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憑什麼改名

2019-12-30     博聞財經

文/潮哥

01

兩天後,荷蘭這個國家,將從地球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尼德蘭。

因為根據荷蘭政府的最新宣布:

為重塑國際形象,將從2020年開始更換國家標識。在新的標識中,原來使用的「荷蘭(Holland)」一詞將變為「尼德蘭(Netherlands)」,鬱金香圖案也將被設計成鬱金香形狀的「NL」所取代。

荷蘭舊標識(Holland)


尼德蘭新標識(Netherlands)

從後天起,荷蘭所有的機關單位、學校、醫院、外交使館、企業等,均可使用尼德蘭這個稱號。

這意味著,「荷蘭」這一使用了多年的稱謂,將成為歷史。

河南人民,再也不用愁著與荷蘭諧音了。

荷蘭為何要改名?

事實上,與其說是荷蘭改名為尼德蘭,不如說荷蘭回歸歷史,回歸傳統稱呼。因為無論是在歷史文獻,還是官方表述中,尼德蘭都是荷蘭的正式國名。

荷蘭,只不過是構成尼德蘭的一部分而已。

尼德蘭,意為低地國家,是對該國土地形貌的一個概括,這個國家的國土,只有50%在海拔1米以上,屬於徹頭徹尾的低地國家。

它由12個省組成,而荷蘭只不過是這12個省中的兩個省的名稱,如下圖所示的阿姆斯特丹所在的北荷蘭省(North Holland)和鹿特丹、海牙所在的南荷蘭省(South Holland)

儘管南北兩省坐擁這個國家三個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但荷蘭畢竟只是尼德蘭的一小部分。
該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

只將國家的一部分(指荷蘭)向海外推廣是有些奇怪的。荷蘭官方希望通過改名,讓旅遊業更加關注整個國家,吸引遊客到這個國家的其他地方。

荷蘭的正名一直都是尼德蘭,它是由美洲加勒比地區、阿魯巴、庫拉索、荷屬聖馬丁四部分共同組成的荷蘭王國。

由於歷史上在七省聯合共和國時代,荷蘭是該國土地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很多人就以荷蘭來代指整個尼德蘭。

目前全球多數國家都是以Holland來稱呼這個國家,中國則將其稱之為荷蘭。

尼德蘭在明朝末年開始與中國交往,最早中國人稱之為紅毛鬼、米粟果、紅毛番,也稱為荷蘭、波斯胡、紅夷、紅彝,《明史》中,稱為和蘭、阿南,《清史稿》同樣稱和蘭。在《海錄》稱為荷囒,又有賀蘭、荷南等稱呼,在1794年,乾隆皇帝下旨改稱荷蘭,此後成為官方稱呼

但對於尼德蘭國內來說,荷蘭兩省的人自然樂見其成,但對於非荷蘭兩省的人,覺得用荷蘭來稱呼他們的國家很不禮貌。

鑒於此,尼德蘭政府才正式決定,花費22.3萬美元,以使其國內公司、使館、各個政府部門和大學自2020年1月起,只使用其官方名稱「尼德蘭(Netherlands)」來指代該國。

02

當年韓國,將漢城改為首爾,是覺得漢城聽起來像是中國的城市,不能體現大韓民國的民族存在感,所以改為首爾。

如今,荷蘭改名為尼德蘭,和是和當初的韓國一樣,純屬是小國心理作祟,過去荷蘭是尼德蘭最繁華富庶地帶,以荷蘭代稱尼德蘭,有何不可?

中文中,對於英國這個稱謂,也是以一小部分來代稱其整體。

英國只不過是根據英格蘭英譯過來的,事實上英國包含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它的正式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王國。

但與荷蘭不同的是,英國也就我們漢語言地區這樣稱呼它。英國這一稱呼,來自於清朝交流時的誤解,當時來清的不列顛王國人自報國號為「英吉利」,導致現在中文將聯合王國稱為英國,並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其他地區和國家,對於英國的稱呼,大多是全稱,如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或者簡稱UK。

所以,英國與荷蘭的稱謂有著本質區別,荷蘭需要改名以正名,英國沒有必要。

與荷蘭一樣改名的,還有馬其頓共和國,所不同的是,荷蘭是自願改名,而馬其頓共和國是被別人逼著改名。

03

馬其頓共和國,今年年初改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在冷戰時期它是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馬其頓共和國改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並非該國本意,而是被希臘所逼。

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馬其頓以馬其頓共和國的身份獨立出來了,這讓希臘很不爽。

「馬其頓」這個名稱可謂是響徹寰宇,當年東方大地上處在戰國七雄爭霸時期,而遙遠的巴爾幹半島,在歐洲最偉大的四大統帥之一的亞歷山大雄才大略領導下,統一了希臘、蕩平了中東、橫掃波斯帝國,兵鋒一直延伸到了印度,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國家被創建了,它就是馬其頓王國。

正因為這番功績,整個巴爾幹半島的人民,都以亞歷山大、以馬其頓為榮,尤其是希臘。

希臘堅持認為歷史上馬其頓帝國屬於希臘文化圈,亞歷山大大帝出生的佩拉城位於希臘境內,希臘當仁不讓應當占據大帝繼承者的這一身份。

而如今的馬其頓共和國,並非當年的馬其頓王國的核心,原來的核心地帶,事實上在希臘境內,希臘境內就有一個馬其頓省。但馬其頓人覺得他們才是亞歷山大正統的後代,是馬其頓王國的繼承人。

希臘與馬其頓槓上了,為了逼迫馬其頓共和國改名,希臘利用其遠勝於馬其頓的影響力,阻撓其加入北約。

按照《北大西洋公約》中吸納新成員國的有關規定,新成員國的加入必須得到全體成員國的一致贊成

希臘明確表示,你不改名,我就不同意。不敢阻撓馬其頓加入北約,還阻止其用這個名稱加入其它國際組織(如歐盟),導致最後馬其頓不得不用「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字加入。

另外,德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也只承認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這個稱謂。

迫於各方壓力,馬其頓共和國最終服軟,與希臘達成一致,去年馬其頓就國名更改舉行議會修憲投票,以超過國會三分之二的票數通過法案,更名為「北馬其頓」。

2019年2月,正式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幾乎同一時間,北馬其頓加入北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kgsam8BMH2_cNUgVRy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