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個輿論焦點就是,中國疾控中心的專家們,不把精力用對疫情的防控上,而是在國外「權威」期刊上連續發了多篇論文,有網友將這些論文稱之為「人血論文」。這個事件可以稱之為「新冠論文門」事件。
按理來說,作為科研人員,疾控中心的專家們,努力而積極發表論文,是好事,值得鼓勵才是。但是,在大疫當前的特殊時期,作為國家的公職人員,首先想到的不是人民的疾苦,國家的危難,將病人的苦痛當成寫論文的數據和材料,不僅麻木不仁,而且嚴重瀆職。
對此,科技部也被迫發文勸誡和制止:「各項目承擔單位及科研人員要堅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戰勝疫情中,在疫情防控任務完成之前,不應將精力放在論文發表上。」
「新冠論文門」事件說明,當前中國的學術領域存在嚴重的「論文主義」。忙於寫論文的疾控中心,未能及時而準確地將疫情傳遞給當局和公眾,導致疫情惡化,貽誤戰機,真真是「論文主義害死人」。
論文,在此時此刻的中國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貶義詞;在國外發表論文,在此時此刻的中國成為地地道道的可恥行為。這種人神共怒的局勢,可能正在打開另一扇窗戶,那就是中國學術系統的大變革。
就中國學術體系來說,這次的「論文門」事件的發生,偶然中帶著必然,固然有當事人的個人品行有關,但是也是當前畸形學術系統產物。
當前中國的學術系統,其基礎是在民國新文化運動時期形成,是一種缺乏道德系統的唯利是圖的科學主義。為什麼缺乏道德系統?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經學系統被徹底否定,即中國自身本有道德系統被拋棄了,而對西方的基督教又沒興趣。
從中國傳統的「義利」之辯的角度來說,中國傳統的學術是以「義」為本,重義輕利的,但是,民國以來開始徹底否定中國文化之後,就否定了「義」,而只剩下「利」了。而以科學為中心的現代西方學術,也是以利為中心的,可以稱之為「利學」。科學包括很多科,很多專業,但是每個科,每個專業都是求利的,只是具體利的內容不同。
因此,現代中國學術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上只能是唯利是圖者,「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譬如,這次「新冠論文門」事件,他們是按照當前中國學術和教育系統的標準流程在辦事。
但是,中國學術和教育系統出來的學生在實際上並沒都成為唯利是圖者,原因在於中國學術和教育系統的失效。其原因是,中國的傳統價值儘管在學術上被打倒了,但是在實踐領域,在社會實際生活中依然堅強地存在,依然在默默地在否定聲中發揮著作用。
實際上,就歐美整個社會而言,以科學為核心現代學術系統也並沒有獲得真正的獨立,因為其本身也是一個殘缺系統:只講利益,而沒有道德信仰和道德約束。歐美的道德部分依然是靠基督教來承擔和完成的。儘管被學術邊緣化,但是基督教依然廣泛地存在,教育和影響人們的道德信仰。
當然,基督教作為一種宗教,的確存在迷信因素,但是這是另一個問題。不管怎麼樣,只要人們還願意去信仰,基督教就會在歐美社會發揮道德功能。
這也意味著,西方社會面臨著與中國面臨同樣的困境:道德弱化。實際上西方的問題比中國更嚴重,因此他們陷入了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資本成為社會的主導、主宰。原因在於,基督教與現代學術、現代文明之間的矛盾更激烈,無法相容。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和現代學術之間是可以相容的,是可以將現代文明和現代學術放置道中國傳統文化的框架之中的,即可以納入「義利」之辯的框架之中去。
民國新文化運動時期,當時國人在接連戰敗的情況下,受到日本的誤導,而錯誤將中國傳統文化當成是現代文明、現代學術的落後對立面。在用徹底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方式,引入西方學術,形成了唯科學主義、唯利是圖的學術形態。
當中國在軍事和經濟實力上與西方差距巨大的情況下,這一學術形態的弊端比遮蔽了,因為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就是快速提升軍事和經濟實力。
但是,當中國已經實現經濟崛起之後,這一畸形的學術系統的弊端就充分暴露了。道德和深層價值觀的缺乏,不僅會分化、分裂社會,讓社會秩序變得脆弱,反社會的極端現象增加,同時還會使得個人的內心普遍出現空虛和焦慮。
而且,當中國在國際體系中不在是一個跟隨者,而變成領導者之後,維護和塑造良好的全球秩序,就成為無法繞開的問題。這樣,解決全球性的道德缺失問題就就落到中國肩上。中國必須開發一套全球都能夠接受的道德系統,並基於此,開發一套新學術系統。
因此,推動學術系統大變革,將道德重新引入學術系統,就成為中國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成為中國繼續發展的「剛需」。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很簡單的,所需要做的事,就是兩個承認。
第一個承認是,承認實踐領域中實際存在的道德系統,包括經濟實踐和政治實踐。第二個承認是,承認在民國時期被徹底否定的傳統文化。在做到兩個承認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梳理。
要做到兩個承認,就必須再一次地解放思想。當今的世界正處於百年不遇之大變局中,中國也需要一場百年不遇級別的思想解放,所要解放的,就是民國新文化運動時期所形成錯誤思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m75DXABjYh_GJGVgKt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