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某些孩子從小特別愛哭、特別難帶的問題,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尤其是一個有著多年照顧二寶經驗的全職爸爸,我的感受挺深的。
為什麼孩子愛哭,不好伺候?
很多成年人在評價孩子喜歡哭的問題上,習慣使用「幸福感」這個詞,實際上,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我認為這個詞並不準確,畢竟,幸福是一個感性、不容易度量的感覺,而「安全感」、「安全邊界」、「安全感缺失」則是我們在面對孩子哭鬧、纏著父母的時候,所需要真正認識到的根源所在。
客觀的說,幾乎所有的孩子從出生的時候都會存在安全感不足、愛哭的情況。
通常有幾方面的原因。
1、孩子在母親的子宮裡面一直處於被嚴密包裹、束縛的狀態,在孩子最初最早的感官體驗和意識習慣裡面,這種包裹感能夠給孩子帶來習慣的安全感,而一旦孩子出生之後,外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環境溫度還是被緊緊包裹的環境都和原來在子宮裡面截然不同了,這種落差容易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恐慌的情緒,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未滿100天的新生兒,往往放在床上睡覺就會不踏實、哭鬧不止,但是你如果抱起來哄的話,就能慢慢安靜下來。
2、孩子天性就是有被滿足的需求,不管是餓了、累了、睏了、尿了、受傷了,就需要馬上有人來響應、提供物質資源和服務支持,如果你不能及時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自然會馬上通過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而且哭泣的時間越久,情緒會變得越糟糕,安撫起來所需要花費的時間精力就會更多。
3、孩子天生就具有安全邊界,最早的時候,孩子往往只喜歡跟自己最親近的人(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待在一起,甚至達到寸步不離的狀態,只有在這種時候,孩子才會覺得有足夠的安全感,一旦你離開孩子,讓孩子獨立活動或者遠離你的時候,孩子馬上回產生恐慌焦慮的情緒,採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低幼齡兒童普遍存在安全感問題
安全感問題是絕大多數3-4歲以下低幼齡兒童普遍存在的現象,一方面因為低幼齡孩子的社交意識和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的發展,孩子更多依賴家長的陪伴和熟悉的家庭環境,一旦你讓孩子進入陌生的環境,比如幼兒園,讓孩子長時間的分離,或者是公園裡面對眾多的陌生人,孩子往往會哭鬧不止,有很嚴重的焦慮、恐慌表現。另一方面,因為大多數父母有自己的職業和工作,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相對很少,孩子缺少足夠的關愛和陪伴,也容易產生安全感缺失的問題。
再加上很多家庭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只能讓老人或者保姆才照管年幼的孩子,而這個群體在照管孩子的時候,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用手機、電視機來滿足孩子哭鬧的需求,比如過度寵溺孩子或者無視打擊孩子的訴求,比如在孩子想要運動和探索的時候,禁錮孩子的行為和訴求,諸如此類的做法,也容易給孩子的心理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我自己的帶娃經歷
我們家元寶小時候也存在比較嚴重的安全感問題,非常的黏我和他媽媽,一定要我們至少有一個人隨時陪伴、一刻不能放手,下到小區玩耍的時候,橫豎不肯下地走路,全程都要抱著,更別說主動去跟其他的小朋友玩耍了。
所以那段時間真的非常辛苦,經常伺候孩子吃完飯睡午覺之後,我才能自己弄飯吃,通常都是下午2、3點了。
後來為了鍛鍊孩子的獨立性,2歲的時候開始送孩子去蒙台梭利的兒童之家,同樣經歷了每天送他都要哭半天的時光,一般的孩子大多哭個十天半個月就慢慢不哭了,我們家元寶足足哭夠了一個半月,才突然變得接納了這個現實。
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也經歷了失落、煩悶、哭鬧,到轉變為理解、包容、接納,在孩子哭鬧有情緒的時候,接受他的現狀,給他足夠的安撫、擁抱和陪伴,讓孩子知道我會接納他的一切,就這麼慢慢的慢慢的,經過這兩年多的陪伴,孩子變得越來越獨立和自信了,4歲的孩子,可以離開我們獨自去小朋友家玩耍,不會哭鬧著一定要我們陪著。作為父親,我能夠足夠放手讓孩子去大膽嘗試各種活動,比如光著腳丫子到處跑,爬樹,跳躍等等,孩子的運動能力、平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很多同齡孩子不敢做的活動,他已經掌握的很嫻熟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膽量勇氣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社交能力也自然而然的發展了。
基本上以目前的發展狀態,我就只需要靜待花開了。
作為父母,該如何應對?
其實作為父母,在面對一個愛哭鬧、粘人、安全感缺失的孩子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心態平和、和善、有耐心和充滿對孩子的關愛,你必須認識到,孩子的狀態跟你的態度和投入有著密切的關係。
作為父母,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可以蹲下來,不用問為什麼,更不能訓斥,而是可以摟住孩子,緊緊的抱著孩子,輕輕的拍打撫摸孩子的後背,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接納,同時說一些安撫的話語,讓孩子的情緒能夠逐步的安定下來。
如果孩子還非常小,那麼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應該及時的將孩子抱起來,緊緊的抱在懷裡或者臂彎里,給孩子足夠的包裹感,同時可以給孩子唱童謠或者輕聲說話,讓孩子聽到熟悉的聲音,同樣有助於緩解孩子的焦慮清晰。
此外,要多多的帶孩子出去戶外活動,鼓勵孩子去運動、探索和拓展,只有孩子在運動的過程中,才會逐步感受到外部世界的吸引力,增強孩子的好奇心,同時在運動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自信心,讓開對父母家長的依賴和依戀情緒。
總之,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給與孩子足夠的愛、耐心和放手的勇氣,成就孩子的未來。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