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落榜生的「懺悔」:從學霸到學渣,我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

2020-03-21     軼工坊

基本上每位學生在求學期間都經歷過成績的上下波動。有的學生,小學時成績不怎麼樣,到了中學卻有很大進步,學習成績名列班級前茅;有的學生,小學階段是班級乃至全校的佼佼者,但到了中學,成績卻一落千丈;也有一些學生,成績時好時壞,讓人猜不透他的學習狀態。



01

陳同學是一位復讀生,也是一位落榜生。去年高考,他的成績距本科線有三十多分的差距,很不幸地成為了一名「落榜生」。但他不甘心,於是就選擇了復讀。

陳同學家在農村,父親是一名體制內人員,只是工資不高,母親偶爾打點零工補貼家用。作為家裡的獨子,陳同學被父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小學和初中階段,陳同學的成績非常不錯,是地地道道的學霸。中考,他以很高的分數被一所重點高中錄取,並被分到重點班。由於就讀的高中在城區,離家較遠,他便在學校旁租住了一個房間。本來他母親是準備陪讀的,但陳同學為了不給家裡添麻煩,沒讓母親跟過來。

其實母親沒有陪讀的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她認為兒子懂事、不會耽誤學習,她選擇了相信自己的兒子。

剛上高一,很多同學因不適應成績有所下滑,陳同學卻很快地調整了過來。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他穩居班級前十。按照學校以往的高考情況,班級前十的成績意味著100%可以考上一本。

然而,高一下學期,陳同學迷上了足球與遊戲,不僅把大量時間用在踢球、看比賽、玩遊戲上,還經常組織或參加所謂的好友舉辦的各種「私人活動」。因為他是一個人居住,沒人看管,於是他租住的房間就成為了最佳「私人活動」場地。每天放學,一伙人會在這裡玩最新的掌上遊戲、看球賽和電影,或聊聊八卦。到了夜裡,幾個父母上夜班的學生,會偷偷從家裡溜出來,然後到陳同學那裡折騰一宿。

就這樣,晚上的陳同學異常興奮,但到了白天,腦子就是昏沉沉的,他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高一下學期分班考試,他直接從重點班掉隊到普通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他的成績已經在普通班處於靠後位置了。

回憶曾經的學習經歷,陳同學表示深深的懺悔:「我曾是優等生,但從學霸到學渣,我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雖然進入到高三,他對學習的態度有所改變,但因為荒廢了「高一下學期、高二上學期」這段最佳的高中學習時期,他的成績進步得很慢。接連的挫折幾乎讓他放棄學習,好在他的父母一直鼓勵他、支持他,不斷給他打氣。

去年高考,他用盡全力也沒有達到本科線,失落是肯定的,可他沒有再提「放棄」這兩個字,而是以「高四學生」的身份繼續戰鬥在高考一線。



02

眾所周知,很多學生在從小學升入初中,或從初中升入高中的這兩個「轉折階段」,容易產生不適感,造成學習成績的下滑。而陳同學卻並沒有那樣,他很快地適應了剛升入高中帶來的不適感,高一上學期的成績沒有太大的波動、很穩定。倘若按照這個成績發展下去,他至少能上一本,運氣好上個211也不一定。

但這種好的發展勢頭很快被打破。究其原因,不是他沒有調整好學習狀態,而是他對學習的態度發生了大的轉變。高一下學期,他從一個對自己嚴格要求、視學習為當下最重要事務的學生,變成了對學習毫不上心、追求一時之快的「社會型」年輕人。他與一群「朋友們」虛度光陰,最終失掉了高中學習的黃金時期。

我們身邊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經歷與陳同學類似,他們原本能以很好的成績考上理想中的大學,卻因為放棄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成為了落榜生。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就算自己沒有陪讀,也一定要經常性地通過各種方式與孩子,以及孩子的老師們交流,第一時間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的變化。



如果家長過分相信孩子,長時間不主動與孩子的班主任或其他授課老師溝通,直到孩子成績劇烈下滑,或老師主動與他們聯繫,才對孩子的學習狀態有所了解,那就很難再扭轉局勢。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不要過分相信孩子不是讓家長不相信孩子,家長與孩子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關係是非常必要的。這就為何筆者在前面強調,家長既要與孩子的老師保持密切溝通,也要與孩子保持經常性的溝通。父母與孩子間的溝通是建立信任關係的最佳方式。

高考即將到來,無論是高三學生,還是「高四」、「高五」復讀生,都必須用上十足的力氣,以最佳狀態應對這場戰鬥。

曾經的頹廢和消沉,只能代表過去,未來是什麼樣,完全取決於我們當下可以做出多大的努力。因此,家長也好,學生也罷,都請別再糾結過去,挺直腰板直面高考,也許我們沒能考不出令自己滿意的成績,但至少我們不會感到悔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t_oA3EBfwtFQPkd4qD9.html