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少年的你》自10.25上映後,不到3天,票房已達5億。電影、角色、演員、情節、導演、相關話題多次登上熱搜。目前豆瓣超過25萬人評分,8.5分。
包括心疼陳念、少年的你結局、曾國祥 原著只看了一遍、魏萊 未來、易烊千璽一口吃掉棉花糖、周冬雨素妝封面、少年的你結局、少年的你後遺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迎修訂、周冬雨哭戲、少年的你花絮、易烊千璽經歷了什麼等。
這部電影火了。來細說一下其中的熱點吧。
儘管融梗的話題,在熱搜上並未與電影少年的你產生強關聯,但在知乎上有一定的輿情狀況。
但改編的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有可能融了東野圭吾兩本書中的情節。融梗意為採用相同的情節。包括在原著中小北高智商犯罪和陳念遭受校園暴力等情節。
在無法獲得除了情節對比調色盤以外的支持情況下,話題的討論反倒倒戈到對觀影的人要求承擔責任。認為是有觀影的人支持,才倒推到演員、資本、原著作者的線上,形成抄襲的循環。
融梗、抄襲這個話題在於可以出對比,讓人一看就知道。但又很難從被抄襲的作者、鑑定機構、抄襲的作品等各方面綜合進行界定。
在電影熱點以後,此類話題可以說是熱點的衍生話題,會被拿出來討論,往往在這種時候才會被觀影者看到。因為經過了電影的一次傳播,由此而生的衍生話題才會受到大量關注。
小說創作到劇本創作,再到電影創作,過程是很長的。
導演曾國祥的回應是「原著自己只看了一遍,就放在一邊,至於東野圭吾的那本(小說)真的沒有讀過。」
關於界定電影《少年的你》原著抄襲、融梗的片方官方回應,有後續的話會繼續跟進。
《少年的你》上映後,有很多細節被發掘了。
比如,陳念家的欄杆下水泥縫中長出白色的小雛菊。還給了特寫,我看的時候想,這地方環境應該不錯,連花都能長出來。
我以為象徵的是夾縫裡生命也可以生長得漂亮而美麗。看其他說法是小北給綁上去的。完全沒注意到這點啊。
陳念的鞋子換過幾次,她的腳和鞋子也有很多的特寫。
一開始是很髒的白球鞋。
遇見小北以後,白球鞋也洗乾淨了,掛在晾衣服的繩子上。我想,為什麼要把鞋子也洗乾淨呢,不是很麻煩嗎,一晚上能幹嗎之類的。
但體現出來的感覺就是把陳念在學校受到的不好的東西洗掉了吧。當然,看起來是舒服了很多。
當陳念考完高考,從考場走出來。走在一個人行天橋上,她的鞋有一個特寫。
變成了一雙帆布鞋,中間有一條亮黃色的紋路。
大約是暗示她終於走出了學校的陰霾,走到了有光的地方吧。
結局時,她穿的鞋也有特寫。
是一雙小皮鞋,看起來質感還不錯,保養的很好。暗示她的生活狀態很不錯。
這鞋的不同特寫,代表了陳念的三個時期。
第一是白球鞋,鞋底很薄,布為主,容易髒。主要在影片的開頭和中間,陳念在受到欺凌和仍然承受欺凌危機的時候。
白球鞋的洗乾淨證明了她的憂鬱心情被整理乾淨,但學校環境的未改變和鞋的未改變,仍然會導致白球鞋再度變髒。
在小北家時,陳念穿小北的人字拖也有兩個特寫。
一個是她第一次去,腳趾呈現出的緊張狀態。一次是她頗為放鬆的穿著那雙鞋。呈現她和小北的關係、信任度,都在變得越來越好。
第二是有底的帆布鞋,一條亮黃色紋路。主要在陳念考完高考後出現的特寫。
有底的帆布鞋,從底上比白球鞋高。雖然還是很便宜、常見的款式,卻更能保護。
這個時候,陳念的處境變好了。欺凌的危機和高考的緊張都已經度過,她逐漸對生活有了底氣。
第三是皮鞋,質感良好。在影片結局時出現的特寫。
說明陳念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不錯的提升,她在逐漸的呈現出與收入水平相符合的體面狀態。神情放鬆,成為一個有保護能力的人。
鞋的變化,呈現的是陳念生活狀況、心理狀況的變化,從被保護到保護別人,主要還是要心裡有了那份底氣和能力。
《少年的你》在陳念的鞋這個細節的打磨和表達,我覺得是合理且到位的。鏡頭的特寫很好的輔助了情節對角色心理和反應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