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後,成績暴跌!孩子不適應?其實缺少的是這四個學習系統!

2019-05-29     口袋優鴻

以往我們提過,小學升入初中,最難的就是作業量的猛增、學習節奏的加快以及學生必需的自我學習能力,如果這些銜接不好,那麼孩子上初中後的第一次考試很可能就會一落千丈,如果再加上父母的開導不當和孩子自我調節能力差的話,很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六年的初高中學業。

那麼如何讓孩子儘快的適應初中生活和學習節奏,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就成為了當下急需解決的頭等大事。

其實現在的孩子開竅的越來越早,也變得越來越聰明。曾經我們接觸過的一個家長,就和我們分享了她們家兒子的故事。

小童(化名)在小學的時候,學習一直都很好,雖然有時候粗心大意會扣一些分,但一直在班級里都穩居第一。有一次,他帶著同學來家裡做客,他媽媽就聽到他和同學這樣說道:

「你笨死了啊,學習多簡單啊,你怎麼還能總考這麼低。你說你上課又不好好聽講,作業也不好好做,老師就總要給你補課,你媽媽他們就不讓你出來,咱出去玩的時間都沒有了。」

小童的媽媽聽後,剛想進屋打斷孩子的話就又聽到孩子說道。

「我告訴你啊,你其實上課也不用一直聽的!你就記住了,主要把前20分鐘和最後的10分鐘聽好了就行,老師講的東西主要都在這段時間,其實中間做什麼都無所謂的,反正最後考好了,老師也不會說你的。」

他媽媽一聽這話,楞了一下,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才五年級,竟然都摸清了老師講課的規律,甚至還能自己總結精鍊,想辦法讓自己的學業壓力減輕,現在的孩子真的是不得不佩服。

其實做為成年人而言,我們學習知識帶有很強的目的性,我們知道需要學什麼和不需要學什麼。

一般而言,我們日常的的學習途徑主要有三個。

聽,主要就是通過聽別人講,包括聽書、聽課、聽別人的經驗等等來進行自我學習。

看,主要就是通過看書、看報、看學習教程等等來豐富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知識。

觸,其實說是觸,主要就是通過身體的行為或者模仿來進行學習,比如體育、手工等等。

而作為孩子,他們在小時候並不知道需要學什麼和不需要學什麼,他們只能按照教育的規定來按部就班的學習基礎知識,但是為什麼學,他們其實並不知道。

但是人的天性就是通過「看、聽、摸」來進行知識的吸收的,就好比我們生養一個孩子,他們的第一句話、做什麼行為,其實都是通過模仿大人來實現的。

可是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不願意長時間坐在一個地方進行枯燥的學習,所以對於孩子來說,我們需要教給他們三個通用的學習途徑,但是也需要有他們專屬的學習方法。

不論是未來的人生也好,還是現階段的學業也好,讓一個人記住知識的最好方法就是「整理核心知識」和「搭建個人架構」。所謂的優等生和後進生的區別,並不在於二者智商有多大的差距,而是在於優等生腦子裡的知識都是「成塊」的。

我們這裡主要介紹四個可行方法:

1、照鏡子

不知道有多少人小時候背誦過《聲律啟蒙》,「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其實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形成對比,也就是結對子。

比如生活里高與低、大與小的反義詞,長江南北的對照;數學中加和減的對照,微分和積分的對比;力學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係、陰電和陽電的區別;化學裡融合及分解的差異等等。

形成對比的好處,就是我們往往可以通過同樣的時間和記憶來記住成倍的知識。

2、串糖葫蘆

這種在高中會經常用到,比如按照時間軸來背誦歷史的人物事件,化學的元素周期表(按照質量排序)等等,形成一個規律,那麼背誦起來也更方便記憶

3、梳小辮

「梳小辮」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條理邏輯。很多知識之間的關係都是有一條主線牽引的。比如一篇作文,肯定是需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來組成,而事件又是由起因、經過、結果組成。通過一點點的梳理,我們最後就可以通過拆分後的小問題來進行逐一的解決,最後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內容。

4、種樹

所謂種樹,其實是現在很多高中生和職場人常用的一種方法,也就是「思維導圖」。把不同內容、不同階段的知識發展,按照某些可以判別的順序和關係進行整體全面的總計展示出來。比如漢字里同一個偏旁部首的的相近字、比如同類題型的不同解題辦法等等。

其實真正想要有效的記住知識,前提還是必須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只有基礎知識熟悉了,在看到新的題型和內容的時候才能更快的反應出最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可是即便按照以上的辦法,還是經常有家長們反應,孩子總是會忘記一些知識點,這也就變相導致了考試成績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其實遺忘的規律就是先快後慢,一次的背誦當然不會有什麼大的效果,因此大量的反覆記憶和及時複習就十分有必要了。作為家長尤其要多找機會鍛鍊孩子的短期記憶能力。放學的時候多用「小測」的方式,把當天學到的知識再重新鞏固一遍,然後晚上回家再進行習題練習,如此日積月累之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自然也就鍛鍊出來了。

而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和學習的滿足感,也會讓孩子自己開始去嘗試摸索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形成專屬於自己的學習套路,應用於自己未來的學業生涯和職場生涯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v0dLGwBmyVoG_1Z5M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