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面對校園暴力,家長該如何是好?

2019-10-29   升學無憂

最近一部《少年的你》口碑爆了。

預售7小時票房破億,豆瓣評分8.5,它刷新了近年來國產青春片的最高紀錄。為什麼這部電影評價這麼好?因為它的選材,是國內電影少有涉及的【校園暴力】。

今天,研究所就想跟大家聊一聊「校園暴力」。話題有點沉重,但正是因為沉重,才要更需要引起重視。

什麼是校園暴力?

校園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校園欺凌通常會造成受害人心靈創傷,是一種反社會行為,是各國重點治理對象。

周冬雨飾演的陳念,為無法忍受凌霸而自殺的同學蓋上衣服,卻因此成為了下一個攻擊目標。大幕拉開,校園中存在著莫名的惡意,無端地指向落單的弱者,即使她沒有任何錯,施暴者也要在各種羞辱中汲取滿足。 這就是校園霸凌的本質。

現如今,校園霸凌處處皆是,被霸凌而不自知,後知後覺不寒而慄。下面,研究所帶著大家來看看那些典型的校園暴力事件。

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

北京中關村二小一名學生家長在文中稱,孩子長期遭到同班兩名同學的霸凌,11月24日更是被兩人用廁所垃圾筐扣頭。事發後,孩子出現失眠、易怒、恐懼上學等症狀,經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延安吳起縣中學發生校園欺凌事件

延安吳起縣中學發生了一起校園暴力事件,6名高二女生持刀威逼5名學妹脫光衣服集體猥褻。6名涉案女生現已被當地警方刑拘。

安徽懷遠火星小學副班長逼同學喝尿事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安徽懷遠縣火星小學13歲的副班長小賜因為擁有檢查作業、監督背書的權力,向另外6個孩子要錢。錢沒給夠,就逼迫他們喝尿吃糞。

初二女生找男生說話遭掌摑被逼說自己是狐狸精

2016年5月14日雯雯在濟南歷城區某中學讀初二,成績優異、性格爽朗。劉女士覺得女兒表現異常,再三追問之下,女兒痛哭流涕,才說出自己的遭遇。大概在半個月前,雯雯因為跟同班一個男同學多說了一會兒話,就被該男生的女友喊來倆同伴扇了耳光。

西安某學院17歲女生遭同宿舍5名女孩群毆

2016年5月19日,17歲女生小宜看到陌生人靠近,就會渾身發抖,蜷縮起來說「別打我」,而她這樣的反應,只是因為連續兩次遭受同宿舍5名女孩的群毆。

相對於新聞,電影里的情節,算是「溫柔」的。

2015年6月23日,江西永新,多名初中生對著另一跪下的女孩拳打腳踢,毆打時間長達5分鐘,打累了還讓女孩自扇耳光。

被孤立、被傳話、被踢倒在地、被拍裸照、被逼下跪,這些我們本以為只有電影才有的情節,竟然無一例外地在現實上演了。施暴者不分男女,整個加害過程也不是大人口中的「小打小鬧」,而是赤裸裸地侮辱和攻擊。而圍觀者,為了保全自己,紛紛選擇了緘默,他們的縱容,使得悲劇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為什麼會有校園暴力?

加拿大著名哲學家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曾有過論斷,他說:「人類永遠極易陷入對死亡和暴力的痴迷」。

在其《關於暴力之根源的札記:亘古的與現代》的長文里,泰勒提出了一個核心概念即categorical violence,即族類暴力。很多時候,這是一種針對替罪羊式的少數群體或個體而施加的暴力,只要是「他者」,哪怕完全不認識、不相干、未解除,都有可能成為暴力實施的對象。

面對這種與生俱來的惡,身為父母的我們,該怎麼辦?網上看到以下分析,分享給大家。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遭遇了校園暴力?

1、身體傷痕

孩子身體表面無故出現瘀傷、抓傷等人為傷痕,有可能是遭遇暴力。如果孩子大熱天常穿長袖,可能是想遮掩。

2、個人物品丟失或損失

如果孩子的鞋子、首飾、文具等個人物品經常丟失或破損,家長就要留心了。

3、自尊心受挫

孩子回到家常帶著傷心、沮喪情緒,很可能在學校受到言語誹謗等精神方面的傷害。

4、自我傷害傾向

孩子有任何形式的自我傷害,家長都要高度重視。

5、厭學

孩子非常不想上學,甚至逃學,裝病請假,可能是在學校被人排擠、欺負。

睡眠問題 失眠、噩夢、尿床等問題也是孩子遭遇暴力侵害時可能出現的表現。

如何正確有效應對校園暴力?

1.正確疏導孩子心理障礙

校園暴力可能會讓孩子變的懦弱、自卑、不自信,粗心的家長往往會忽視與孩子的心理溝通,覺得不過是小孩子打架,沒什麼大不了的,久而久之,孩子積壓的情緒可能就會突然爆發,以至於家長和孩子的關係破裂。

2.及時和老師反應問題

有責任心的老師都會願意出面解決班級里的問題,如果施暴者因此而道歉懺悔,家長也可網開一面,但如果情節嚴重,不服管教的話,可以上報給學校層面進行處理。

3.用法律武器解決問題

如果遇到學校不配合,對方家長避而不見的情況,一定要用法律武器將孩子權益捍衛到底。

4.遭受不公時可以聯繫媒體曝光

學校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名譽受損,所以一般的學校在媒體的壓力下會積極的配合家長處理問題,但如果學校不在乎自己的名譽,那還是儘快轉校吧,因為學校的管理肯定很糟糕。

5.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面對校園暴力,我們要以預防為主,平時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引導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己做出的承諾一定要遵守,讓孩子充分的信任自己。

校園暴力從預防做起,切勿以暴制暴,要冷靜理智的去處理問題,給孩子正確的引導。願所有人的青春,都被溫柔以待。

關注升學規劃研究所獲取更多高考資訊,免費領取海量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