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請不要把學英語的重點放在背單詞上

2020-01-04     勵步英語青島校區

文/ 林克媽媽

來源 / 林克媽媽博客

今天的這篇文章,林克媽媽說了英語學習的一個基本過程,以及怎樣理解學單詞這件事。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是說單詞完全不用背,而是要用合理的方式去學習、記憶單詞。


一些關於英語詞彙的書,有不少是叫讀者不用背單詞的,看完書後,覺得不但要背,而且還把記憶的過程複雜化了,增加了記憶負擔,比如什麼聯想法、詞根法等等。我這裡所說的,是真正意義上的「不要背單詞」。


1

聽說是基礎

一、「聽」是「說」的基礎,即:聽 說


只有聽多了,有了足夠的「入耳量」才能有「出口量」,即英語口語的表達。試想:「啞巴」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聾啞」總是聯繫在一起?那是因為耳朵不好,聽不見,才導致了啞巴,並不是他聲帶壞了。那麼,英語學習也是一樣,如果沒有聽或聽不夠,那麼,日後肯定就是「啞巴英語」。


二、「聽」還是「閱讀」的基礎,即聽懂 + 自然拼音 = 閱讀


「聽」是「說」的基礎,這點人人都知道,但是「聽」,還是閱讀的基礎,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


試想,聽不懂句子的孩子,即使教會他每個單詞的意思,也不見得能進行正確的閱讀理解。


比如,孩子如果聽不懂What’s wrong with you? 和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你怎麼了?哪兒不舒服?)這句話,即使每個單詞的意思、拼寫都熟記在心,那麼,當他看到這兩個句子時,他會理解為:「你哪兒錯了」、「和你在一起,有什麼錯?」、「你有什麼事啊?」等等。


再舉個笑話。背會了how(怎麼), are (是)、you(你),old(老),如果聽力不好,聽不懂,閱讀時就會理解成:

How are you? (怎麼是你?)

How old are you? (怎麼老是你?)

由此可見,孤立地死記單詞意思和拼寫是多麼害人!


反之,如果一個句子孩子能聽懂,且掌握了自然拼音(自然拼讀、Phonics),如果把這個句子寫出來,孩子是可以讀出來,並準確掌握其所表達意思的。


這點,我在女兒身上實驗過無數遍。

比如,她能聽懂 I work for the government. This job attracts me. 這些句子,但從來沒見過government, job, attract這些詞。

當我把這兩句話寫出來時,她在government, attract那兒停頓片刻,尋找自己熟悉的單詞發音去調整這些詞的發音和重讀音節,之後很快就讀出來,讀出句子的同時,完全理解了句子的意思。


所以,聽懂 + 自然拼音 = 閱讀,當然要提高閱讀能力,還需進行大量的閱讀訓練。


自然拼音是小學階段英語學習的瓶頸,對於小學生三、四年級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必須要突破這個關口,否則以後會越學越困難。


三、口語是寫作的基礎,即口語 + 單詞拼寫 = 寫作


口語的基礎是什麼呢?是多聽、多說。


口語要成為寫作,還需有單詞拼寫。那麼,單詞拼寫的基礎又是什麼呢?是「自然拼音」和「閱讀」。


四、自然拼音 + 閱讀 = 單詞拼寫


自然拼音可以幫助孩子們不用刻意去記,就能熟記數百個完全符合發音規律、且是最為常用的英語單詞,像bike, name, hole, fat, sad, use、lamp等等。對於那些不完全符合發音規律的單詞,孩子在進行大量的閱讀過程中,會逐漸熟悉其不符合發音規律的地方,只到記住為止。這種在閱讀過程中,被自然而然記住的單詞,孩子是不容易忘記的,而且,單詞的意思、用法也就一起記住了。


總結一下

1、「聽」是「說」和「閱讀」的基礎,「說」又是「寫」的基礎,那麼,「聽」,是所有其他語言技能的基礎,就是重中之重。


2、「拼寫」(也就是「背單詞」)處於圖表的最末一個環節,而且是可以在學會自然拼音、並在閱讀過程中無師自通的。


3、自然拼音是閱讀、拼寫的基礎。自然拼音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這裡為什麼要把背單詞問題單獨拿出來再說,實在是因為家長和眾多培訓機構太熱衷於讓孩子背單詞了,仿佛學英語就是背單詞(還有記語法)。我希望用這篇文章把這個問題儘量說透些。雖然不奢望能對現狀起什麼改變的作用,但作為一位有責任心的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10歲孩子的母親,我要盡我的所能,在一切場合,發出自己的聲音。

