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原代培養——萬融實驗

【實驗目的】初步掌握細胞原代培養的基本方法和步驟,並熟悉其原理;了解無菌操作在細胞培養中的重要性,培養嚴謹的科學作風。

【實驗原理】體外培養的細胞直接從機體獲得。大多數細胞在體外培養時能貼附在支持物表面生長,稱貼附型生長細胞;少數種類的細胞在培養時不貼附於支持物上,而呈懸浮狀態生長(如某些癌細胞和血液白細胞),稱懸浮型生長細胞。本實驗包括小鼠脾淋巴細胞懸浮培養與大鼠乳鼠腎臟皮質細胞貼壁培養。

【實驗對象】昆明種小鼠、大白鼠乳鼠(出生3~7天)。

【實驗材料】器材:CO2培養箱,超凈工作檯,倒置顯微鏡,冰箱,鼓風乾燥箱,離心機,高壓滅菌器,分析天平,玻璃培養皿,三角瓶,96孔細胞培養板,培養瓶,200目細胞篩,注射器針芯,移液管,吸管,量筒,pH試紙,眼科剪,鑷子,棉球,酒精燈,火柴,試管架,記號筆。試劑:刀豆蛋白A(ConA),Tris鹼,RPMI 1640培養液,青黴素,鏈黴素,小牛血清,分析純NH4Cl,75%乙醇,0.25%胰蛋白酶溶液,Hanks液。

【實驗步驟】

(一)小鼠脾淋巴細胞懸浮培養頸椎脫臼處死小鼠,75%乙醇浸泡3分鐘。(以下步驟均在超凈台中進行)無菌取出脾臟,用針芯研磨使細胞通過200目細胞篩而進入適量無血清RPMI 1640培養液中。1500r/min離心10分鐘,棄上清,加入適量0.83% Tris-NH4Cl,室溫放置5分鐘,裂解紅細胞後1500r/min離心10分鐘,棄上清,加入無血清RPMI 1640培養液洗滌細胞2次,每次1500r/min離心10分鐘,棄上清,最後加入1~2mL完全RPMI 1640培養液(含10%小牛血清,青鏈黴素雙抗),調節細胞懸液密度為1×106/mL,接種至96孔細胞培養板。試劑加入如下:對照組:細胞懸液100µL、完全RPMI 1640培養液100µL。刺激組:細胞懸液100µL、完全RPMI 1640培養液94µL、ConA 6µL。置於37℃、5%CO2培養箱中培養42小時後,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拍照比較對照組與ConA刺激組的不同。(二)大鼠乳鼠腎臟皮質細胞貼壁培養

1.取材 

將乳鼠置於培養皿中,行斷頸術。用75%乙醇消毒背部兩次,用剪刀將背部皮膚剪除。換眼科直頭小剪,在腰背部沿脊柱一側作切口,取出腎臟置一無菌培養皿中,除去包膜及髓質,皮質用清洗液沖洗後剪碎(小於0.5mm3),再用清洗液沖洗兩次,儘可能將血細胞清除乾淨,至清洗液清亮為止。

2.消化 

將剪碎的組織塊用小吸管移到盛有消化液的三角瓶中,吹打均勻,加蓋塞嚴,置37℃溫箱中消化30分鐘。

3.終止消化

 將消化好的細胞從溫箱取出(注意不要搖動),置超凈台中,用小吸管沿液面將三角瓶中的消化液吸出棄掉。加入5mL清洗液,輕輕吹打,待沉澱後,將清洗液吸除,以終止消化作用。

4.製成單細胞懸液 

在終止消化後的細胞中加入10mL培養液輕輕吹打,使鬆散的細胞團及組織塊更加鬆散、分離,儘可能使該培養液成為單細胞懸液,這樣有利於上皮細胞貼壁生長。

5.分裝培養 

將細胞懸液吹打均勻後,用吸管平均分裝在兩個培養瓶中,每瓶5mL。用記號筆做好標記,注意識別細胞貼壁面。置於37℃、5%CO2培養箱中,每日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生長情況,待有一定數量的細胞貼壁後即可換液。

6.換液 

將培養瓶中舊培養液倒掉,隨後將細胞貼壁面朝上,加入新配製的培養液,最後將培養瓶輕輕翻轉,使培養液覆蓋細胞面,繼續進行培養。


【結果與分析】1.在倒置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活的淋巴細胞。同時,可以觀察到懸浮培養的脾淋巴細胞在ConA的刺激下快速增殖,形成淋巴母細胞克隆。2.觀察細胞是否被污染,若已經污染要分析實驗操作過程中可能污染細胞的步驟。3.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原代培養的貼壁細胞與懸浮細胞的生長有什麼不同。觀察貼壁的腎皮質細胞生長24、48小時後的形態及胰酶消化前後細胞形態的不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LoAPXEBiuFnsJQVSLL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