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過來人給高二生的10條建議!一定不要安於現狀

2020-03-12     清華博士說高考

1. 高二是一個容易安於現狀的階段,既沒有高一的敬畏,也沒有高三的求生意識。

或許你已經熟悉了這套「遊戲規則」,知道如何不用那麼努力,也能看起來毫不費力。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另一重意思是,把事情做到八九成並不難,難的是最後10%的精益求精。

2. 偏科是大忌。一定不要沉浸在優勢科目帶來的麻醉感中。那些在高一高二被迴避掉的問題,都會在高三最困難的時候加倍奉還。

多給弱科一點時間,早解決,早解脫。

3. 不要總想著多刷題、刷新題。刷題不是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案。從高一到高三,刷過多少題、考過多少試,最後可能都不記得了。

真正實力的增長,來源於更完善的知識體系、更成熟的解題經驗。

4. 各科的學習方法,核心就是四個字「歸納總結」。

古詩詞鑑賞的答題框架要梳理,解析幾何的解題方法優化要總結,完型填空的固定搭配和詞彙精解也需要整理,物化生史地政都需要進行總結歸納。

歸納總結的過程,其實就是建立體系、完善體系、形成經驗的過程。

5. 考過那麼多試,「經驗和教訓」遠比分數本身更重要。

失誤的原因是什麼?丟掉的得分點是什麼?分數反應的問題是什麼?考試最大的意義,就是去發現這些問題,並尋找解決的方案。

不要拿「發揮不好」當藉口。「有時數學沒發揮好,有時英語沒發揮好」,說明數學和英語都有問題、都不好。

6. 錯題本只是形式,關鍵是對「錯題錯因」的分析。

如果是無謂失分,應該整理出這種題型的易錯點,歸納出「避錯口訣」,下次遇到才能警醒。

如果是難題解不出,應該歸納出此類問題的最優方法,寫在方法本上,形成體系化的總結。

如果是基礎漏洞,抄到錯題本上就題論題就沒有意義,而是要回歸基礎去重新梳理。

7. 平時的作業必須「限時」。

很多問題只會在限時訓練中暴露,但也總好過考場上暴雷。

哪有什麼「作業都會,考試算不出」的情況。考試時間是有限的。沒在規定時間內解出來,和完全不會沒有本質區別。要麼是選擇了繁瑣的方法?要麼進行了過多無效嘗試?或是存在根本性的缺漏。只有分析出問題,總結成經驗,才能夠突破瓶頸。

8. 要提高正確率,就改一改你對「草稿紙」的漠視。

不打草稿、鬼畫符的草稿、到處打補丁還用箭頭連的草稿,都有問題。這樣不僅難以進行檢查回顧,一旦出錯就得重頭算起,即便重算也無法保證正確率,只是耽誤更多時間。

草稿紙不僅僅是運算的輔助,而是呈現在紙面上的解題思路。正確的做法是:把草稿紙對摺分區,標上題號、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去書寫運算。在草稿紙上,可以用自己的符號標註關鍵步驟和跳步,對於易錯步驟及時進行上下行的交叉驗算。

9. 珍惜每段「完整的學習時間」。

不要太相信碎片時間的學習效率。

時間一旦被瑣事分割成碎片,就很難進行專注而高效的學習和思考。不妨給自己立個Flag:接下來半小時只做同一件事。瑣事都先放一放,最後再集中處理。

10. 時間其實比你想像的過得還快。高二轉眼已過去一半,整個高中生活就要進入下半場。成長和年歲並不相干,但隆冬的種子總在默默積蓄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Nl31XABjYh_GJGV26l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