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感染性材料惡意使用事件後應立即啟動應急機制。實驗室設立單位生物安全領導小組應進入應急狀態,配合公安部門對突發事件進行偵測、調查,綜合評估,採取應急處置措施,控制事態惡化。
(一)對感染性材料惡意使用事件進行綜合分析
1.流行病學調查
包括事件發生的原因、接觸人員的發病情況、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
2.標本、樣品採集和檢驗
對污染的物品、區域、感染的人員進行採樣和檢測,對可疑生物進行樣本檢查,進行病原的分離鑑定,以確定事件的性質與危害。
3.污染區域劃定
對污染區及其周圍的地區進行衛生評估,評估環境受污染範圍和嚴重程度,現場調查和取證人員應採取適宜的防護措施。
(二)現場控制措施
1.根據分析結果確定事件的規模、危害的程度和可能波及的範圍,封閉或封鎖相關實驗室和實驗區。
2.對於受到事件影響的現症患者實行就地報告,通過「綠色通道」送至實驗室人員感染救治的定點醫院,疑似患者和接觸者進行入院觀察。事件中的高暴露人群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預防性服藥、留檢、醫學觀察或隔離。在可能波及的範圍內,開展疑似病例的搜索,開展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暴露因素的調查。
3.對於被污染的場所、物品要對其進行消毒處置,必要時進行封存和銷毀。
4.對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損害的人群採取緊急接種、預防性服藥、群體防護等。
5.針對事件性質,開展針對性的衛生知識宣教和心理諮詢,消除區域民眾心理障礙和精神應激。
(三)追蹤監測
追蹤事件可能波及地區的高暴露人群,開展主動監測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四)報告與部門協調
對於感染性材料被惡意使用事件,應立即上報單位生物安全領導小組和公安部門,並配合其儘快控制事件形勢。相關當事人如違反法律法規的,應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8zPtHABjYh_GJGVf1n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