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文件,能讓我們村的村民腰包鼓起來麼?

2020-02-10   回村歇歇

親!請點下右上「關注」,我們一起宅在村裡,宅在家裡,抗擊疫情。少出門,不聚會,不信謠,不傳謠,做好自己就是為疫情防控做了貢獻。

作為農民,國家每年開年的一號文件,都是有關咱們三農的一些相關新政,既然宅在家裡,那麼咱們就來自學一號文件吧!


今天早起爬在被窩裡,看見人民日報解讀一號文件:脫貧,讓村民腰包鼓起來,這是回村歇歇老農最關注的,誰不想錢呀!誰嫌棄錢多扎手呢?

那麼,咱們農村怎麼能美麗起來,村民怎麼能腰包鼓起來呢?回村歇歇把我們村的情況向各位朋友大概彙報一下,看看各位支招,怎麼能讓我們這樣的村莊的村民腰包鼓起來?


實拍村周圍麥田

俺先說下地里位置:我們村地處華北平原晉冀魯豫交界的邯鄲東北平原上,土壤肥沃,土地一馬平川,雖然距離我們村最近的有兩條河流:洺河、留壘河,可這些河是季節河,基本上是雨水充沛時河裡才有水,不能依仗河水灌溉土地。但是這些年來,開採地下水的機井密集,機井配套設施完善,因此我們村都是水澆地,沒有一塊旱田。

再說下人口和土地情況:我們村在冊人口大概490餘人,耕地面積約有700餘畝,人均耕地約1.4畝,超過了全國人均耕地面積。村裡沒有副業,沒有服務業,沒有商業,因為美麗鄉村建設,也沒養雞場養豬場了,吃豬肉、吃雞蛋都靠購買。沒有了養殖,耕地沒有了農家肥投入,只能全部靠化肥。


村民目前收入:

一、村民主要收入,依靠到外地打長工,或者在本地附近打短工。

二、次要的農業收入,農田以冬小麥和夏玉米一年兩熟種植模式,實現了小麥玉米收穫機械化,包括麥稈還田,玉米秸稈還田都實現了機械化。人工就是用於澆灌打藥等一些農業精細活。

以前,村裡還有幾戶種植蔬菜的,現在隨著扶貧等,各地大棚蔬菜種植面積擴大,種植蔬菜效益低,像賭菜一樣,村民們沒人種植了。

因為我們這一帶是曾經的西瓜種植區,現在還有部分村民會種植早春小拱棚西瓜。

雖然,我們這一帶是以農為主的村莊,但作為農業為主的村民農業生產帶來的收益微乎其微。農業收入占比在村民生活中基本上可忽略不計。


村民們經濟狀況:村民們有房住,有飯吃,有衣穿,有零花錢,可以說村民們溫飽有餘。

當然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壯年村民,經濟壓力就很大了,因為孩子上學,子女結婚,面對買房等一筆不小的支出,全靠到外地打工,如果城市蓋樓放緩,修路放緩,這部分農村中中堅力量,沒有足夠的工可打,收入就會減少。


因此,增加村民收入,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這成為村民自發,各級領導的重要工作。

以上,就是我們村的基本概況,怎麼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成為當前的重中之重。

2020年,剛發布的一號文件提出了「讓村民腰包鼓起來」、「脫貧」「農地改革」等利好村民的政策。但具體怎麼落實?這才是硬核。

歡迎有頭腦有見地的朋友們,為我們村村民腰包鼓起來,出謀劃策,回村歇歇先在這裡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