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味道,冬天裡的一把火。 圖/sohu.com
-風物君語-
你你你你
要跟著辣椒和井鹽跳舞嗎?
都說四川味道,是百菜百味。這川味江湖,自然也是競爭激烈:
遊客在成都吃小吃,越吃美味越多;成都人卻排著隊去樂山尋味;眉州味道帶著一絲蘇東坡的雅趣;宜賓美食則突出一個安逸……而身為千年鹽都、恐龍之鄉的自貢,味道則是徹頭徹尾的——
搖滾。
火爆肥腸,脆嫩鮮香。圖/圖蟲·創意
自貢菜有多生猛?一道火爆xx告訴你。
火爆這種川菜里最搖滾的技法,就是源自自貢,食材要足夠嫩、火力要足夠猛、調料要足夠凶,嬌滴滴、水靈靈的腰花黃喉肥腸面前,蔥姜蒜鋪起舞台,火熱的二荊條、酸溜的小米辣、麻麻的花椒一擁而上,鮮辣酸辣麻辣,辣、辣、辣!就問你怕不怕?
自貢味道,是最有滋味的四川味道,就連看似清淡的「水煮」到了自貢,都會變得比當地引人入勝的燈會還要紅。
水煮到底爽不爽,吃一口就知道了~繪圖/五月
為什麼食在四川味在自貢?
在自貢味道變得熱辣之前,先有的其實是百味之祖:咸。
正所謂「人生百味,鹹味打底」,自貢名字的來源,就是自流井和貢井這兩口著名鹽井。因鹽井而得名的自貢,製鹽肇始於東漢,鼎盛於明清,擁有兩千年的鹽業歷史,曾經天車林立,鹵汽蒸騰,一度成為中國井礦鹽的中心。
自貢歷史上開鑿了1.3萬多口鹽井,其中深達千餘米的燊海井至今還在產鹽,下圖為煎鹽車間勞作的工人。圖/VCG
時至今日,四川人腌地道的鹹菜泡菜還堅持用自貢產的井鹽。自貢井鹽溶於涼白開中,再兌上白醋、冰糖、白酒、花椒,就成為了可以包羅萬象的酸鹽水,也為四川的蔬菜帶來註定被「泡」的命運。上了年紀的老壇酸菜,成為自貢名菜酸菜魚鰍的重要配角;一兩天就能泡好的跳水泡菜,則讓蔬菜保持本色。到了自貢,能「跳水」的不只是泡菜,還有跳水兔、跳水田雞、跳水魚……在口中蹦蹦跳跳的,正是極致的鮮嫩啊。
蛙(田雞):我跳了下去,就回不來了。圖/sohu.com
一聲聲鹽井間的勞動號子,催生了自貢最本真的味道。當時製鹽,以牛為動力推車汲鹵,有病的牛與老牛需要宰殺,使得牛肉成為最主要的食材之一,火邊子牛肉,便是有嚼勁而地道的自貢名吃,更富聲名的,則是一道水煮牛肉。這道菜,自貢人家家戶戶都拿手,一勺熱油「呲溜」一聲,浸透薄薄的肉片,海椒紅艷、花椒麻爽,各色配菜豐儉由人,但要論地道配菜,還是黃芹菜、蒜苗、青筍尖老三樣,要滋味有滋味,要嚼勁有嚼勁,配上井鹽腌制的泡菜,就兩個字:下飯!
