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各界低估的戰機,近戰中能夠擊落殲-20,成本僅有4000萬

2019-10-03     123軍情觀察室

在中國空軍現役戰機序列中,僅僅生產4個批次就停產的殲-10B戰機,一直是空軍日常訓練中的明星戰機。自2014年量產以來,配備無源相控陣雷達、電子戰系統的殲10-B在各次軍演以及內部訓練中大放異彩,包括早期的殲-16、俄制蘇-27S、蘇-35S等戰機均是其"手下敗將"。甚至在空軍內部對抗中,4架殲-10B能夠在近戰中將1架殲-20"擊落"。儘管這款國產四代半戰機已經不再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但其4000萬美元的低廉造價成本依然受到很多國家的關注,未來極有可能進入海外軍售市場。

可以說,殲-10B戰機相較於原始版本的殲-10,在很多設計細節上進行了完善和升級。僅僅是機體結構方面,全新的進氣道、扁圓形雷達罩等關鍵部件的整改,就為後續多款國戰戰機樹立了設計標杆。不僅如此,無源相控陣PESA雷達、光電瞄準傳感器、電子對抗系統等電子系統的全面更新,也讓殲-10B戰機徹底邁入四代半戰機行列。要知道,在殲-10B戰機出現之前,殲-10戰機儘管展示出很多特色,但一直被各界所低估。定位為中型戰鬥機的殲-10一直被軍迷們與美製F-16,法制"陣風-M"等戰機相提並論。事實上,在空戰性能方面,殲-10早已超越了這些四代戰機。特別是殲-10B量產列裝後,在空軍內部多次演練中展示出了強大的空戰格鬥能力。僅僅從單機對抗性能來看,美製F-16CD Block3、蘇-27、蘇-30、蘇35S等均不是其對手。

儘管隨著殲-10C、殲-16、殲-20等多款更為先進的國產戰機服役,殲-10B在短暫輝煌後就正式停產,但空軍現役多架殲-10B的升級改造工作一直沒有停止。在去年的珠海航展期間,換裝國產矢量發動機的殲-10B戰機驚艷亮相,在航展中大秀蘇式戰機引以為傲的"眼鏡蛇機動"高難度動作,再次引發熱議。不僅如此,在武器系統方面,殲-10一直擁有強大的武器兼容性,可以發射包括PL-10近距格鬥彈、PL-12B中距主動制飛彈、PL-15中遠程空空飛彈、霹靂-18F雷射脈衝信息制導飛彈、鷹擊-14V反艦反潛飛彈等在內的各型號飛彈裝備,可以兼具對空、反艦、對地甚至反潛作戰任務。在此基礎上,此前,同時掛載電子干擾吊艙與YJ-91反輻射飛彈的殲-10B再次公開亮相。這也預示著,殲-10B在沉寂許久後,再度參與到空軍空戰型主力戰機的競爭中。

要知道,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用於防空壓製作戰的戰機主要是殲轟-7A與蘇-30MKK,它們的王牌裝備就是YJ-91反輻射載飛彈。殲轟-7A與蘇-30MKK分別在2005年和2000年服役,加上研製年代久遠,很多性能已經逐步落後,在防空作戰領域越來越力不從心。從目前中國空軍現役戰機類型來看,功能更全面的殲-20並沒有進行大規模量產,也不太可能作為單一作戰任務機型使用。基於此,中國空軍重新重用殲-10B戰機,正是看重了這款戰機強大的多用途作戰能力以及空中對抗方面的優勢。由於殲-10B配備無源相控陣雷達以及國產綜合航空電子系統,無法與最先進的PL-15飛彈進行兼容,目前在空中格鬥方面依然以PL-12飛彈為主。但中國空軍揚長避短,將其定位為空中壓制性戰機,主要用於防空自衛的話,目前的武器配備完全夠用。而此次YJ-91反輻射載飛彈的兼容性實驗取得成功,也進一步增強了殲-10B的防空作戰性能。

當然,隨著國產第三代改進型超音速多用途戰機殲-10C大量列裝,殲-10B在中國空軍戰機序列中的地位依然十分尷尬。因為殲-10C不僅配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在航電系統、機載武器等方面的性能更加出眾。特別是在作戰類型方面,殲-10C除了具備中近距制空作戰能力之外,對地、對海精確打擊能力更勝一籌。基於此,殲-10B憑藉著造價低廉的優勢,還可以在中期作為過度機型繼續發揮作用,不過在未來空軍戰機體系中,它將越來越邊緣化,進而退出空軍主力戰機行列。(舍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yPujm0BMH2_cNUg5EM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