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華中科技大學14級直博畢業生左鵬飛火了。這位得到華為年薪201萬元職位的「90後」小伙子,瞬間成為了人們膜拜的大神。
翻開左鵬飛的學習經歷,他的確是一位大神。讀博期間,他就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高水平論文10餘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在OSDI'2018和MICRO'2018上的兩篇論文,分別刷新了華中科技大學在相關領域頂級會議零的紀錄。
對IT領域有所了解的人可能都比較清楚,OSDI是計算機作業系統最頂級學術會議之一, MICRO是計算機體系結構最頂級學術會議之一,論文被這兩個會議錄用,含金量不弱於國際頂尖期刊。
左鵬飛取得的非同一般的科研成果,吸引了華為的注意。在他還未畢業時,華為就聯繫過他。據左鵬飛自己介紹,在參加完華為的第一次面試後(技術專家、HR主管和部門部長的綜合面試),就被部門推薦參加了華為「天才少年」項目的面試,並斬獲了「天才少年」項目中最高一檔的offer(共三擋)。
簽約華為,他的心情比較平靜,據他介紹:自己總共投了4家簡歷,華為、騰訊、阿里、深信服,4家公司均向他拋來了橄欖枝,薪資也很可觀,其中一家公司開出了年薪近300萬元的條件。
左鵬飛經過深思熟慮,選擇了未來可能有更多學習機會的華為提供的offer。
很多人都說左鵬飛是天才,但左鵬飛卻認為自己不是,他說「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打遊戲時間都用在實驗室里了。」
你不努力,憑什麼過上想要的生活?
龍應台與21歲兒子的一場對話中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何嘗不是?如果不努力、不用功讀書,怎麼會有那麼多有尊嚴、有意義的工作供你選擇?最多也就是求職謀生罷了。
而左鵬飛有多努力?我們可以看看他的日常時間表。他早上8點30分之前到實驗室,11點30分吃午飯,下午繼續在實驗室學習幾小時,晚飯後,他仍然待在實驗室,有時會待到晚上十點多才回寢室睡覺。關鍵是,一周7天,5年時間,他幾乎天天如此。
當然,左鵬飛的成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波折和坎坷,他經歷過低谷,有很大的學習壓力,可他卻一刻沒有懈怠,也絲毫不覺得疲倦。
讀博士的前三年,他寫的論文不斷被拒稿,直到博三才有一篇論文被錄用。與很多人不同的是,面對一次次挫折,他始終對自己很有信心。論文被拒稿,他就認真分析審稿人提出的意見,不斷改進方案,甚至多次重寫論文,終於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
「剛畢業就年薪200萬」,背後是艱辛的付出和一刻不停的努力。
我們經常會說「誰誰命真好,被幸運之神眷顧,走上了人生巔峰」,殊不知這個世界從來沒有所謂的「幸運之神」,成功的大門只會向努力的人敞開。那些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運氣不佳」的人,大多永遠是生活的懦夫。
可能有人會覺得,自己努力了,奮鬥了,成功卻還是離自己遠遠的,甚至自己的努力常常遭到別人的「不理解」和「潑冷水」。他們因此倍感失落,一度以為世界對自己不公平。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努力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礎,但不是說你努力了馬上就會成功。取得成功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如果遇到挫折就泄氣、遇到困難就退縮、遇到所謂的「不公」就埋怨,基本上就註定與成功無緣。
可如果你不懼困難,不怕失敗,不懈怠、不退縮、不放棄,就一定有機會告別平庸,就一定有機會成為人們眼中的「精英」。
無論什麼人,只要他想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必須努力,必須時刻保持奮進的狀態。他們需要把努力內嵌到靈魂里,時刻伴隨左右。也只有做到這樣,他們才能得到自己那份不一樣的成功。要相信,如果自己一直努力,或許現在觸碰不到成功,但成功一定會來,因為努力的人從來不會被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