水煮肉確實是「水煮」的,只不過加了許多猛料。圖/圖蟲·創意
井鹽在歷史上讓自貢 「富庶甲於蜀中」:曾經「老四川」的自貢,可與成都、重慶比肩,商賈雲集,絡繹不絕,有鹽商極盡豪奢與誇張的味覺嗜好;有天南海北的行商帶來各地風味;也有鹽工們勞作之餘的素樸味道……一抹來自南美洲的辣椒之紅,則自上而下,逐漸形成川菜的一大流派——味厚、味重、味豐的小河幫(鹽幫菜),為自貢味道代言。
西秦會館的雍容外觀依稀銘刻著昔日鹽商的富貴逼人,而今日流傳的小河幫(鹽幫菜)也已褪去了鹽商們華貴的外衣,留下了和藹親民的一面:香辣入味的冷吃、鮮香可口的小煎、炒料燉煮的活度、嫩到極致的跳水……一種種跳躍靈動的技法背後,也無非是些雞鴨魚兔等尋常食材,稍微稀罕點的諸如蟠龍黃鱔等菜,亦與重慶江湖菜遙相呼應。
紅紅火火的鹽幫菜,吃起來大都香辣咸爽。圖/sohu.com
鹽幫菜,正是因為這些花樣招式而滋味豐足,不過最令自貢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一種「辣麼可愛」的小動物……
有道是,沒有一隻兔兔能夠活著走出四川,兔兔們在四川雙流交出浸潤了辣油的頭,更是在自貢被從頭到腳安排明白,變成冷吃兔、鮮鍋兔、火爆兔肚、玉米嫩兔、兔肉醬……在自貢,一年吃掉的兔兔,可都是按億起算的。
兔兔辣麼可愛,怎麼可以吃兔兔?啊真香!圖/sohu.com
冷吃兔,便是自貢味道的代表,那一包包跨越千山萬水的麻辣紅火味,也就是自貢人的鄉愁了。
如果在大學宿舍里住進了一個四川人,也無非會讓接下來幾年的火鍋蘸料在香油蒜泥和麻醬間搖擺不定,但如果住進了一個自貢人,那這大學幾年時光,可就真的是奏起了一段火辣辣的情——用噴香的冷吃兔奏的。
每一塊兔兔都辣麼美。圖/sohu.com
地道的冷吃兔,辣椒、花椒、姜蒜與兔丁往往達成平衡,料酒鹽巴、姜蒜辣椒齊齊上陣,最終促成了這道在辣椒花椒山里找小小兔丁的重口味美食,雖然重口,但每一塊兔肉里充盈濃厚的麻辣可絕不含糊。
一般來說,自貢人平時不怎麼會在外面買冷吃兔,而是選擇自己動手。雖然冷吃兔的做法大體相似,但大家做出來的味道卻各有各的不同,唯一不變的是——好吃!
仔姜、小米辣、二荊條,自貢味道三劍客。圖/sohu.com
鮮鍋兔,則是自貢味道最佳cp小米辣x仔姜的體現:細細密密的薑絲添上切成一小環一小環的小米辣,與兔丁細細爆炒,單就這樣還不過癮,要加上二荊條辣椒,共同奏起一場味覺搖滾盛宴,來自郫縣的老豆瓣則仿佛是穩重的鼓手,將這幾種不同的辣,細細揉進兔肉里。一盆鮮鍋兔,鮮香嫩滑辣,口感味道俱全,但如果是外來遊客初步接觸此菜,那大概是辣得「啞口無言」,但嘴巴也是根本停不下來。
芭夯兔的湯鍋,清湯、酸菜、菌湯都好。圖/sohu.com
自貢既然位於火鍋大省四川,兔肉自然也能被拿來涮火鍋,不同的是,自貢兔兔在火鍋里,反而變得溫柔了起來。白花花的兔肉片在清淡的湯鍋里載浮載沉,乍一看還以為是涮起了廣式打邊爐。不過這麼說也沒錯,這款叫做芭夯兔的清淡「奇葩」,本是由一位叫馮德華的自貢廚師,結合了壯鄉特色「芭」味湯鍋烹制而成。兔兔在「芭」這種神秘的南國香料中顯得愈發鮮美滑嫩,而加了小米辣的蘸水碟子,才是吃芭夯兔的重中之重。
自貢味道,遠不止火辣!
