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省市債務率最高?最新數據來了

2023-01-05     博聞財經

原創 劉博團隊

最近,不少城市陸續公布2022年成績單,並樂觀地喊出了2023年的增長目標。

與此同時,我們關注到,一些省市的家底陸續被揭曉。

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地方政府的實際債務情況。

下面,我們根據粵開證券研究院的數據來分析,哪些省市債務率最高,還債壓力大。

該表詳細統計了計算地方政府債務率與負債率所需的各項數據。



01

先簡單說一下,表格中把地方政府債務率和負債率分為狹義和廣義債務率、狹義和廣義負債率四組概念。

實際上,這裡的狹義統指不包含城投平台債務的情況,而廣義統指加上城投債的情況。

再看債務率和負債率的區別。

具體看,債務率是年末債務餘額與當年政府綜合財力的比率,公式為:

政府廣義債務率=(地方政府對外有息負債+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總負債)/地方綜合財力

債務率指標越高,說明地方政府的負債規模越多,還債壓力越大。

如圖所示,2021年西藏地方政府對外有息負債餘額,即狹義負債為495.7億元;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負債餘額,即廣義負債為705.4億,二者合計為1201.1億;



地方政府綜合財力一般包括稅、賣地、社保、國企上繳四本帳,這裡主要統計了地方政府自己掙的兩項,即稅收和賣地收入,外加中央給地方返還的兩項收入,總共為215.6+46.4+2246+8.7=2516.7億

由此計算出,2021年西藏地方政府的債務率=495.7/2516.7=19.69%;

廣義債務率=1201.1/2516.7=47.72%。

我們看的時候,一般也是看廣義債務率,因為城投債是地方債務里的大頭,必須要統籌計算。

另外,負債率,是年末債務餘額與當年GDP的比率,可以理解為經濟增長對政府舉債的依賴程度。

仍然看西藏,2021年西藏GDP為2080.2億,負債率就是用地方債務餘額第一欄做分子,用GDP做分母,二者相除,而廣義負債率則是用第一欄和第二欄加起來做分子,除以GDP;

因此,廣義負債率的數值大於負債率,因為這裡把城投債也算進來了。

負債率的值最好控制在90%以內,如果超過100%就表示債務負擔重,說明經濟發展靠舉債拉動,非健康良性發展。

下面,我們按照廣義債務率排名的高低,對2021年31省市的債務情況進行了排序。



可以看到,截至2021年底,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率為105.4%,負債率26.7%,顯性債務壓力尚可控。不過廣義債務率為259.5%,說明隱性債務壓力大。

分省份來看,共有17省市的廣義債務率超過平均水平,其中有9個超過300%的省市,分別為:

天津(530.0%)

北京(382.5%)

重慶(378.3%)

江蘇(323.3%)

湖南(318.1%)

雲南(314.1%)

貴州(306.4%)

浙江(303.3%)

四川(300.6%)

此外,廣義負債率超過100%的省市有四個,分別為:

天津(129.7%)

甘肅(120.2%)

貴州(118.3%)

青海(107.1%)

02

為什麼地方政府的債務率這麼高?

這和我國政府的全能型定位分不開。

一方面,政府需要為社會提供各類公共服務,維繫運轉必要的各項人吃馬喂開支不小;



比如最低氣溫達-26℃的鶴崗最近有供暖公司虧本無法供暖,政府不得不介入,採取補貼的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滿足群眾冬季取暖的剛需。

另一方面,政府還承擔著拉動內需、穩增長的功能。也就是說,政府在做投資、拉動經濟發展方面也辦了很多事。

不管是各種產業園、科學園建設,還是城市更新棚改舊改,抑或是修路修橋修垃圾處理站,大事小情都需要政府出錢。

政府的錢從哪兒來?

一部分是從企業和居民手裡拿走部分稅收,還有就是靠土地財政,最後再不夠的只能靠融資,也就是各種發債借錢了。



在土地財政表現尚好的時候,地方政府的債務率其實也是比較高的。

現在土地財政收入減少,而保增長的任務還在加碼,各項基建投資紛紛上線,相當於分母減少,分子增加,因此,政府的債務率會比過去更高一些。

03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實現路徑很清晰凝練:一是遏制增量,二是化解存量。

對於存量,國家一直在做隱性債務置換工作,以時間換空間,另外就是用實際償還來化解隱性債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對於增量,國家鼓勵的是在經濟發達,投資效率高的地方,做一些超前基建投資,最終可以形成一定的經濟效益。

而在人口流失、經濟欠發達的地方,則不能盲目擴大投資,不僅浪費資源,還會加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由此,我們看到,國家已收緊城市軌道交通審批,一批人口不夠集聚、通勤需求不足的城市將沒有資格修地鐵。

同理,在《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當中有一條提到,推進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體,嚴控中心城市規模無序擴張。

不問效率,來者不拒的城市擴張將被禁止。

此外,國家目前提倡減稅降費,就是想把過去集中起來的錢,初步留一些給企業和個人,把投資權和消費權還給企業和個人。

這樣一來,整個社會的投資和消費氛圍會比單純依靠政府投資拉動更為有效和活躍。

總的來講,債務本身並不是風險,關鍵是債務的支出結構與效率是否合理。

對於債務率居高的省市而言,穩增長硬幣的另一面,可能就是降負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ddcb262aa3a41309d30c1e6863847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