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父母的學習能力可以繼承給孩子,如果父母是學霸,孩子就能繼承他們優秀的基因,學習成績也會很不錯。
正因為大家有著這樣的認知,所以那些父母是名校畢業生的孩子,在學習上通常會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他們也面臨著來自很多方面的壓力:若他們的學習成績一般,不僅外人覺得不應該,他們和他們的父母也都會感到臉上無光。
01
譚同學是一名高三學生,不過他的學習成績不算太好,水平處在整個年級靠後位置。用譚同學的話說,「大概能考個二本」。
他的家庭條件不錯,父母均為985大學畢業生,可他似乎沒有繼承到父母的「優秀基因」,從小學開始就沒有表現出什麼過人的學習天賦。
進入高中的頭一兩年時間裡,他相當努力,可成績仍難有起色。父母對他的期待一點點的降低,從「考上211大學」,到「考上一本」,再到現在的「考上本科就行了」。
「父母都畢業於985,而我連一本都考不上,只有二本水平,感覺自己不是親生的」,譚同學苦笑著說,「我能力只有那麼多,不想再費力費神地折騰自己了。」
因為對未來沒什麼期待,他這段時間表現得相當懶散,基本上處於一種「自我放棄」的學習狀態,絲毫不像即將參加高考的一個高考生。父母雖對他的要求較低,但看到他「放棄」的樣子,還是特別憂慮,他們擔心譚同學在最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成績會大幅下滑,以至於連二本都考不上。
02
「父母是985大學畢業生,孩子卻只有二本水平」的現象並非個案,導致該現象出現的原因比較複雜。
從孩子的角度分析,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形成很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孩子既不做學習規劃、沒有形成適合自己學習策略,又沒有很好的執行力、不喜歡獨立思考,他們非常努力但成績一般,就是與學習習慣不好有關。
從父母的角度分析,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對孩子實施了不科學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長只是以機械化的「知識灌輸」方式教育孩子,他們不珍惜孩子的好奇心,不去啟發引導孩子,使得孩子漸漸失去學習興趣,變得討厭學習;也有一些父母,沒有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很少過問孩子的學業和生活,導致孩子學習主動性很差,甚至結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學習成績一路下滑。
我們不清楚譚同學的父母有沒有花足夠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也不清楚他們有沒有把足夠多的心思用在引導孩子學習身上。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譚同學在這個時候準備放棄,是非常不可取的。高考是一場戰鬥,戰鬥還沒有打響就繳械投降,這個戰還怎麼打?
03
客觀而言,臨近高考,高考生出現一些心理上的懈怠和情緒上的波動,在所難免。但我們不能遇到困難就退卻,遇到挫折就放棄,而是應該打起十二分精神,全力衝刺。
作為父母,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恰當的溝通,用積極的心態去影響孩子,而不是用「我對你要求不高,考個本科就行」這類話語表達消極情緒。試想一下,如果連父母都放棄了對孩子的要求,孩子本人又怎麼會全力以赴呢?
當然,家長不僅要以積極的情緒影響孩子,還要以實際行動關心和支持孩子。在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家長可以抽出時間給孩子做一頓美食,或陪孩子跑跑步、散散心,以緩解他們的內心壓力。在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提供自己以前的學習方法供孩子嘗試,必要時也可以與孩子的老師建立「共同體」,一起幫助孩子。
作為孩子個人,在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時,不要急躁,也不要慌張,更不要放棄,應主動與家長、老師進行充分溝通,大家齊心協力制定一個較為科學的學習規劃,然後有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地開展備考工作。
事實上,沒人能準確地判斷出自己的水平,一些認為自己只能考上普通本科的高考生,結果考上了重點本科院校;一些認為自己能考上重點大學的高考生,結果只考上二本。所以當下我們要做的,不是對自己進行「定性」,而是要去挑戰各種不確定性。
退一步講,就算自身實力真的非常有限,也應該把所有精力專注在備考上,如今距高考還有約七十天的時間,完全有逆襲的可能。我們身邊就有一些高考生,通過這最後幾十天的奮鬥,實現了整體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總之請記住,任何事都有可能,就看你願不願意,努不努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W-PJnEBrZ4kL1Viwp2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