當然,就像一口與自貢火辣顯得格格不入,卻分外巴適的巴夯兔一般,如果你以為自貢味道只是鹹鹹咸與辣不怕的二重奏,那可就「走遠了」。在自貢,辣也可以是食物本味的最佳背景板。
並不辣的牛佛烘肘,是川南牛佛古鎮的名廚在川味烘肉的基礎之上研製而成。圖/圖蟲·創意
以黑山羊熬制的榮縣羊肉湯,鍋里反而不加一粒鹽,全憑出鍋之後食客自行調配的小料,尋得滋味與溫暖。而富順的豆花,更是自貢味道的溫柔一瞬,在富順這個占地不大的「小縣城頭」,卻開著上百家豆花店,提供著一碗又一碗尋常而美味的豆花飯。
在富順縣,豆花飯是早中晚都可以享受的美味,米飯、豆花、蘸水三位一體,密不可分。光是看那一小碟蘸水,已極為講究:先舀豆油,再舂糍粑海椒,細細配好各色香料,加上菜油酥過的豆瓣和芝麻,還要撒一撮「點睛」的魚香(藿香)……富順豆花的味,可都在這碟蘸水裡了。
清冽的甘泉水,才能磨出如此細膩的豆花。圖/sohu.com
雖然蘸水仍不免火辣辣的底色,卻也甘為清洌泉水磨出的細嫩豆花充當配角。吃豆花,行話叫「牛滾澡」,夾起豆花,筷子一盤,豆花沉到蘸水裡滾它一遭,然後再就著白花花的米飯,大口下肚,吃完豆花,別忘了來碗帶著一點回甘的gao水(煮豆花的水),才吃得巴適。
在貢井區橋頭鎮的橋頭三嫩,同樣是自貢市井裡的地道好味。此店只賣三樣菜,豬肝,肚頭,腰花,號稱「三嫩」,食客更是常年排隊,去的遲了,也就三嫩變二嫩,甚至沒「嫩」可吃了。橋頭三嫩,以辣醬、鮮椒、蔥姜與水澱粉等調和食材,更以大火炒制,火爆熱鬧出鍋,這道市井之味,可真是脫胎於自貢的火爆辣味,卻又獨以一份縹緲的口感示人,不在火爆香辣之中了。
橋頭三嫩為啥嫩啊,看看師傅的手速就知道了~圖/sohu.com
在自貢人的年夜飯桌上,更是能看到與平日火辣遠不一樣的溫情。
一口養得正好的年豬,也就是一年到頭年味的匯聚。豬蹄、豬尾巴製成滷味,豬頭豬耳朵拌成下酒菜,咸甜兩色燒白,鹹的以宜賓芽菜打底,只灑些醬油,蒸出來香滑軟糯、肥而不膩;甜燒白則佐以糯米打底,在五花肉中間夾上豆沙蒸製,是還不能吃太辣的小孩的甜美童年味。
甜燒白,不吃辣星人的救星。攝影/石頭魚
豬心、肝、肺等內臟做成什錦,帶骨肉炸成酥肉,骨頭熬成高湯,而剩下的不成形坨子肉,細細剁成肉末,便做成粑粑肉(因形狀俗稱「枕頭粑兒」),更是在年夜飯上,大顯身手。
想像力有多天馬行空,吃粑粑肉就有多豐富,先取湯盆墊上木耳、胡蘿蔔、豌豆和酥肉等等食材,再將做好的粑粑肉切成薄片,轉圈碼放在墊菜上面,加入高湯沒過肉片,上鍋大火蒸,出鍋時再撒上蔥花,這盤「全家福」式的粑粑肉,別提有多噴香了。
粑粑肉,是自貢過年必備的一道主菜。它的味道只能用想像力豐富來形容。因為用料夠狠。圖/VCG
粑粑肉雖然是些邊角余料,卻費盡用料與心思,口感豐潤,葷素搭配,讓它成為了自貢本地過年時必備的一道主菜,也是勤勞智慧而內心火熱的自貢人,在一年的熱辣搖滾之餘,對食物本味的一種敬重。
有哪些源於自貢的味道,令你念念不忘?
- END -
文丨蘋果
繪圖丨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