2

不能孤立背單詞


1、先說1 = 0現象:就是學了等於沒學。比如, 學了nose一詞,會中文意思,會英文拼寫,好象什麼都會了,其實,離真正掌握還遠著呢,可以說學了等於沒學,因為小學生在口語中是不會說出類似「This is my nose」這種句子的,寫作中一般也不會單獨用到nose。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句子,比如:「我流鼻涕了」、「我流鼻血了」、「我鼻塞」、「別挖鼻孔」等等,卻沒有人教他。所以,學了nose就是1=0。


2、1 + 1 = 0現象:學了nose, 學了run,但還是不會說「流鼻涕」,不知道簡簡單單的My nose is running. 就是「我流鼻涕」,那麼,學了nose和run,就是1+1 = 0。


3、1+ 1 < 0現象:學了basketball(籃球)、 football(足球)、flute (笛子)、kick(踢)、hit(打)、blow(吹),那麼,學生很容易受母語的干擾,說出hit the basketball(打籃球)、kick the football(踢足球)、blow the flute(吹笛子)這樣錯誤的詞組來(這裡動詞均應用play才正確),這就是1 + 1 < 0,因為不但學了等於沒學,還出了錯。

3

單詞背得越多,英語水平越高?NO


我聽不少家長這樣著急地抱怨過:

孩子聽力不好,是因為詞彙量不夠,才聽不懂;

孩子口語不好,是因為詞彙量不夠,不知怎麼表達;

孩子閱讀跟不上,是因為詞彙量太少,看不懂;

寫作不行,還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詞彙量!


好像詞彙,就代表了英語學習的一切。其實,恰恰相反,不是詞彙量不夠大影響了聽說讀寫,而是聽、說、讀沒有充分發展,制約了詞彙的積累和活用。

4

家長、培訓機構為什麼如此重視背單詞


老師和家長如此重視孩子拼寫單詞,其目的好像是應付考試中的寫作。其實,仔細一想,也許並非完全如此。人人都知道,聽說是基礎,三四年級孩子目前英語的聽說能力,絕對比不上他們兩、三歲時的漢語水平,請問:我們會讓兩、三歲的孩子去學寫漢字嗎?肯定不會,而是會讓他們進行大量漢語的聽說。


其實,學習英語,也是同樣的道理。那麼,為什麼到了學英語上,大家就犯糊塗了呢?其實並不一定是糊塗,而是條件不具備 — 老師和家長均不具備練習孩子聽說的能力。且不說中教發音不標準(我自己發音也不算標準),他們同時還不具備隨心所欲表達英語的能力,有的離這個標準相去甚遠。有的中教課,聽起來,是全英文授課,家長很滿意,其實,仔細一聽,那些英文,絕大多數是課文內容和一些常用的課堂用語而已,中教要離開這些事先準備好的東西,再擴展表達些別的內容,就會在語法、用詞等方面頻頻出錯,這點我已領教過很多次。我在聽中教上課時,總是替他們捏一把汗,而聽外教上課,僅從他們的發音和能夠用恰如其分的詞語隨心所欲地表達這一點上說(當然有的外教水平也不行),聽外教上課真的是一種享受。雖然都是全英文授課,但其質量相差甚遠。


相比較而言,對於背單詞、講語法這些比較死的東西,家長老師「有勁能使得上」,比如,孩子背一個單詞,家長可以拿著書對一個,能夠輔導得上,並且頗有成就感,短期效果看得見摸得著,我想,這也許是大家重視背單詞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可是,家長們的這一「使勁」,倒霉的卻是孩子們。


總結一下

1、「聽」是「說」和「閱讀」的基礎,「說」又是「寫」的基礎,那麼,「聽」,是所有其他語言技能的基礎,就是重中之重。


2、「拼寫」(也就是「背單詞」)處於圖表的最末一個環節,而且是可以在學會自然拼音、並在閱讀過程中無師自通的。


3、自然拼音是閱讀、拼寫的基礎。自然拼音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5

以不變應萬——高頻詞的靈活應用


,孩們應付考試寫作需會背拼寫的詞彙是少之又少的,絕對用不著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背上述諸如cassette (磁帶)、hemisphere (半球)、compact(壓縮)、 submarine(潛艇)之類的單詞。

