣東省屬重點大學。學校的前身乃1964年以適應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對外語人才的需要而設立的廣州外國語學院。後來被劃入麾下的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則成立於1980年。
學校鮮明的國際化特色,指的就是外語人才培養。位於大學城荒島主外貿的校區如同被遺棄一般,以至於就讀該校外貿專業的學生,經常自嘲身體力行 「行為藝術」——在外語學院不學外語。而且改名之後,廣外還有一種從語言貴族學校淪為二線職業專科院校的即視感,實在有些尷尬。
5、東華大學
提起東華大學,大家可能很陌生。誰會想到它其實是一所211高校,更不會想到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1912年,1985年,學校改名為中國紡織大學。1999年,校名再次變更為東華大學。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東華大學從一所紡織單科院校發展成為以工為主的全國重點大學。但是「東華」這個名字真的不行。東南西北一旦放置於華字之前,就充滿了江湖氣息,還不如把華字放前,更顯厚重滄桑。而且要是不了解其歷史淵源,如今提起中國的紡織學校,大家可能想到開宗明義的武漢紡織大學,想到地處蠶桑之鄉的江南大學,誰會想到上海的東華大學,其實是中國最早的紡織大學。
6、華中科技大學
2000年,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三校合併,成立了華中科技大學。華科大在國內其實名氣不小,想當年連華南理工大學都沒資格跟它來爭「華工」這個簡稱,但它那繞不過去的「死對頭」中科大始終名氣更勝一籌。
都說中科大的理科強,華科大的工科勝。同為985和211,兩校均歷史悠久,培養出的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的人數旗鼓相當。但人家中科大頂的是「國字頭」的光環,相比之下,華科大名字里的「華中」則顯得曖昧不明,看似居中要害,實則不得要領,長期籠罩在中科大的陰影之下。
7、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958年,中南財經學院與中南政法學院合併為湖北大學。1984年,中南政法學院以湖北財經學院法律係為基礎脫胎重建,次年湖北財經學院也更名為中南財經大學。2000年,中南財經大學和中南政法學院合併,組建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合併之前,中南政法學院已經為中國法學界輸送了大量人才,合併以後,財經先行,政法殿後。政法類學科有被弱化甚至埋沒之勢。時至今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國內財經類大學裡確實是僅次於上海財經大學了。可是在國內政法類大學裡,大家數完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都愣是輪不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8、中南大學
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與中南工業大學於2000年合併組建成的中南大學,既是211,又是985。事實上,這三所前身高校都是各自行業里的翹楚。然而,三校合併,強強聯手,最後卻取了這麼一個毫無特色的名字,既沒有突出學科優勢,也看不出光輝燦爛的歷史沿革,反而像一所師出無名的大學,實在顯得不倫不類。
最尷尬的是,人們一提起「中南」,就會自動在腦波里導航定位到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