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都有這個煩惱:為什麼自己也是貪黑起早的學習,成績始終提不上去?為什麼有的同學並不見得比自己有多努力,成績卻一直遙遙領先?
這並不取決於誰的腦袋聰明,真正拉開高中生差距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適合的學習方法。
下面學長分享一位同樣有此煩惱的同學,是如何靠一份高中行動指南,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考上985大學的!
做事要主次分明、先後有序
每天要處理很多事情,但精力有限,一次只能處理一件事情,這樣就可以按照所要處理事情的重要性,列一個順序表,然後再一件一件地處理。
作為學生,當下第一要務就是學習。上網、追劇、打球等都是為了適當放鬆,更好地投入到接來下的學習生活中。要依據自己的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次要事務。
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
要學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比如,在學習中,面對不同學科、難易程度不同的各個知識點,可以依據自己的精力合理安排。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時,重點選擇弱勢學科和難點,提高效率;疲勞時,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學科,容易理解類的學科。
想要更優秀,你就要比別人更專注。
做同樣一件事,誰更專注,往往誰就會更領先。同樣是上課,上課專注聽講的同學,肯定比上課走神、上課三心二意的同學學得更多。
養成在某一段時間內做好一件事的能力,有頭有尾,不半途而廢。在校學習期間就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學好知識上,其他事情先拋在腦後。
訓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想成就大事的人不能把精力同時集中於幾件事上,只能關注其中一件。也就是說,不能讓日常事務分散了我們的精力,我們的注意力應該集中在學習上。
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克服浮躁的情緒,達到專心致志,專注於目標的狀態。
珍惜時間、提高效率
上課一愣神、一打盹的功夫,錯過了一個知識點,課後你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彌補回來。
不斷檢查時間的利用率。每天要想一想:過去的一天完成了什麼任務?花了多少時間?時間利用率如何?效果怎樣?怎麼改進?
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比如利用課間做好複習與預習,走路可以背背單詞,坐車可以聽聽聽力等等,當日碎片時間也不一定用來學習,也可以適當休息,比如課間小憩一下,防止上課打瞌睡,也能提高聽課效率。
要做行動派,不拖沓。
學習上的事情只會越拖越多,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比如你偏科,不及時補救,學科差距只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拖你後腿,等到你再去補救的時候,會更加困難。
選擇目標,制定計劃。今天想學英語,明天想學計算機,計劃太多到頭來一項也完成不了。試著將近期想要完成的事情列出來,識別出真的想要去做的,將它作為目標,第一時間去完成。可以嘗試做一個自己的時間計劃表,把任務分塊,有計劃地去執行。
制定起止時間。現在不去做的事情,就可能永遠也不會去做了。給自己設定一個開始與截至的時間,讓自己立刻去行動,同時要求自己在這段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