單詞背再多,不會把它們組成正確的句子,背了不去使用,再好的記性也不管用。相反,詞彙量少,但能活學活用,這才是問題的關鍵。為什麼美國三歲的小孩,其表達能力比我們高中生,甚至有些大學生還強,是他們的單詞量大嗎?不是,是因為他們能夠把使用頻率最高的單詞運用得最熟練罷了。


哪怕孩子在口語交流或寫作考試中,真的碰到不會說、不會寫的單詞,只要口語能力強,足可以用非常簡單的單詞達到表達的目的,做到以不變應萬變。這裡我舉一個研究生考試的例子。

1998年碩士研究生英語入學考試的作文題為看漫畫寫作。漫畫的內容為:一隻母雞下蛋後十分驕傲的表情,並吹噓到:「本母雞下的蛋沒有稜角,保證有蛋皮,蛋清和蛋黃」。很多大學生被「蛋黃」一詞難倒了,其實你即使不知道yolk一詞,完全可以用the yellow part of the egg(雞蛋中黃色的部分,其中的part就屬於前100個高頻詞里的)來替換,閱卷老師是不會扣你分數的。


所以,對於小學生,乃至初中生而言,要記住拼寫的,其實只是那幾百個常見詞而已,這幾百個常見詞,可以足以應付高考的寫作。而且,既然是常見詞,閱讀中看到的機會就很多,經常見面,何愁記不住?!對於其他次常見詞,只要知道發音(所以「聽」很重要)、見到能認出來並知道大致意思(所以「閱讀」也很重要),就完全可以了。


在此,我要再一次強烈地呼籲:孩子,請你不要背單詞!


6

補充一下


關於背單詞問題,有一位留美學者薜涌在《中國的教育》里也提到過:

留美潮興起後,高考和留美兩座大山齊壓在孩子頭上,乃至出現十五六歲的孩子看小說也會被家長狠狠訓斥的怪現狀。愛讀書居然讓家長恐怖,因為太愛讀書就不能集中精力應試了。


有「美國高考」之稱的SAT考試,特別能說明這種過度應試、揠苗助長的禍害。


即使對美國學生而言,SAT考試的難點也在閱讀上,尤其是詞彙。本來,詞彙量直接反映學生的閱讀量。一個每周閱讀幾百頁書的學生,當然會碰到大量詞彙,其中許多偏詞、難詞也會經常出現,不顯得那麼生僻,時間久了就自然記住。有了這等碩大的詞彙量,在考試中就顯出優勢。而一個每周只讀幾十頁書的學生,碰到這種難詞的機會少得多,詞彙量小,考試就會差一點。每周讀四五頁書,哪怕是常用單詞也難得碰到多少。SAT的好處,是能夠探知這種顯而易見的區別。


可惜,一旦競爭過分激烈,每個學生就會為了幾分的優勢而無所不用其極,拚命背單詞。這樣,一個優等生,靠短期背單詞,考試那幾天詞彙量會人為地提高,對水平相當的競爭者會顯出優勢。可惜,這種背出來的單詞,考完很快就忘掉。


花大量時間背單詞,擠壓了閱讀的時間,使詞彙的自然積累中斷,從長期來看詞彙量反而少了、得不償失。但是,為了短期的競爭,大家寧願犧牲自己的長期利益。


我在教中國學生英語時,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大家放棄背單詞。理由很簡單:詞彙只能從閱讀中學到,背單詞記不住,記住了也不會用。如果背單詞投入太多,就擠壓了閱讀時間,就更沒有機會增加詞彙量了。沒有詞彙量,考試犯難,於是只能背單詞……. 如此陷入惡性循環。


其實,我並非主張純粹的閱讀式自然記憶,而是輔之一套記憶技巧,隨時強化和鞏固對閱讀中出現的詞彙的掌握。我自己當年出國時,曾一天閱讀八個多小時,能記住一百多單詞。一天上百單詞的記憶,已經是非常「速成」了。


但是,許多學生,居然對此都缺乏耐心。因為他們怕在閱讀中出現的單詞不屬於考試規定的詞彙,怕白記了。等我還教了一些SAT已經考過2000分、大功告成、只等出國的學生,發現他們很簡單的詞居然不認識、很簡單的句子讀不通。有位家長痛心疾首地向我吐槽:孩子SAT上了2100,居然不知道Employer究竟指僱主還是雇員!


可見,無論是初學英語的小孩,還是需要應付留學考試的中學生,都要改變傳統的中國人學英語從背單詞開始、把背單詞當作第一任務的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2ASeG8BMH2_cNUgvDe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